晨光熹微,柔和的光线洒在林青和李文身上。林青轻轻牵起李文的小手,路漫步至学堂门口。脆声道:“请问先生在吗?”言罢,她抬手轻叩木门,门上的铜环随之发出一阵清越的声响,在宁静的空气中悠悠回荡,仿佛是在唤醒学堂沉睡的知识之魂。
伴随着“嘎吱”一声,门轴缓缓转动,一位身着灰布长衫的男人扶着门框现身。只见他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温和与睿智,仿佛能看穿世间万物的奥秘。男人微微躬身,温声道:“在下徐明远,是这学堂的先生。”说罢,他微微俯身,目光柔和地看向李文,随着衣袖的摆动,一股淡淡墨香悠悠飘出,那是知识沉淀的味道。他轻声问道:“这位个孩子,可是来启蒙的?”
李文顿时有些羞涩,小脸涨得通红,仿佛熟透的苹果,赶忙躲到林青身后,只小心翼翼地露出半张脸来,眼神中透着好奇与紧张。林青见状,微笑着将手中的布书包往前递了递,神情恳切道:“先生,这孩子自幼便跟着我。听闻先生此处招收学生,一心想求先生收他入学,还望先生成全。”
徐明远先生直起身子,目光在林青和李文身上打量一番,温和地笑了笑:“既是有心求学,自是好事。只是不知这孩子此前可曾读过书,识得些字?”
林青微微摇头,说道:“未曾,还望先生能悉心教导。”
徐先生背着手,缓缓说道:“一是着束束修之礼是每月500文,笔墨纸砚不算在内。二是我每日辰时开课,不得迟到。学生需用心听讲,勤奋好学。若有调皮捣蛋,违反学规者,我可是要罚的。”
林青转头看向李文,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听到了吗,文儿,要听先生的话。”
李文从林青身后探出脑袋,用力地点点头:“先生,我会听话的。”
徐先生笑着摸了摸李文的头:“好,那便随我进来吧。”
林青和李文跟着徐先生走进学堂。学堂里摆放着几张陈旧但整齐的桌椅,正前方是一块黑板,墙壁上挂着几幅字画。徐先生带着李文来到一张桌子前:“以后,你便坐在这里。”
李文兴奋地看着崭新的环境,眼里好奇与憧憬。
林青看着李文,心中既有欣慰,又有一丝担忧。欣慰的是李文终于能进学堂读书,担忧的是不知他能否适应学堂的生活。
徐先生似乎看出了林青的心思,说道:“林姑娘放心,我定会好好教导这孩子。”
林青感激地说道:“那就有劳先生了,李文这孩子若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还望先生多加责罚。”
林青又叮嘱了李文几句,这才转身离开学堂。
还有半个月就可以不用去绣坊了,趁着时间还有空余,撸起袖子加油干!夕阳的余晖如薄纱般轻柔地笼罩着小院,
林青刚从绣坊回来,正坐在堂屋整理着今日绣活的丝线。
这时,大门口传来李文稚嫩的声音:“娘,我散学回来了,我和平安哥他们一起来的,他们把我送到路口家门口才回去的。”那声音清脆响亮,带着孩子独有的朝气。
林青听到这称呼,先是一愣,随即无奈地苦笑了一下。她轻轻摇了摇头,起身朝着门口走去,嘴里应道:“文儿回来了,上学辛苦了,快进来吧。”
李文像只欢快的小鸟般蹦蹦跳跳地进了门,丝毫没察觉到林青那复杂的情绪。一开始她还有些不适应,无痛当娘,可日子久了,也渐渐习惯。只是偶尔想起,还是会感慨命运的奇妙转折。
家中小叙
“娘,孩儿散学回来了,你身体可否安康?”带着些许稚嫩与口音的话语,从院门口传来。
才上了一天的学,就学着大人的语气,还挺好笑的。
“娘很好,文儿在学堂过得好吗?”
说完自己先嘿嘿笑起来,随即一脸骄傲地挺直小身板,“娘,孩儿过得很好,今天学了四个大字,在沙板上学,学会了。”
“哦,这么厉害?”林青惊喜地看着他,眼中满是赞许。
学堂里的孩子大多是村里的,家庭条件有限,不可能花钱买太多的笔墨纸砚。先生就带着大家做了木框,里面放上细沙,用木棍在上面练习写字。
“好,我们先进屋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