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管那么多,反正不用你出钱,这县试我也给办成。”苏典吏继续道,“南江县学风不错,想要参加县试的学生,至少一两百人,多数都是富家子弟。”
“他们最近都在询问县试的事了,若不办了,岂不是让他们难过?”
苏典吏说的也没错。
如今都已经九月初十。
不少书生都在问明年县试的事。
见苏清还是不同意,苏典吏面上闪过不爽。
一个侄女,敢骑在他头上。
老虎不发威还真当他是病猫了。
正说着,门房跑过来道:“苏主事,门外有十来个书生求见,询问明年县试的事。”
这些人吵吵嚷嚷,语气带着不忿。
颇有些埋怨苏清的意思。
这些读书人出身都不错,自认没受过苏清的施粥赠药的恩情,故而闹事闹的理直气壮。
如果仔细看的话,就能发现,里面还有王乡绅王焕家的族人。
那王焕被整的厉害,已然服了,但手底下的小子们各有想法。
“我告诉你,如果南江县不办县试,会有很多读书人闹事!”
苏清再次看向苏三叔,又看看一脸茫然的顾教谕,笑道:“好吧,那你们办吧。”
“但事先说明了,此事跟衙门无关,皆是县学操办。”
“如何?”
好好好!
答应了就行。
苏典吏跟顾教谕得了准信,这才离开。
他们要赶紧筹办明年二月的县试!
武捕头等他们走了,才忍不住道:“苏主事不用惯着他们的,难道是怕书生们闹事?”
苏清挑挑眉,淡定道:“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他们甚至还不是秀才。我会怕这个?”
顾秀才顾从斯走进来,开口道:“那为何同意。”
苏清不答,只让大家赶紧做事。
都九月份了,各村烧毁的房屋修缮的怎么样了。
说话间,天气就要降温,不能耽搁。
顾从斯却隐隐觉得,这是个陷阱,但以他的阅历,看不出哪里有问题。
苏清叹口气,等其他人都走了,开口道:“放心,顾教谕不会有事。”
顾从斯帮她不少,她自然不会忘恩负义。
要问那是什么陷阱。
自然是多做多错。
苏典吏留着是个祸害,但要真正处置他,却没个名头。
既然他要冒头,那就让他冒。
出错了,才能一并收拾了。
再说,如期举办县试这种事,对她并非没有好处。
至于顾教谕。
大家都知道他的性格,不会怪罪。
顾从斯还想追问,却不知道从哪开口。
他看向苏清的字,其实写的还不是很好,四书五经更是没读过。
但在政务上,却远超南江县所有人。
顾从斯沉默做事,心里百感交集。
南江县县试如期举行的消息,传遍县里各地。
这让不少书生高兴至极。
多年寒窗,每一年考试,就是一次机会。
错过一次少一次,他们必须努力。
也有人长了心眼。
觉得县试能办,府城那边能办吗?
这事要三思啊。
有两个书生,还从乡下赶过来,在衙门附近踌躇,想问问情况。
罗户房正好路过,被两人拦路请教。
罗户房见他们言语谨慎,谈吐诚恳,说了实话:“我跟苏主事都认为,府城那边,大概没精力操持科举之事。”
这两人叹口气,谢过罗户房,准备打道回家。
“慢着,你们两个现在做什么营生,家里情况如何。”
问这个做什么?
路过的工房代主事笑嘻嘻道:“这是衙门罗户房,手底下缺两个书吏,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手,你们快答吧。”
罗户房要求多。
说他们到底管着本县土地户口财政赋税。
必须要能写会算,为人谨慎的人。
但这些人,都被其他各房先挑走了啊。
真当人才是大白菜吗,哪都有。
而这两个书生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赶紧说他们就在家务农,平日帮人写信临帖赚些银钱。
这还多亏村里夫子收的束脩不多,否则他们都要读不下去了。
因此,他们对报名考试的事,十分谨慎。
“今年县学报名费,竟然要八十文,比往年足足多了五十文。”
“即便世道艰难,也太多了。”
果然是苏典吏能做出的事。
罗户房心里吐槽,点头道:“好吧,你们若有时间,就来户房试一试,三天为限,若不合适便一拍两散。”
“若合适,就留下实习,为期三个月。”
“期间俸米照发,如何?”
如何?
当然好!
就算只能留三个月。
不对,三天。
他们也有口饭吃。
只要好好干,以后还有个营生,打不了明年再考。
这两人报名不成功,却入职成功,也算缘分。
三日过后,罗户房带他们见了苏主事,正式开始实习。
初见苏主事。
两个书生也觉得她年纪小。
但真正开口,苏主事言谈却井井有条,十分令人信赖。
不愧是能救起南江县的人。
果然人不可貌相啊。
有新人来,苏清看的也开心。
尤其是那个叫费开宇的,今年不过十八,眉眼一般的俊朗。
有这样的手下,看着就让人高兴啊。
顾从斯放下手里公文,开口道:“苏主事,这五个村的房屋已经修缮完毕,您看看。”
苏清注意力被转移,顾从斯则抬头看了看那个叫费开宇的。
连秀才都不是,造反都没机会的人。
“你都去看过了?修的怎么样,买的材料都用上了吗。”苏清继续问道,“我记得他们村还有两个桥要修,要是有剩余的木料,就组织人手把桥修了。”
顾从斯点头:“是这样做的,等木桥完工后,我再去看一次。”
苏清放心了:“最远的山坳村,也要盯一下。”
“他们村位处山里,虽然没被叛军劫掠过,但日子艰难,看看有没有能帮到的。”
一堆杂事处理完,罗户房已经带着手下去清查田地。
主要是为明年种药材做准备。
现在要留下土地,看看县里农户们谁想种。
这事要抓紧做,否则县里几家药铺肯定着急。
还好在十月初,江南叶家的商船又来了。
要说这段时间,陆陆续续有不少商船过来。
但叶家的还是不一样。
毕竟他家接了苏清的订单,带来几万斤各色伤药种子。
苏清亲自去接,让各家药铺终于安心。
叶家这次来的管事颇有些古板,一项项种子核对清楚,又收了银钱,点头道:“种子欠货两清。”
“还有衙门的借粮。”
这好说,苏清早就准备好了。
虽说如此,但看着粮食装到人家船上,她还是无比心痛啊。
再看码头上又来一个姓张的大户。
这个张大户取代王乡绅,在此地帮叶家收粮,他对苏清十分客气,半点没觉得她年纪小,故意轻慢。
张大户甚至道:“一直想拜见苏主事,可惜没有空。”
“有机会的话,想到主事家中坐坐。”
哦,想送礼。
苏清笑着道:“好好做事,对佃户好点就行。”
张大户听此,微微松口气。
他们这些家里有点田地的,实在是怕了苏清。
年纪小小,手腕狠辣。
王乡绅被她一整,命都去了半条。
苏清似乎想到什么:“对了,开年码头清淤,这是造福全县的事。”
“到时候,几家还要鼎力相助才是。”
苏清不要张大户的贿赂。
不等于不要他的银子。
到时候大户们一起来,把清淤的钱给她出了。
三言两语间,又剩下一大笔银子。
苏清笑眯眯地看向叶家商船,又看看卸下来的种子。
来日方长。
现在的她,还是准备准备种药材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 15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