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初照回到府内小院,去石头城安顿两千佃户的黄粱已经在厅内等候多时了。
“中郎,下官回来了。”黄粱朝她拱手行礼。
江初照看了一眼她鞋上的泥水,“先下去歇息吧。”
她倚靠在小院主厅的竹榻上,看门外的湿意将湿哒哒的绿意带到石阶上。江左的冬季没有大雪纷飞,偶尔太冷的时候,灰蒙蒙的天稀稀疏疏的细雪飘到人脸上便化了。夜间的时候在靠窗的榻上的小案上点一盏灯,灯光顺着半开的窗牖漏出去,昏黄的长廊下,能看见细碎的像蝴蝶落下的晶晶点点在昏黄的灯光中飞舞。
长廊有一滩小小的水渍,映着后半夜的月光。
她伸手拿过榻前案上的灯剔,手指顺着上面的花纹游动。
江左这边,河湖纵横,但水利年久失修,雨季涝,旱季则贵如油。
她起身,用灯剔搅油盏里的油。
冬季雨水少,两茬农忙也已经过了,是修水利的最好时间。待到来年春汛,蓄住了水,春耕不仅有灌溉,夏汛来了也不至于造成洪涝。
她又拿出那张地图。哪些地方的需要修建,哪些地方只需要休整,都一一标注,直到明月上了光秃秃的梧桐树梢。
寒风袭来,江初照披上外袍,起身关上厅门。轻微的咳嗽和月光一起落在厅前石阶的水渍上。
次日,她将昨夜标注好的地图和简册一起呈给司马信。
司马信看过后,用公事公办的语气问:“你要亲自去这些地方看?”
江初照拱手回:“若不去实地考察,仅凭各郡太守报上来的情况纸上谈兵,或许会弄巧成拙。”
司马信皱了皱眉,“扬州这么大,一匹马,一个人,多久才能走完?”
江初照:“只看几个典型的地方便好,最多一月就回来了。”
司马信语气和脸上依旧没什么情绪,“即日便起身吗?”
自被贬青州后,她面上一直没什么情绪,至少在江初照面前是这样的。她像越窑烧出来的面釉上好的青瓷,没什么起伏,也起伏不了,甚至比连绵的群山和会被风吹起涟漪的江水还要淡漠。
“只是初拟的,还需完善。”江初照仍带着三分和煦,“臣还要去顾将军府上拜访一趟。”
“或许,”她顿了一下,“还要见一个人才能走。”
江初照第二次去顾圳府上拜访的时候,门童没有去通报,直接将她带去了正厅。像是早就有人吩咐好了的。
对于她的再次造访,顾圳并不意外,同样坐在她对面的面带笑意的顾熙;他们似乎等她许久了。
她今日穿了一件磁青色的宽领广袖长袍,领缘裹着羊脂玉一般的肌肤,一张如白瓷釉面的脸,带着三分和煦的淡笑。她轻轻挽了挽袖子,修长的手指如水出芙蓉,白墙青石两岸拥着的碧波眷念在其上;她掀开茶盖,薄薄的茶烟缕缕,轻飘飘地扑到她的袍子上。
像看了一幅景,是江上清风与明月话茶;像听了一曲词,是长亭古琴与凤凰合鸣。
她手指扶上茶托,端起茶杯轻呷;不紧不慢得像盛夏中庭明月光潭,乘了一潭竹影的石墙旁,幽幽长廊那头吹过来的穿堂风那样徐徐;似拂墙的花影轻动,那样赏心悦目。
她是广陵王殿下府中的谋士;却和话本中羽扇纶巾,谈笑间灰飞烟灭的谋士一点也不同。她似一只闲云野鹤,没有运筹帷幄的算计,衣角沾染的都是深山的空灵和洒脱。
而后她放下茶杯,轻轻勾了勾嘴角,眸中的星光落到自己案前,仿佛将那一身磁青的袍子上的茶香也一起投了过来。
汪汪如万顷之陂,扰之不浊,澄之不清。这便是年少成名的洛阳纸贵的江初照。顾熙想,原来女子也有另外一种美。无需对镜贴花黄,无需拟红妆。
“素瓷雪色漂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江初照双手交叉放在腹前,如一尊瓷,声音清泠,带着独属于女子的那几分诗情画意,“多谢顾将军的茶。”
“如此说来的话,中郎应该谢儿。”顾煕的眸光落在江初照如蝶翅的睫毛上,“这茶是清明前小女亲自去茶庄采的。”
江初照脸上的笑意更深了些,拱手道:“在下多谢女郎的茶。”
顾煕:“曾听闻中郎师从前朝首辅方清梦,点茶为之一绝。今日中郎喝了我泡的茶,不知小女能否有幸,喝一杯中郎泡的茶呢?”
江初照:“女郎身份尊贵,在下的茶只怕入不了女郎的口。广陵王殿下府上的雨前龙井,不知女郎有意否?”
顾煕眸光微动,面色如常:“广陵王殿下天潢贵胄,民女如何有幸能喝殿下府上的雨前龙井呢?”
“若无将军护江左百年安稳,洛阳城中怎会有这上贡的雨前龙井呢?”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乃家父本分,不敢邀功。这杯龙井,熙是没有这种荣幸了。”
江初照:“女郎天资通悟,受之于天,贤于材人远矣。疏院植梧桐,若有凤凰落中庭,是我家殿下之幸事。”
顾熙没立即接话,她顿了顿,看她轻轻弯起的眼角。而后试探道:“民女一事不知,这杯茶究竟是中郎的茶,还是殿下的茶;究竟是中郎请我喝一杯茶,还是想借我之手把茶分与他人喝呢?”
够聪明能看穿她的意图,可惜未经世事,藏不住。“今日江载前来拜谒,喝的是将军还是女郎的茶呢?”
顾熙微微皱了皱眉,“中郎案上的茶,是民女亲手所泡。”
江初照:“既然今日我喝了女郎的茶,若女郎不嫌弃,日后载也亲自为女郎点一杯茶。”
“只为女郎点一杯。”她补道。
皎皎月光自她发间的簪子和磁青色的袍子铺泄开来。顾熙不知自己眸中的星光明了一些还是黯了一些,因为她听见江初照说:“今日江载为女郎而来。”
她觉得江初照的话不够诚恳,但她的模样实在不能让人用“虚伪”二字形容。于是她问:“入了顾府的正厅,中郎仅仅是为民女而来的吗?”不是为了借顾家之名,拉拢江左人心吗?
“上次冒昧叨扰,今日诚心拜谒,女郎的茶难道不是为在下准备的吗?”
“家父偶感风寒,鄙府有不周之处。今日的茶,久候君至。”等的便是你。
“若能有幸请女郎喝一杯茶,在下请女郎喝一杯,凤落中庭。”你若能入幕府,保你前程似锦。
“中郎好大的口气。我闻点一杯凤落中庭,要用北苑的龙团胜雪,建窑的黑釉盏,高山白竹和紫竹茶筅,中郎怎么为我调呢?”凭借司马信如今的地位,你凭什么许给我前程似锦呢?
“器物虽然重要,但茶师没有高超的技艺,不过是暴殄天物。在下师从江南方清梦,难道女郎就不想一试吗?”定青州,安冀州,平益州;我有通天术,助你扶摇起。
“中郎的这杯茶,我如何饮?”仅凭你一言,我如何相信你呢?没有利益纠葛,没有血亲关系。
“悉听尊便。”江初照回。
回小院的途中,恰好在长廊处遇见崔玉棠。她拿着司马信批复过的公文。
江初照甚少穿这么明亮的袍子,何况她今日簪了一支玉簪。
见她眉梢有喜色,便问:“初照见到人了?”
“意料之外。”江初照回。她原以为,还要等下次去顾府拜谒后,才能见到顾绍或者顾熙,未曾想,今日便见到了顾熙。听她话中的意思,或许顾家出仕的会是她了。
“如何?”
江初照捋了捋,“或有成效。”但她不确定顾熙要用什么方式把她们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她问:“你和殿下的婚期定了吗?”
皇家子女的婚事不由自己做主,侧室却可以;况且崔玉棠已经和崔氏断绝了关系。江初照自然不敢僭越替司马信做主,也不会擅作主张崔玉棠的婚事。
但自古以来,姻亲都是快速捆绑两大家族利益的最快、最有效的方式。还有那么多世家士族,她担心,会有人给司马信府中塞人,会找崔玉棠联姻。
“回洛阳之后再说吧。”崔玉棠说。
“那你、便不担心?”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失了清河崔氏嫡女的身份,便失去了依仗。她一介平民女子,和司马信有了一条巨大的鸿沟。无法逾越的鸿沟总让人将信将疑。
“她虽然还介怀着,但我相信殿下不是为了权势抛弃发妻的人。”
两人走得很慢,如纱般的水雾穿过长廊,将红栏飞檐笼在朦朦胧胧中。越过石桥,能听见清泠的鱼戏声,不过在秋风瑟瑟中,并不显得生机勃勃。透过水雾能看见模模糊糊的一抹浅绿,约莫是还在垂死挣扎的绿萍。
“若有一天形势真到了迫不得已的情况,你会阻拦她吗?”语气稀疏平常得不需要有人在意。薄纱略过两人,她的话散在有触感的水粒上,显得寥寥。
那夜怕没有时机再娓娓道来的话,在灰蒙蒙的天气中重现。江初照的心随步子坠了坠,情绪没什么变化,她说:“江中郎不能,但江初照会。”同样显得寥寥。
崔玉棠突然轻轻笑了一声,轻得让人抓不住里面的情绪,便很快在秋风里消散。在此情此景中,借着那一点余韵,品着像庆幸,像惋惜;又像伤感。
她问:“那你什么时候能替自己谋一谋呢?”
江初照的眉头终于微微地皱了起来,像看不见锯齿的虾须被海藻勾住,轻轻扯动的幅度。
她有点不太开心,仅仅是一点;如同只能摸到的如同沙砾的触感,但永远不能通过视觉察觉出来的锯齿。
她蓦地想起那日宫门前,崔玉棠压着起伏的情绪,说“你从来没替自己谋过”,像愤怒,又像责怨。
气愤她什么时候都先将自己抛弃;从妻子的角度责怪司马信以性命相搏,她仍要慷慨赴死;从挚友的角度怨恨她从来都不在乎自己。
黑夜中被遗留的感觉,像风带着一切的一切只为她蜂拥而至,席卷着袍袖和衣摆张扬,但顷刻就将她留在原地,甚至没有消散的时间。空荡荡的失落感在空旷的场地里挤压着自己,她仿佛拥有着所有,却一无所有。
“大业就是我在为自己谋。”大业克成,名垂青史。日后所有的史官都将记载她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大业之外呢?”崔长史希望每个人都殚精竭虑,但崔玉棠希望她们都有退路。
“若我有,你会安心吗?”江初照不知怎么回,因此不答反问。她拿着印章便可代司马信行事,面对手握权柄的她;若她有了靠山,崔玉棠会安心吗?面对司马信的猜忌,她有了靠山能全身而退,崔玉棠会安心吗?
“我不信你居功自傲,行伊尹、霍光旧事;但权力会让人如履薄冰。他日你手下的人蠢蠢欲动,你保全了她,谁来保全你呢?”
江初照顿住脚步,伸手接她手中的文书,“她是你的夫人,你这么希望能保全我吗?”
崔玉棠停住脚步,转身看她,“初照,承愿是我的妻,也是我的知己;你们是我志同道合的挚友,你拼了命地保全她,保全我们的理想;青州驿馆的墙薄得能听见你的咳嗽声。那时我在想,谁来保全你呢?”
她听着江初照的沉默,没有递出手中的文书。两人在长廊里立了良久,崔玉棠说:“我再送你一段路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