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大军至

“你们怎么知道寡人准备送阿瑄即位的?”姬瑾暗自纳闷,这晋国明明刚派使者来王畿通知姬瑄,宋禄和姬媱怎么会知道的这么快。

姬瑾有些难为情:“可是,寡人已经答应了大宰和阿瑄。”

“王兄,你竟然已经答应了!”姬媱的语声尖锐起来,“你才是这天下的王,你的命令他们敢不听从吗!”

“若是寡人送立阿瑄成为晋侯,周晋关系会更加密切,表妹成了晋国夫人,也会多照料王室的。”姬瑾不愿放弃。

姬媱心中更加不平,她的表姐成为晋国夫人,又不是她成为晋国夫人。

“晋国夫人乃是秦国公主,背后是秦国,还有秦国的姻亲楚国,秦楚势力强大,王上不可以得罪他们。”宋禄劝道。

“王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件事你不要管了!”姬媱眼神凌然,拉住姬瑾的胳膊劝道。

单国,姜云陵将众多东西装入包袱中,一边道:“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回去了,这些东西,都要带上。”

“最重要的是带你和孩子们。”姬瑄目光温柔清亮。

单昭快步走来,言语有些焦虑:“方才王姬和宋公来劝王上,他们不希望阿瑄即位,天子可能要改变主意了。”

姬瑄感觉此事不简单,道:“宋国为何阻止?”

“可能是秦楚让阻拦的。”单昭依照当下的形势推测道。

姜云陵心中升起对宋国阻拦的不服气,略一沉思后道:“我写信给君兄,让他帮你。”

秦国,雍宫。

晋国大夫何恢带着一行人气势汹汹地进来,将秦医俞缓带到秦瀛面前。

俞缓被晋人丢到地上,吓得连滚带爬,身子哆哆嗦嗦,颤抖如筛糠,脸上充满了惊恐和惧怕。

“晋使还亲自送俞医师回来?”秦瀛疑惑不解,看着地上狼狈不堪的人,心想他不就是之前蔓姐要去给姬绍治病的医师嘛。

“秦医俞缓,罪大恶极,谋害寡君,外臣特来禀明秦君!”何恢行礼后道,眼神凛然如刀剑,心中怀疑秦瀛是否有和秦青蔓合谋害死姬绍。

“什么?谋害?”秦瀛愣住了,感觉不可思议,他看向跪在地上的俞缓,“你不是去给晋君医病的吗!”

见何恢一行人面色不善,秦瀛分外恐慌,怎么自己即位不久,就接踵而来这么多事。

听何恢说俞缓谋害晋侯,站在秦瀛旁边的秦高也很害怕,双唇紧闭,手心冒着冷汗。

何恢见秦瀛这副模样,又看了看秦高的神情,觉得应该不是他们让俞缓下毒的。

“俞缓,寡人问你话呢,还不快如实相告!”秦瀛瞪着眼睛,逼问道。

俞缓跪在地上,连连叩首,脸上涕泪交加,哭喊着求饶:“君上明鉴,都是晋国夫人让我干的。”

秦瀛闻言,觉得他定然是在诬陷秦青蔓,胸膛中更添怒气:“竟然还敢诬蔑蔓姐,他就由晋使随意处置了。”

何恢一行人便将俞缓带到宫殿外面。

秦瀛和秦高也走出宫殿,想看看晋使会怎么处置俞缓,只见一个晋人抽出利剑,猛地刺向俞缓,仿佛闪电一般。

俞缓倒在地上,不停的抽搐惨叫,血流如注,很快气绝身亡。

目睹了俞缓血溅当场的惨状,秦瀛和秦高顿时敛气屏息,胆战心惊,两人仿佛都要石化了。

秦瀛努力定了定心神,声音还透着丝丝恐惧:“高弟,你命人把尸体清理掉。”

此事在雍都引起哗然大波,姬晟的侍者也得知了这件事,趁着送饭时将此事告诉了姬晟。

“君兄已逝,我却被圈禁于此,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姬晟神情悲痛,吃着面前的饭菜,却食不知味。

不日,陈祚亲自到了洛邑,了解到姬瑾欲拥立姬瑄,就说秦青蔓虽然有错,但是祸不及其子,劝姬瑾不要送立姬瑄。表面上是应楚钺所求,暗中则为姬良除掉姬瑄这个对手,夺得晋侯之位。

见宋公和陈侯都请求他不要送立姬瑄,姬瑾便答应了下来。

齐国,临淄城。

鸿雁传书,姜原见是姜云陵来信,忙打开竹简。信上说晋国卿大夫要拥立姬瑄为新君,宋公却来王畿阻挠,请求齐国出兵送姬瑄归晋。

姜原哈哈大笑,握住竹简道:“我齐国的机会来了!”

齐国,临淄宫。

姜原同一众齐臣商讨后,决定立即发兵前往洛邑。

“高卿,从临淄发兵,需要多少时日能到王畿?”姜原问。

“临淄与洛邑遥隔千里,骑兵需要十日方能至。”高婴答道,沉默片刻后又提议道,“倘若调齐卫边境的齐军,骑兵五日便可至王畿。”

姜原心中了然,下令从齐卫边境调出一百三十乘骑兵前去王畿,由正卿高婴领兵。同时派遣亚卿郭归出使洛邑,劝天子也出兵送立姬瑄。

安排好发兵之事,姜原给姜云陵回信,让她先耐心等待,齐兵需要六日后方能到达洛邑。

晋国,绛都。

秦青蔓仍然每日都去何府请求立姬丰为君,没有放弃,也无时无刻不在思量怎么对付那三个公子。

秦青蔓深感,虽已写信让秦国和楚国分别去对付姬晟和姬瑄,但仍然不是万全之策。

仕陈的姬良在晋国内还有亚卿胡奚及其党羽的支持,姬瑄和姬晟的母族妻族也都会想尽办法帮助他们,或许能突破秦楚的阻拦,千方百计地返回绛都。

为防他们回到绛都,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秦青蔓眼中闪烁过刺人的锋芒,执笔在竹简上写下所求之事,发往秦国。

秦国,雍宫。

秦高面上带着些神秘,抬手吩咐宫人:“你们都下去吧,我和君上有事要说。”

“高弟,什么事啊?”看着秦高小心的模样,秦瀛不解地问。

宫人都退下后,秦高方从袖子掏出秦青蔓的密信,放缓了声音道:“是蔓姐来信了,求咱们给她些刺客对付那几个晋国公子,她交代这件事千万要保密……。”

秦瀛看完信,凝起眉头:“蔓姐至少要二百名刺客速速入晋,只能多不能少。”

“君兄,君父生前一共养了四百名刺客,蔓姐居然一开口就要一半。”秦高觉得事关重大。

秦瀛思索片刻后道:“如今蔓姐有难,我们要全力相助,再多加二十名刺客给蔓姐吧。”

“高弟,你说从雍都到晋国绛都路途遥远,该怎么让这些刺客尽快到绛都呢?”秦瀛知道那些公子定然会千方百计地返回绛都,局势瞬息万变,秦国的动作不能迟了。

“君兄,雍都到绛都有条水路,可以通过黄河的支流坐船,比起骑马快上许多,只消三四日就能到绛都。”秦高绞尽脑汁想了想,刺客们可以走水路。

秦瀛点点头,称赞此策甚好,下令备好船只,让刺客全部乘船入晋。

周都,洛邑。

高婴率领一百三十乘齐军,和郭归一起到达王畿。

洛阳宫,姬瑾接见高婴和郭归,心中有些慌张,齐国出兵助姬瑄即位,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可是他还答应了宋国和陈国不帮姬瑄,真是令他左右为难。

经过高婴和郭归的一番劝说,姬瑾还是答应了送立姬瑄即位。

次日,护送姬瑄一家返回晋国的队伍浩浩荡荡前往晋国的方向。

高婴率领着齐军,骑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单升和单昭在他身旁骑马前行。姬瑄和姜云陵乘坐的马车在队伍后方,郭归在马车附近负责保护他们。

齐国的军队临近王畿和晋国交界处时,却看见前方有大军阻拦他们的去路,正是楚军和陈军。

因去路被阻拦,单升让高婴先在此等候,他和单昭两人过去交涉。

“郭卿,发生了何事,队伍怎么停下了?”感觉到马车停下,姜云陵抬手掀开帘子,问向马车外的郭归。

郭归答道:“公主,前方不知为何出现大量楚军,大宰父子已经前去交涉了。”

姬瑄和姜云陵对视一眼,此事有些不妙,归晋的路途并非径情直遂。

楚军的主将是楚毅,副将是楚步,他们马不停蹄地从郢都赶往王畿,花了九日,终于赶到了。

一路奔波分外劳累,楚毅和楚步都觉得身体沉重酸痛,仿佛被厚重的铁链束缚,没想到他们今日刚赶到,就遇上了护送姬瑄回晋的队伍。

“领军者何人?大宰在此,为何阻拦我等去路。”单昭勒住马,高声向对面的楚军和陈军喊道。

“楚国令尹楚毅,拜见大宰。”楚毅微微躬身向大宰单升行礼。按照周礼,王畿大宰的地位不但高于诸侯国的卿,还高于诸侯中的公爵。

“你们楚国意欲何为?还不速速离去!”单升神情肃重,冷声呵斥道。

“大宰可是要送晋公子瑄回晋国?晋侯薨逝,理应晋太子即位,我等奉寡君之命,前来阻止。”楚毅也不隐瞒,开门见山地道。

单升看向楚毅楚步和他们的兵马,目光冷峻,出口的话也不饶人:“这是晋国的事,晋卿们愿奉公子瑄为君,与你楚国何干?”

楚毅正了正神色,摆出一副大义凛然之态,仿佛是宗法制的坚实捍卫者:“宗法不可违,我楚国来此正是为了维护宗法。”

“王上已准了公子瑄为新晋君,你们是要违抗王命吗?”单升声如洪钟,铿锵有力。

“陪臣不敢。”楚毅先致歉,但并没有妥协,“但陪臣也不敢违抗寡君之命,大宰若想送回公子瑄,唯有一战。”

单升和单昭见楚军数量众多,就先回去,打算同高婴等人商议后再行动。

望着单升父子纵马离开的身影,楚毅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愉悦,此番初交锋便占了上风,赶路所致的疲惫感也驱散了些,但他知道姬瑄一行不会就此算了,接下来还有一场硬战,需要他尽全力应对。

楚毅同楚步安排楚军陈军安营扎寨,随时准备应战。

返回齐军的队伍中,单昭将刚才观察到的情况告诉高婴:“他们的军队人数众多,我看不仅有楚军,还有陈军。”

“看来今天是过不去了。”单升眉头深锁,无奈地叹道。

高婴出言道:“二位不要急,先探明他们有多少兵马,如果必须交战,那就战。”

高婴也下令齐军在此地安营驻扎,商讨怎么对付楚国的阻拦,单昭则暗中令人探查了楚军和陈军的兵力。

单升和高婴站在地图前,讨论着如何作战,突破楚军的封锁。

“楚军有五百乘,陈军是一百二十乘。”单昭来告知探查结果。

姬瑄和姜云陵只好先回到单国内的居所,等楚军被击退后再重新启程返晋。

秦国,雍都。

郑国得知晋国废了姬丰继承君位之权,郑嫣的夫婿姬晟有望成为晋君,却被秦伯关押。郑伯隆便派遣使臣入秦,让秦瀛将姬晟放回晋国。

面对郑使的请求,秦瀛毫不松口,这些晋公子都别想和蔓姐的儿子抢君位,便言姬晟是秦臣,秦国不该放他回晋国。

单国,得知陈楚发兵数量,姬瑄面色讶然:“楚国竟然出这么多兵,还联络陈国一同出兵。”

先前宋禄和陈祚入洛邑,也都是楚钺的手笔,现在又和陈国一同发兵。楚国五百乘骑兵,楚钺应当是将楚国所有能用的马匹都用上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还有此等好事?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狩心游戏

我寄长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春秋云陵传
连载中雪中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