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等扰乱公堂,罪加一等。”
言罢,那侍郎便示意差役将李安带下去。
旋即侍郎叱问:“礼部一事,尔等可认罪?”
葛怀木、章铎异口同声否决:“不认。”
李安在被带下去的一刻虚声质问那学子:“你就是陷害我等之人所安插的细作,你还不认?”
那学子颤抖着不语,侍郎道:“够了,罪从供定,认不认可由不得你们!”
翌日,新帝便收到了数十道折子,刑部呈的罪状、枢密使联合中书门下恳求召开百官集议、御史台上疏批判刑部“失入人罪”,还有一众朝臣联名恳求严惩大不敬。
此刻,着素服的尚逢年正在偏殿外候着。
与尚逢年一同的还有枢密使韩杳、参知政事晏行远、平章事程赴。
韩杳望着尚逢年,他突然想到了几日前府内出现的一封密信,上面写着七个字:百官集议、御史台。
这密信是在提点他,韩杳旋即看了一众学子的名单,竟发现李安在其中。而写这密信之人也绝不会简单。
韩杳上下打量着,只不过这人绝不会是先帝身旁的宠臣。
他知道尚逢年这人心不正。
偏殿内,韩杳与程赴各执一词,久久争论不下。
“陛下,失入人罪不是小事。”韩杳力争,“若数十学子冤死,势必会导致士林哗然啊陛下。”
“陛下,私议禁中乃是大不敬,若是一忍再忍,那这威严难立啊。”程赴驳着韩杳的话,“杀一儆百才是佳法。”
“国丧未过,陛下又刚登基,本应大赦天下,此事也确是要细察,不可妄为。”
韩杳回驳,一时间二人又争执了起来,晏行远立于中立,可他劝不动眼前这二人。
“够了,都退下吧。”
新帝阖眸,待众人离去,尚逢年也欲离开,可他手旁这墨却不慎洒落。
“还请陛下宽恕。”
尚逢年撩袍跪着,新帝看着那一地的墨,旋即陷入沉思。
“逢年,朕怎会怪罪你呢?定是中枢这几人扰乱了你笔下的思绪。”
“逢年,你曾多次救下父皇,又与父皇是知己,你说,要是父皇还在,他会如何做?”
尚逢年拱手道:“陛下,臣不敢妄言,更不敢妄议国事,只是看陛下实在忧心,臣以为那学子便如这墨,倾洒时无声,可收场时却有墨色,学子万千,不可一概而论。”
“逢年之意是他们有冤?”
尚逢年应声:“即便是无冤,刑部所判的死刑案也必经录问,不过一切皆由陛下定夺。”
新帝蹙眉道:“朝中派系朕都知晓,这些大臣也都在暗中较劲,只是两难的是朕啊。”
几日后,“墨卷案”的学子被移交大理寺复审,一众人也从刑部大牢转到了大理寺狱。
此间,李安的病也好转了些。
在大理寺狱,李安望着沈莜问:“你在刑部大牢给我金疮药,在公堂上你为我险中求药和吃食,沈莜,我是蠢了些,但我能看出你这不是可怜我,他们也都能看出来。”
章铎和葛怀木望着二人,可沈莜却不置一语。
“你肯定图些什么,没有人会……”
李安有些着急,可却被沈莜打断了。
“你我萍水相逢,我真的是看你可怜,不然我还有断袖之癖吗?”
李安不再追问,而此时的大理寺内,季明栾也正忙于找出证据里的疑点,他身为大理寺评事,案件若是存疑,他对刑部的初审结果可行照驳。
可季明栾眼中揉不得沙子,此案他驳议数次,眼下刑部之势,必是要联合御史台对他弹劾的。
若想固执已见,单单一个评事可不够。此后不久,宫中便来了旨意,意为季明栾能力出众,特升季明栾为大理寺推丞,此案后再行跨任考核。
有此职后,季明栾不再被缚住手脚。他收集了众学子字迹,那竹筒里的文章是三个人的字,章铎、李安、葛怀木,而这三人都不是普通百姓。
抛却这字迹,更可疑的是这纸,这分明是内府特供澄心堂纸,边缘有特殊小孔,或者说是礼部撰写文书时的标记。
到此,季明栾心中倒是有了些苗头。
不过眼下比起深入礼部打草惊蛇,立于明处的是这“墨卷案”的证人。
这几日,城内又落了雪,狱内固闭,沈莜望不到,但能听到。
“都醒醒!”一狱卒喊着,“推丞大人提审囚犯了。”
推丞?沈莜听着喊声,迷迷糊糊睁眼后便望到了季明栾,而恰巧季明栾也在看向她。
但下一刻沈莜便慌忙挡了脸,她不能被认出来,否则就以扮男儿身入礼部还冒充学子,这罪名可不轻了。
“章铎、葛怀木、李安、沈莜等人去御史台狱。”
此话一出,众人便觉此事又在朝中翻出了不小的风浪。
他们所料不错,在明面上,权幸派和清流派已然用笏板互伤了。可在暗处,这滩水只怕是才被搅浑。
待众人辗转到了御史台,季明栾位于御史中丞旁,堂内气氛肃杀,而悬在众人头顶的那把剑也不知何时会落下。
就在等待审判之时,御史中丞之言让众人心中一惊:“与尔等同往的学子证人已被查明身份,是刑部小吏张齐,不过昨日他已死于非命。”
①失入人罪: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的一种错案责任类型,指司法官员因过失(非故意)将无罪者判为有罪,或轻罪者判为重罪的行为。
②照驳:大理寺作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对刑部复核的地方案件拥有终审驳回权。
③哭临礼:用于皇帝(参考宋朝),国丧时朝中官员都要去。
④录问:案件复核。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黄泉墨卷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