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十六章 锦衣卫祭坛监视百官

六月初六天贶节。

翰林院、文渊阁、司礼监纷纷把书籍、书画、经书拿到院中曝晒。

御马监这一天也为马匹梳洗。

最热闹的要数驯象房。

因为天热,一大早,驯象军士将番邦进贡的六头大象牵到洗象池。

洗象池周围渐渐围起了好几个驯象军士。

驯象军士用水果引诱大象下了水池,其他驯象军士站在水中刷洗大象的皮肤,大象们很听话,在水中立着不动,只用鼻子接过驯象军士手里的水果往嘴里送。

驯象军士们趁着大象吃东西的时机给他们洗澡,刷洗的很仔细,大象皮肤褶皱里也清理的很干净。

水果吃没了,有大象用鼻子汲水喷向半空中,人群里立刻哄堂大笑。

听到笑声的大象们又用鼻子吸饱了水喷向人群,人群大笑着让水滴落在身上。这些大象是有吉祥寓意的,驯象军士们很乐意让大象喷出的水落在身上,他们说这会带来好运。

大象一次次的把水喷向人群,人群的欢乐之声一直没停下。

周围有个宫里的画师正在仔细观看着,回去要画一幅《洗象图》献给皇帝,寓意“太平有象”。

驯象房其他人则站在附近时刻盯着,只要大象出现异样就赶紧帮着驯象军士控制它们。

周围还有覃温川带着锦衣卫看护着,去年夏天洗象的时候,也不知哪个手贱的往大象身上扔东西,遭到丢掷的大象心情烦躁,在水池里开始躁动起来,幸亏几名驯象军士又拉又拽又用水果哄着,这才听话。

今年皇帝让覃温川前来看着,这些番邦进贡来的大象很珍贵,不能再受到惊扰,谁要是敢捣乱,就会被锦衣卫当场动手教训。

不过锦衣卫们也在看着大象玩闹,倒也没谁在这儿吹胡子瞪眼。

京城百姓今日也在家把衣服书籍拿出来在院子里晾晒。

由于夏季多发洪灾和旱灾,每年都要祭祀神灵,去年北方大旱,让灾民蜂拥而至,皇帝亲自主祭,祁求上天保佑黎民百姓。

今年还未曾听说有严重的旱涝之灾,那今年的祭祀仪式就由礼部尚书主祭。

隶属于锦衣卫管辖的大汉将军们身穿甲胄,列队摆开仪仗。

金吾卫亲军守卫在祭坛外围。

神坛上,太常寺官员身穿祭服,负责陈设祭品,双手恭敬地捧起盛放祭品的礼器,轻缓、稳当地放在神位前。

神位前燃着降真香,摆放着笾、簠、簋、尊、爵等礼器,盛满了各种祭品。

陈设完毕,太常寺官员恭敬的站在神坛两边,礼部尚书穿祭服,迈着沉稳的脚步,一步一步走上神坛,站在祝案前,礼部侍郎家捧上玉匣,礼部尚书双手捧出祝文,用虔诚而洪亮的声音诵读祝文。

上祭祀风雨雷电各天神,下祭祀五岳四渎各地祇。

神坛周围一片肃静,众位大臣穿着朝服整齐的在神坛下方肃立着。

几个身影在不远处静静地盯着他们,没人发现。

礼部尚书宣读完祝文,在场的诸位大臣应当行叩拜礼。

鸿胪寺官员一声高唱:“跪——”

大臣们用手提起朝服下摆,双膝触地,纷纷跪下。

“叩首——”

表情严肃的大臣们接连一叩二叩三叩,动作沉稳。

随着大臣们的叩拜,香炉里的香持续燃着,幽幽的烟柱向上方升起,承载着君臣的虔诚飞入天空。

一阵微微的热风吹来,袅袅而起的烟开始四处缭绕,“触碰”着大臣的官帽,“轻抚”着大臣的衣角。

清幽的香气让这场祭祀充满了神圣、庄严之感。

“平身——”

大臣们以手扶地,纷纷站起来。

四周弥漫着香气,太阳在天上“巡视”着人间,洒下炽热耀眼的光,滚热的“气息”扑向地面。

祭祀礼仪完毕,大臣们也松懈下来,热得难受,腿也有些麻了,有些人聚在一起闲聊。

几位官员站在一起正说着什么,猛然看见不远处身穿飞鱼服的李颂之带着几名锦衣卫,一直盯着这群大臣。

李颂之不知什么时候站在大汉将军旁边,默默看着眼前这些人,不声张、不言语。可能是被大汉将军华丽的甲胄所掩盖,也可能是官员们太专注祭祀仪式了,在场的几个官员一直到仪式结束才注意到他的存在。

几位大臣悄悄地议论:“那不是锦衣卫指挥佥事李颂之吗?他怎么来了?”

“他们什么时候来的?”

另一人说:“按道理,北镇抚司锦衣卫今天能来这里,想必是受到皇上的指示吧?”

“还是小心为妙,可不能让锦衣卫抓到把柄,这李颂之可是皇上的亲信,‘一手提刀一手念经’啊!”

几人赶紧散开。

李颂之注意到他们的窃窃私语,没有搭理他们,依然安静地站在那儿,等各位大臣陆续离开神坛,他才带人离开。

下午,宋明鸿正在屋里打理栀子花,这也是李颂之最喜欢的花。

几天没浇水了,盆里的土都干的发硬了,宋明鸿用一个空茶杯接了水浇灌,饥渴的土壤大口大口“喝”着,发出了嗞嗞声。

宋明鸿正在给栀子花擦拭叶子,李颂之走了进来。

宋明鸿放下手里的活儿,帮李颂之脱下飞鱼服,笑问;“咦?今天怎么又晒黑了,前两天回家好不容易捂白了,今天又出去办什么公差了?”

“今天神坛祭祀,我带人从头到尾盯着。站在太阳底下可不就晒黑了嘛,回去后我连喝两大杯水才缓过来。”

“又要抓人又要盯着,还是你们威风。”

李颂之朝他使眼色:“小声点”。

而后又在宋明鸿面前悄声说:“你们只看到锦衣卫抓人的时候多么威风,哪里知道锦衣卫也要受到严格限制。”

宋明鸿悄声问:“为什么?”

李颂之淡淡一笑,说:“你以为锦衣卫很威风吗?东厂一直紧盯着。”

宋明鸿不解地问:“东厂的人为什么要盯着锦衣卫?”

“整个北镇抚司上上下下都被东厂盯着呢,北镇抚司和东厂都是最受皇上重用的,尤其是东厂一度压制北镇抚司。只要北镇抚司的锦衣卫有个风吹草动,东厂就绝不放过任何一个人。”

说完,李颂之笑了一下。

“难道锦衣卫就没有办法了?”

李颂之神秘地笑了笑:“那倒不至于,东厂盯着北镇抚司,北镇抚司也一样盯着他们。比如五十年前东厂提督诬陷两名抗倭将领通敌,将主将和副将抓了起来,我的曾祖父求过情,又在一群文官的力保下他们才被释放,可主将回家没几天就死了,副将被贬去京郊卫所,这个副将就是李长隽的曾外公。”

宋明鸿不禁感叹:“原来李长隽的外祖家也是抗倭将领啊,那他家真是可惜了。”

李颂之道:“所以覃指挥当初才同意把他弄进北镇抚司的。”

宋明鸿心中有些不平:“那东厂诬陷抗倭将领就没受到处罚?”

李颂之压低了声音一字一句讲给她听:“当时北镇抚司将东厂提督收受贿赂的事告到先帝面前,虽然东厂提督最终被处死,可东厂的地位依然纹丝不动,依然强过北镇抚司。当今陛下登基后厌恶先帝重用的东厂提督,北镇抚司把他收受贿赂,私交多名官员的事上报给陛下,最终东厂提督被处死。随后皇上又任命德保当了新的东厂提督,东厂依然权大势重。”

宋明鸿感叹:“看来看来东厂的权势更大。”

李颂之又严肃起来,说:“北镇抚司做事是要受到监督的。今天这些话你就当没听见,自己心里明白就行了,以后北镇抚司和东厂的事你尽量不要多问”。

宋明鸿答应:“知道了。”

六月中旬,李颂之祖母过寿。

因为李颂之白天要办公务,所以祖母要求等到傍晚再办宴席,她的寿宴上可不能少了她最疼的长孙一家。

到了傍晚,李府的下人前来将夫妻俩邀请到府上。

进了正堂,一眼就看见挂着一个大大的“寿”字,旁边还挂着一张寿星的画像。

桌子上左右各摆着一个紫檀如意,中间摆着寿桃、寿面。

一家子站在屋里,就等李颂之夫妻俩了。

李娟丽走过去欢快地叫了一声:“大哥,大嫂。”

李颂之说:“最近没见面,娟丽胖了。”

娟丽一撅嘴,说:“我没长胖。”

宋明鸿安慰说:“娟丽还跟以前一样,你哥竟瞎说。”

安春娥看见大哥大嫂来了,一脸笑意地说:“本来今天白天要办的,就为了大哥大嫂所以才等到现在。”

这话听着别扭,但李颂之还是温言细语地说:“一大家子就等我们两个不太合适,尤其是还有这么多长辈,我也没那么大的脸,你们白天该办席就办席,不用等我们。”

温夫人听见安春娥的话,就对李颂之说:“你祖母今天高兴,必须一家子全坐齐了才好。”

安春娥听见后就闭了嘴。

正说着祖父李柯、祖母陈氏走进来,穿着一身绸缎新衣,满脸笑容,十分和蔼。

李旻扶着李柯坐下,温夫人扶着陈氏坐下。

陈氏笑吟吟地说:“你们也都坐下吧。”

李旻夫妻、李景夫妻先坐下。

然后李颂之夫妻、李友珍夫妻、李娟丽跟李旻夫妻坐在一张桌上。

堂弟李必珍等几人坐在李景夫妻那张桌上。

祖母陈氏对着身旁一个丫头说:“上菜吧。”

丫头们陆陆续续把饭菜端上。

陈氏说:“今天这饭菜做的好,你们赶紧吃啊。”

李旻说:“确实不错,今天母亲高兴,咱们多吃点。”

晚辈们一起动筷子。

宋明鸿小心翼翼地,看到长辈吃她才动筷子。

一顿饭吃完,撤了桌子,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说笑笑。

李柯和陈氏询问二儿子李景这些天在外面干什么事务,李旻夫妻在一旁陪聊。

这一边安春娥凑过来坐在宋明鸿旁边,主动凑上前:“好些天没见到大哥大嫂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此生相逢锦衣时
连载中岁岁重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