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一章归人

那可不是一点两点人,是超过一千个部落,六十万人口,这么多人口就算迁徙,南方也没地方容纳这么多人口。

“吾要回去看看吗?”

想到合作部落群无法抑制的挪用小仓物资问题,献扶额。

真是,她离开就是想增加合作部落群的运行成本,让那些部落首领的空闲时间少点,但气候这么快就变冷,运行成本增加无异于增加生存压力。

献犹豫良久,最终道:“再看吧,合作部落群有十百余的部落,六十余万人口,如此庞然大物若是出问题,涟漪必定影响四方,不论吾在哪都会感觉到。”

贴着海岸线走了半个春秋,献发现向南的海岸线到头了。

海岸线开始折向西,看着向西的海岸,献不由怀疑人生。

自己这就跑到大地的南方尽头了?

不应该呀,这里的气候比淇水还冷,明显还在淇水北方,肯定没到头。

那这到头的陆地是怎么回事?

献思考半日后,决定先向西贴着海岸走走。

越往西,风越小,越需要划桨,走了五日也没发现什么,反倒是胳膊快麻了,献果断回到海岸转弯的地方,上岸。

修补木筏,并耗费四十日收集足够吃三十日的食物、水与猴儿酒,然后试探着继续向南。

向南走虽然不顺风,但顺海流,献在第三日见到一座岛屿。

近海的海上见到陆地是很寻常的事,献没当回事,正常的上岛歇脚,但在上岛后心生一种熟悉的既视感,对陶罐道:“这座岛的形状,不知为何,吾感觉很熟悉,似曾相识....不,不是似曾相识,是似乎听过。”

虽然生在沿海,也从小以鱼获为食,但献这是第一次出海。

原生部落虽然不喜欢她死活长不大,但也没丧心病狂到带着幼崽出海捕鱼,因而献从未出过海。

没出过海不代表就是海洋小白,每天听出海捕鱼归来族人的吹嘘自己在哪捕到了多少鱼,献对原生部落捕鱼的海域也有大概了解。

这座岛的形状很像她的族人曾经提到过的,最北方的海岛,捕鱼时看到这座岛就该知道要返航了,再往北会有海怪、大风与寒流,很容易有去无回。

献一时恍惚。“吾回来了?”

这可真是出乎意料,她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自己还会回到这里,回到那个驱逐她的部落栖息的地方。

要继续走吗?

献沉思良久,对陶罐:“汝觉得吾回去看看如何?至少看一下母沇与屏翳的坟茔,只是已过去百五十春秋,部落迁徙不定,也不知它是否还在原地。”

休息好,献继续出发。

在熟悉的海域航行,危险更低,速度也更快,献很快找到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岛屿,还见到了不少捕鱼的独木舟,但见不到任何熟悉的脸庞。令献恍惚不已,已经过去百五十春秋了,不止部落可能迁徙,自己认识的所有人也都与拂晓一般化作了骨头渣,甚至一柸土。

献试图向遇到的部落打听原生部落的消息,但这个时代的部落并无具体的称呼,多是住在哪就被称之为什么,但一片宜居的土地,往往不会只一两个部落,因此同一个名称往往多个部落使用,便如淇阳部,被称之微淇阳部是因为住在淇水之阳,但住在淇水之阳的部落至少七八个,也都被称为淇阳部。

且这名字还不固定,若部落迁徙搬家,名也会改变。

如此情况下,想要打听某一个至少百五十年没联系的部落,比登天还难。

更令献心中一沉的是,她从渔民的口音中发现一件事:这些人有一部分是北方人,但在这些人的认知里,他们在这一片生活已很久。

在温暖的二十个春秋前是近百个寒冷春秋,那么漫长的岁月里,会没有北方部落南下吗?又有多少北方部落南下?

自己的原生部落,还在吗?

献沉默的加快了划桨速度,几乎将木桨划出残影,上岸后扔下木筏,展开羽翼,寻找着似曾相识的痕迹。

百五十年,这一片土地变化太大了,献没看到任何熟悉的部落,反倒是看到了另一种熟悉的痕迹。

无夷历。

“吾等的无夷历哪来的?祖上传下来的。”

献看着这个部落用来辅助耕作的无夷历,听着对方的回答,陷入困惑,难不成无夷来过这里?还好心传授了这里的人无夷历。

得了吧,无夷要有这份人道精神,如何会落得那样的下场。

献一边寻找故人痕迹,一边打听无夷历,七拼八凑出大概历史。

数十载前,一支流浪部落来到岱山这一片,为了生存,这支部落接受了岱山诸部的要求,打散后三三两两的并入各个部落。

无夷历便是这支部落带来的。

搞清了无夷历的来源,却仍未寻得故人。

献试图通过河流寻部落,却发现河道位置变了,只能通过所有事物中唯一没有变化的山脉形状与角度寻找,脚步最终停在一株橡树下。

橡树不大,从树干直径来判断,岁数在百五十到两百之间。

献缓慢飞起,一寸寸在树干上摸索,寻找着树上的树洞,将手伸进去摸索,或什么都没摸到,或摸索到松树与鸟类囤的坚果,直到树干快到顶的地方,献在树洞里一块扁圆的石头,石头两面都有因岁月而模糊的图案,依稀能辨识一面是云纹,一面是鸟纹,皆充满稚气。

看着石头上被时间风化的图案,再看着橡树周围葳蕤的草木,不见半点人类生活过的痕迹,献潸然泪下。

“原来百五十春秋如此漫长。”

漫长到曾经生活在这里的部落在某一日迁徙后再没回来,漫长到时间风化了一切。

献很快擦干眼泪,用石刀做了木耒。

时间可以风化地面上的一切,地下的却不会轻易风化。

至少,她要确定,自己的原生部落是正常迁徙离开的,还是因为别的原因不见了。

献拿着木耒,闭上眼睛以橡树为中心,向周围移动,最终来到一片区域,拿着木耒往下挖。

挖了十天,挖出无数尸骨,检查尸骨数量以及确定死因后,献确定一件事:自己部落一半概率是正常迁徙。

部落间冲突,杀死敌人会为了不浪费而将敌人的尸体吃掉,骨头掰断吸吮骨髓,吃完后根据心情决定要不要挖个坑将啃不动的骨头扔进去埋了。

挖出来的尸骨都是一具尸骨一个坑位。

但仍不能保证一定是正常迁徙。

后世,遗址发掘现场。

考古工作人员们:淦,风神你挖就挖呗,挖完了就不能重新填好吗?别只填回尸骨,也填一下陶器木器蚌器之类的东西,你知不知道你这么一折腾,多少原本可以保留的东西都没了?

以及献回故乡怎么有种丁令威的感觉?

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不同的是,丁令威离家千年,回来时,虽然人民非,但城郭如故,而献只离开一百五十年,回来时,别说人了,聚居地都变成森林了。

Ps:错稿君结束,作者三次元有事加主更同世界观的《图南》,双开做不到——第一卷也不是双开,而是一开始就攒了全卷的稿,然后存稿定时更新——所以本文停更,复更时间?等我什么时候将第二卷全卷的存稿码完了,就恢复更新。

反正本文是单元文,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主角,献起的是一个人形摄像头功能——她在母系时代见证神话中的女神们的诞生,再于父系社会见证女神们的失格,在工业时代足以吸引邪神降临的邪神温床中看到破晓的曙光——就算停几个月不码字,也不会影响后续写作状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6章 第一章归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宁得岁岁吵

狩心游戏

六十二年冬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从人到神·蒙昧时代
连载中都广建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