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七章秀色可餐

见到如此好处,诸部纷纷保证这个冬季会造更多舟,煮更多盐,换更多粮。

诸部如此承诺,也是如此做的,将鱼获收拾好便纷纷拿着工具钻进森林里伐木,一株又一株直径超过一个拂晓的大树被伐倒,削去枝桠后推进河水中,沿着河流流到海边晾晒。

献没去伐木,忙着将霄在夏季时收集的海盐搬到独木舟上,准备再一次逆流而上给合作部落群送盐。

众人忙碌时,母鲤独自离开部落,行至河边,脱掉身上的兽皮衣服交给跟来的大崽,让对方将衣服带回去,自己拿着防身的鱼叉在寒风中扎进冰冷的河水中。

河面部分的河水很冷,但沉到河流深处时河水变得温暖,待胳膊腿恢复灵活,母鲤沿着河流顺流而下游入海中。

母鲤在淡水与咸水混合的入海口停留了一段时间,让身体适应咸水,待身体适应咸水后才继续向海洋前进。

比起淡水河泽,海洋中的鱼不仅数量多,个头也大,若进入无光的深海,长得潦草更比比皆是,很有反正没人看,吾随便长长的风采。

母鲤并未进入深海,深海冰冷,食物匮乏,海中鲛人为了食物大多聚居在大陆架与洋流流经处的海域。

进入坠星海不过半日母鲤便寻到一个熟识的鲛人部落。

母鲤到时正好赶上鲛人部落聚餐。

有鲛人猎到了一头鲸,但肉类在海水中保存时间很短,为了不浪费,部落向四方呼朋唤友一起来吃鲸肉。

虽然没有尾鳍的母鲤在一群半人半鱼的鲛人中很怪异,但既然能跑到海面下,就算不是鲛人也是鲛人的亲戚,一来便被拉过去分享鲸肉。

从日旸之地一路游过来体力消耗巨大,母鲤也饿了,拿起鲸肉便持蚌刀将鲸肉切割成脍大啖。

一口气啖了一斤的肉,母鲤才放慢速度,同自己认识的鲛人部落首领鲸落道:“紫晶,汝想不想得到更多陆地食粮菜果?”

咽下嘴里的鲸肉,鲸落问:“汝想要更多宝贝?”

母鲤眨了眨眼,吾还没说呢,汝便猜到了吾的来意之一?

鲸落解释道:“不知为何,陆地生物如此喜欢宝贝,比吾等还喜欢。”

鲛人对货贝的兴趣是做点项链,这些陆地生物也不知道是想要货贝做什么,需求量非常惊人。

母鲤闻言很感兴趣。“还有其它人需要宝贝?哪里?”

“在一个叫元洲的地方,那片土地上的族群对宝贝非常喜欢,每个春秋都要换走数以百千计的宝贝。”

“元洲离日旸之地有多远?吾能至否?”

鲸落看了眼母鲤下半身的长腿。“很远,汝无尾鳍,不能至。”

那是真远,母鲤道:“罢了,吾也要宝贝,汝等有多少?”

“汝要多少?”

“再来五万枚,与之前一样换。”

“可行,但宝贝生长也需要时间,下个春秋才能予汝。”

母鲤好奇的问:“汝等是从何采的宝贝?听起来货贝产量并不多。”

“原本很多,多贝群岛到处是宝贝,但元洲所需太大,宝贝的生长速度跟不上,如今宝贝越来越少,不过五万还是有的。”

母鲤有些疑惑。“其它海不产宝贝?”

“贝壳在海中到处都是,但元洲诸族要独一无二、色泽形状美且方便携带的贝,只要多贝群岛的贝。若汝想要其它种类的贝,吾等也有。”

母鲤坚定道:“多贝群岛的宝贝挺好,吾要它,除此之外,吾也要别的贝,但要能做蚌刀的大贝。”

虽然不知道多贝群岛的海贝与其它海贝有什么差异,但多个族群做出相同的选择,多贝群岛的海贝肯定有其特殊之处,最重要的是,在母鲤见过的贝中,多贝群岛的贝最独一无二,可以有效杜绝别人仿冒信物。

其它贝虽不如宝贝独一无二,但也有其利用价值。

鲸落奇道:“汝等的需求真像。”

母鲤问:“元洲也要能做蚌刀的大贝?”

鲸落点头。“吾听溟洋的鲛人部落说,他们每个春秋换给元洲的大贝是宝贝的百倍,还有玄洲,它们对大贝的需求也很多。”

也就海洋辽阔,海贝俯拾皆是,否则以元洲对海贝的消耗速度,鲛人真供不上。

母鲤道:“看来陆地部落的需求是相似的。”

鲸落闻言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若陆地生物的需求都是相似的,说明十洲的陆地生物就算当下不需要,以后也会有对宝贝与蚌的需求,海里的贝迟早有不够用的一日,鲛人是否可以通过饲养贝类获利?

啃了两口鲸肉,母鲤又问:“说起来,多贝群岛又在哪?为何它产的宝贝独一无二?”

鲸落指了一个方向。“离日旸之地很近,汝朝着温暖的方向一直游,走到头时会看到广袤的溟洋与星子一般的岛屿,多贝群岛便在其中。”

对鲛人观念很有数的母鲤自动忽略鲸落口中的很近,鲛人的很近与陆地生物的很近就不是一个概念,但通过对比也能判断出,相比无法到达的元洲,多贝群岛是自己能到达的地方。

母鲤啃着鲸肉,有一搭没一搭的同鲸落闲聊着,同鲸落分享陆地上的趣事,听鲸落分享海洋中的趣事。

在母鲤提起献与献的羽翼后,鲸落道:“有翼的人?听起来像羽人。”

母鲤咽下鲸肉,讶异:“羽人?那是什么?”

“一个生有双翼,可以翱翔天空的族群,汝说的献与他们很像,但羽人栖息地在元洲,不可能有后裔流落到此。”

羽人是会飞,但元洲与瀛洲间隔着十万里汪洋,除了能往来所有海洋的鲛人,没有陆地生物能跨越,即便是会飞的羽人。

母鲤闻言道:“那当是巧合。”

成百上千的鲛人啃了两日才将鲸肉啃干净,鲸骨留给捕猎的部落打磨骨器,分食者各回各家,母鲤也不例外。

送别所有人后,鲸落与部落众人商议一番后带着两名成年鲛人向热带海洋而去。

至瀛洲北端的群岛后,鲸落穿过群岛,从无尽洋来到溟洋,抵达一处远离陆地与其它群岛的群岛。

多贝群岛有数千岛屿,大的需要鲛人游半日才能游完一圈,小的还没鲛人体型大,但不论是大还是小,都没有智慧生物,不对,是没有陆地生物。

偶尔会有一两个能化出双腿的鲛人走上岛屿采摘椰子,获取岛上的野菜野果,但大部分鲛人还是在沿海活动,收集成熟后掉落至鲛人挖的水渠流到海里的椰子,食椰肉补充身体所需的一些元素。

鲸落找到认识的鲛人部落时,发现一部分人拿着树枝与椰壳在沿海鼓捣什么,凑近一瞧,树枝与椰壳上附着众多小如虫卵的贝壳,从贝壳的色泽来看,正是多贝群岛土产:宝贝。

鲸落问熟鱼:“汝等在养殖宝贝?”

熟鱼点头。“海里自然的宝贝快采光了,吾等想着,能否像养鱼一样养殖宝贝,再用宝贝同陆地生物换食粮蔬果。”

鲸落拊掌。“好想法。”

她跑这么快也是担心宝贝被采光,无法供给日旸之地,若能养殖,那这以宝贝换食粮的交易就还能继续。

虽然蚌也可以换粮食蔬果,但同样单位的蚌换到的粮食蔬果远不如宝贝。

大荒系列世界观下的鲛人,主观能动性超强,以及货贝在现阶段只对陆地生物有价值,对鲛人本身没啥价值,跟路边杂草石头没区别,要不是陆地生物需要,也就看一眼——货贝色泽形状漂亮,做装饰很好看。

以及,可能有人问,远古人这么牛掰,一个人可以种两百亩地(即便是人行百步的小亩,现代人熟悉的是牛行二百四十步的大亩)?

这个,远古人种地的方式是把地里的草拔铲烧干净,再抓起一把种子天女散花到地里,讲究点也不过是放火把草烧得差不多后用木棍在地里戳出洞,再天女散花,突出一个粗犷原始,缺点是亩产低于二十斤,种一收三都是丰收(现代农业种下一粒稻谷至少收一千八百颗稻粒),优点是省时省力。

这也配叫种地,还真是种地,远古农业是现代农业脚下最底下的垫脚石啊,当然落后,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部人口不超过两百万——现实里的七八千年前全人类总人口在五百万到一千万之间。

PS:最近看了不少远古城邦时代的历史视频,然后发现,不同地区的城邦时代居然有共同性。

比如两河流域,城邦时代的早期,不同城邦玩的就是一个互相毁灭模式,对于城邦君王的记载都是某年,摧毁了哪座城,某某年,拆了哪座城。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一个猛人出现,这个猛人出身的城邦是小城邦,人口很少,但他本人超猛,在短时间内干翻了一溜城邦,但你的人口比失败者多,甚至不分伯仲时,你可以毁灭对方,但当你击败的对手人口十倍百倍于你时,你还能继续原来的模式吗?

你敢继续原来的模式,那这些原本属于不同城邦还有仇的人口就得齐心协力跟你拼了。

因此这位猛人的选择是通过不断的征战建立更高的威望来压制诸城邦,令诸城邦臣服,就算不忠诚也别造反。而在他二十多年屡战屡胜的征伐中,被征服城邦的失败者们纷纷北逃到蛮荒之地,建立了一座新的城邦,而这座城邦....用后人的描述就是,城邦里有一千个人,九百九十九个人对猛人恨之入骨,剩下那个是这座城邦的首领。

齐心协力的流亡贵族们自己人口太少,打不回去,就用蛮荒之地民族来组建军队。

最终,在猛人的晚年,这一千个心思一致力气往一处使的流亡贵族集团捶翻了手底下心不齐的猛人。

流亡贵族的首领成为了两河流域所有城邦的新王,然后,他坐蜡了。

前任需要面对的只是不同城邦之间的矛盾(大家前不久玩的还是互相毁灭模式),到新王这里,前任头疼的,他要头疼,甚至多了一个民族问题——随着流亡贵族集团打回来的还有来自蛮荒之地的民族。

然后,这位因为城邦被前任击败而失去一切流亡,后来杀回来的新王走上了自己最恨之人走的道路,接着搞不同城邦(前任的政策)与不同民族(这个倒不是前任政策)的大融合政策。

就,明明是两河流域从城邦到王朝的转型,我居然看到了炎黄蚩尤以及商周的影子。

从考古发现来看,我国远古时代的城邦最早大概率也是互相毁灭模式,不然解释不了那些炸裂到离谱的防御措施。

只是,在某个时间点发生了转型,结束了这种模式。

感觉挺有意思的,等以后这篇文写到城邦时代互相毁灭模式的尾声时也可以类似发展。

1.0版本的前王对结束互相毁灭模式的征伐与探索让另一个人成为失败者而失去一切,而1.0版本因为BUG太大,终在晚年被干翻,然而,砍死前王复仇成功的新王蚌埠的发现,自己必须在晚年身死族灭or死后九族死光光or继承仇人的政策三选一。

最终,新王进化成了2.0版的前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2章 第七章秀色可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六十二年冬

狩心游戏

臣妻

貂珰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从人到神·蒙昧时代
连载中都广建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