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结婚的新房,就在这第三进的这间房间。老二结婚的新房,在楼上的房间。
隔壁人家做早点,餐饮业,炸油条,做包子、馒头,他同我家共墙壁,如果我家要拆房子,他家的老房子也就要拆了。
扫帚沟老街,再也找不到第二家100年以上的老屋了,唯独我家的房子!如果给我家屋里的地挖出来,下面是水道。过去,没有水泥,下雨天的水,都是从石头砌的下水道走。
扫帚沟老街,浇水泥路有20年时间了,大青石板还在路的底下。”
我准备告辞张小忠全家人,眼睛却看上墙壁上挂的相框,看相框里的老照片,相框上方的墙壁上贴着大红颜色的“最美婆婆”奖牌。
原来是枞阳县妇女联合会、枞阳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奖给张小忠慈祥的母亲、71岁陶复华老人家的。
看到这大红吉祥的最美婆婆奖牌,暖心。张小忠父母亲朴实善良,张小忠大家庭团结友爱,温馨和谐。
在扫帚沟老街,一位老人坐在巷子里乘凉,我同他聊天,这位老人精神饱满,健谈,他今年74岁,尊姓大名叫王士福,他谈许多故事给我听,有陈友谅追杀朱元璋,朱元璋躲进?山脚下护国庵的故事,有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会宫城山的故事……
这位老人对我讲了扫帚沟唐家药店的神话故事:扫帚沟唐家药店,从前,他的祖上住在松元,药店在扫帚沟老街,白天在药店里,晚上回松元家里睡觉。一天傍晚,回松元家里,路过小路旁边一座庙,见到一位穿白衣服的妙龄少女在庙前烧香拜佛,唐家老祖上感到奇怪,这大傍晚抹黑的天,怎么一位孤零零女子烧香拜佛呢?遂走上前问这位白衣女子说:“天快黑了,你一个人不害怕吗?”
这位白衣女子责怪他说:“你走你的路,别管人家的闲事!”
唐家老祖上,也没有多问了,继续往家里赶,回到家里,打开房间门,那白衣少女,居然在房间里!原来白衣少女是黄鼠狼精变成,专门做好事,行医治病。唐家老祖惊吓万分,白衣少女对唐家祖上说:“池州乌沙,弟兄几个,几房共一脉,只有一个独子,得一种怪病,多方医治无效,现在,这位公子的命奄奄一息了,你赶快救他一命,有一味中草药,在古塔四层楼上,长着一棵草,用这棵草熬水,给公子喝下去,病就痊愈了。
唐家祖上医好这位公子的病,公子家里的人,给许多的钱给唐家祖上,唐家祖上婉言谢绝了,这家人为了感谢唐家祖上,制做一块匾,敲锣打鼓,从池州乌沙,送到扫帚沟唐家药铺。从此,扫帚沟唐家药店救死扶伤,中药治绝症,声名远播。
王士福老人家继续告诉我说:“从前,来?山最早的姓氏,有姓董的,姓杨的,姓阮的。
扫帚沟老街东西走向,往东到白荡闸,往西到石矶头,从前是江堤,是用来挡长江水,江堤内是良田,江堤外是草场,是阮家养马场。”
在扫帚沟老街巷子里,有一位老人坐在小椅子上,端着碗吃饭,我同这位老人聊天,他叫唐长旺,今年75岁。他家三四代都住在扫帚沟老街,从前,他的父亲经营烟酒杂货店铺,他的爹爹、老爹爹,经营糖坊,生产糖稀、干丝糖、麻饼、酥糖等糕点产品。这位老人家的祖上,居然跟我同行!我告诉这位老人家说:“我工作单位是枞阳县糖果食品厂,我是一名名副其实的糕点工。”不曾想,竟然打开老人家的话闸子,他饶有兴趣地告诉我说:“你们厂的老厂长胡章明的家,就在扫帚沟老街,房屋还在。”这真的是令人惊喜欲狂的好消息!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鲍家华任枞阳县糖果食品厂书记期间,胡章明任枞阳县糖果食品厂书记、厂长期间,那些年,张启宗、何家质干饴糖车间主任,王佩珍、盛长生干糖果车间主任,周正顶干制糕车间主任,盛朝晖、王翠兰、刘翠华、江炳利、熊玉亮干糕点车间主任,那些年,糖果食品厂各个车间,同事们热火朝天地干活,生产出来的产品供不应求,工厂呈现繁荣昌盛的景象。
进扫帚沟老街,靠右手第一家,就是扫帚沟商店,商店老板叫何宏斌,今年71岁,何师傅告诉我说:“1978年招工,我进入扫帚沟商店上班,扫帚沟商店属于集体单位,刚进扫帚沟商店工作,一个月工资只有17块5角钱,后来,加到28块5角钱。我家在枞阳县城庙巷里……”
这天大的好事,让我惊喜不断。我告诉何师傅说:“我就住在庙巷里。”何师傅问起我家的位置,居然他家离我家相距不远,原来何师傅同我是庙巷里的邻居!呵呵,这一下子,老邻居相见更加亲热,他告诉我说:“我十几岁就下放到农村,后来,招工进入扫帚沟商店,离家早,所以,不认识你。”
据何宏斌师傅告诉我说:“南北方向的扫帚沟街道西边,一条大涧沟,就是扫帚沟,从前,同长江相连,白荡湖的水从扫帚沟进入长江,1954年大水过后,改了白荡水系,白荡湖的水从白荡闸进入长江了。过去,大小木船从扫帚沟进入白荡湖,船可以到达项铺、石溪、浮山、庐江、钱桥……最发达的码头是老破罡码头,水码头,水上交通十分的便捷。
在扫帚沟商店马路的西边,扫帚沟上,从前,用麻石条建造一座桥,斗门,涨水的时候,堤坝内放水出去,干旱的时候,放长江的水进来。这座石头桥,是用松树木料一根挨一根地打桩基,用麻石条码在松树桩上建造而成,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拆掉了石头桥,建成钢筋水泥混凝土闸。最近几年,拆除了这座水泥闸,在这座闸的前面约百米的距离,建造成扫帚沟大桥。”
据49岁胡年胜师傅告诉我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变化太大。过去,南北走向的扫帚沟老街,有邮电局、信用社、?山医院、?山中学、农贸市场、铁匠铺、餐饮店等,东西走向的扫帚老街有扫帚沟商店、药店、山窑店、杂货铺、合作社、裁缝店、油条店、?山中学等,从前,早上三四点钟就有人挑菜、挑柴来扫帚沟老街卖。上扫帚沟老街有大含、新开、白荡、破罡、桃花的人,菜市场和柴市场有捉大秤的人管理市场,称一下,要付手续费。破罡外出的人,乘中巴车,都要经过扫帚沟老街。
那些年,几分钱一根油条。早上七八点钟,人挤人,走路都走不过去。2000年左右,海螺水泥厂进驻?山,建了新街,许多单位移到新街,从此,扫帚沟老街冷淡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