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江城,活像一座巨大的蒸笼。闷热潮湿的空气黏腻地裹挟着一切,连偶尔刮过的风都带着一股子热气。江城职业技术学院那略显破旧的操场上,黑压压地坐满了穿着统一租来的学士服的毕业生们,正在举行他们人生中或许最重要,却也最容易被遗忘的一场仪式——毕业典礼。
张玖歌坐在人群里,感觉后背的汗水已经浸透了那件廉价的化纤学士服,黏腻地贴在他的旧T恤上。台上,身材微胖的校长正操着一口带着浓重本地口音的普通话,慷慨激昂地讲着“技能报国”、“工匠精神”,描绘着看似触手可及的光明未来。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流下,他也顾不上擦。
台下,大多数学生的脸上并没有多少对未来的憧憬,更多的是一种即将被推入社会的茫然,以及在这种沉闷氛围下的躁动不安。手机屏幕的微光在人群中此起彼伏地闪烁着。
张玖歌的眼神有些空洞,校长的声音在他耳边嗡嗡作响,却一个字也没钻进他心里。他的思绪,早已飘回了三天前那场让他倍感屈辱的校园招聘会。
那真是人山人海,他揣着那份花了“巨资”二十块钱精心打印的彩印简历,在人堆里挤得浑身是汗,好不容易才将简历递到几家看起来还算正规的制造企业摊位前。
“精工集团”的招聘主管,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眼神带着审视意味的中年男人,随手翻了一下他的简历,指尖在“毕业院校”那一栏不轻不重地点了点,随即嘴角勾起一个几乎难以察觉的弧度,那弧度里包含了太多东西——轻蔑、了然,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
“张玖歌同学,是吧?”主管的声音带着一种程式化的温和,但那份温和底下是冰冷的距离感,“你的成绩单看起来……嗯,还算扎实。不过呢,我们‘精工集团’这次招聘的研发助理岗位,主要面向的是国内重点院校,也就是通常说的985、211的毕业生。你的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很务实,但我们这个岗位,更看重学生的综合学术背景和科研潜力。抱歉了。”
那声“抱歉”轻飘飘的,没有任何重量,却像一根淬了冰的针,精准地扎进了张玖歌的心窝里。他默默地收回那份承载了他无数夜晚努力的简历,喉咙有些发紧,低声道了句“谢谢”,几乎是逃也似的转身挤出了人群。就在他转身的刹那,隐约听到那主管对旁边同事压低声音的调侃:“现在啥学校都敢往研发岗投了?大专嘛,心态要放平,老老实实下车间锻炼几年不好吗?”
那声音不大,却像鞭子一样,带着呼啸的风声抽在他的脊梁骨上,火辣辣地疼。
“玖歌,嘿,发什么呆呢?”旁边的室友赵强用胳膊肘使劲顶了他一下,压低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幸灾乐祸,“听说你小子头铁,非要去碰瓷精工集团,结果被人一句话打发回来了?”
张玖歌的嘴唇抿成一条苍白的直线,没有吭声。他能说什么呢?事实就是如此苍白无力。
“嗨,想开点,哥们儿!”赵强一副过来人的模样,搂住他的肩膀,语气“推心置腹”,“咱们啥学校?江城职院!啥学历?大专!心里得有点数啊。能进个正规厂子当个技术员,一个月拿个四五千,就算对得起咱这三年的学费了,别好高骛远。”他顿了顿,凑得更近了些,带着点炫耀的语气,“我舅,你知道的,就在‘旭日新能源’那个电池厂当个小头头,他们那儿还在招设备维护工,一个月四千五,厂里包住!虽然三班倒累了点,但稳定啊!怎么样?要不要哥们儿帮你引荐一下?”
张玖歌依旧沉默着。四千五,在江城这个消费水平不低的二线城市,刨去吃喝拉撒,还能剩下多少?他想起老家那栋外墙斑驳、住了二十多年的老旧平房;想起父母在电话里总是报喜不报忧,但那日渐微驼的背和长满老茧、裂着口子的手,却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想起三个姐姐为了支持他这个家里唯一的男孩读书,早早地辍学去南方打工,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这个家的部分重担……“知识改变命运”,这句他从小听到大的话,此刻在他这里,显得如此沉重,甚至带着几分讽刺。
毕业典礼终于在一种混合着躁动、感伤和迷茫的复杂气氛中结束了。学生们像终于被放出笼子的鸟儿,喧闹着将黑色的学士帽抛向灰蒙蒙的天空,拍照,拥抱,大声说着告别的话。张玖歌默默地脱下那身租来的行头,小心翼翼地将上面的褶皱抚平,叠好,准备去指定点归还。租一天五十块,他多穿一分钟都觉得是在浪费。
“哟,这不是咱们班的‘张大神’吗?”一个略显刺耳的声音带着几分戏谑响起。张玖歌抬头,看到同班的李强,身边照例跟着几个以他马首是瞻的跟班。李强家里开了个不大不小的五金加工厂,算是班里条件拔尖的,平时就有些瞧不起像张玖歌这样从山里出来的同学。
“听说你那个什么……哦对,‘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分拣机械臂’的毕业设计,在王教授那儿差点折了?”李强晃着脑袋,故作惋惜地咂咂嘴,“要我说,王教授也是,要求太严格了。咱们大专嘛,能做个差不多,把图纸画漂亮点,答辩能糊弄过去就行了,还真指望咱设计的东西能投入市场用啊?”
张玖歌的心像是被针扎了一下。他的毕业设计,确实在答辩时被严谨的王教授抓住了几个结构设计上的缺陷,认为存在应力集中和动态稳定性不足的风险,让他返工修改了好几次才勉强通过。这是他心里的一个疙瘩,一个无力感的缩影。他设计的机械臂,在理论计算和电脑仿真上都表现优异,可一旦涉及到实际的加工组装,总是因为材料强度不够、加工精度达不到、标准件选购受限等等问题,导致最终效果大打折扣。他缺钱,缺设备,缺实验条件,空有想法却无法完美实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