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九章 爱恨嗔痴

她并非自愿出家为比丘尼,也从不信什么佛法。如果没有那一纸敕命,她如今的年龄,母亲或许正在给她物色驸马。金枝玉叶、凤子龙孙,她想要什么样的人儿会得不到?

更何况,宋海晏本也恋慕于她——否则这枯寂禅院,又有什么值得他去而复返?

人生短短数十年,眼前光阴不过白驹过隙、浮光掠影。她的一生囿于这方禅院便罢了,难道竟连这一点罅隙间的欢悦也不配拥有吗?

宋海晏见她低头,久久没有言语,脸色变得苍白,那抹暗光也渐渐消失,他拱手道:“看来是我唐突,令你感到为难。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这便离开——”

他转身,大步向知事堂的大门走去。

“等等。”身后传来少女的声音,带着几分急促:“上天有好生之德,宋公子既然救下这一窝斑鸠,可不能就此抛下不管。翻墙爬树给它们捉虫子,这些我可不会……”

宋海晏脚步猛地一顿,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住了。他转过身,眼中的光霎时间明亮起来,嘴角扬起,露出一抹难以掩饰的笑意:“遵命——”

阿幸回到自己的房间,见她生病前没有写完的《金刚经》已经全部写完,她随意翻开一卷,其中簪花小楷,和自己的笔迹果真一模一样,若非她提前知道,决计看不出来。

她不由转头看向倚门而立、濯如春柳的少年郎,问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宋海晏脸上颇多得意之色,道:“这就是我们斥候行当的本事了,有时候截获敌方情报,少不得偷梁换柱,换上些假消息再原样送回去。别说是你的字,就算是皇帝的字,我也能写得一模一样,叫他自己都认不出来。”

这话若叫怕旁人听去,少不得一个大不敬之罪。阿幸微微摇头,板起脸孔:“宋公子,慎言。”

第二天一早,韩常侍依约来到药师庵,见《金刚经》果然如期完成,大为和悦,念完皇帝嘉勉的口谕后离开。

送走韩常侍之后,阿幸的日子轻松了许多。名义上她要照料宋海晏这“病人”,便不需要去执事长老处领每日的杂役,早课后就可以回到知事堂。

而“病人”每天爬树上墙,捉虫子喂食斑鸠,忙得不亦乐乎,并不需要她照料,她的日子便分外清闲起来。

阿幸无事可做,见宋海晏常常放在手边的那本《六韬》正搁在门槛上,就顺手捡起来。

她三岁入药师庵修行,但她的母亲——太子妃苏氏仍怀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念头,冀望待她成年之后,皇帝能降下恩典,许她还俗归家,婚于世家。又恐她长于庵堂,不知诗书礼仪,为高门世家所耻。自她八岁起,便每年派遣女学士到庵中,教授《诗经》《礼记》以及闺中女子常读的《女诫》《列女传》等书。

至于《六韬》这等兵家之书,她当然从未读过。

她见书上有折痕,想来宋海晏上次正读到此处,便将折痕展开,仔细看去。

【文王问太公曰:“何如而可以为天下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1】

她读到此处,心中忽然升起一股奇异的感觉。她以为兵家之书,无非讲如何训练军士、如何排兵布阵、如何克敌制胜等杀伐之事,没想到开卷竟是“仁之所在,天下归之”,竟然颇有趣味,便顺着读了下去。

她沉醉书中,浑然不知光阴之促,等回过神来,已是中午。宋海晏已在矮几上摆好斋饭,却并未动筷,只双手支颐,一双眼灼灼地看着她。

见她转头,宋海晏方笑道:“静慧师太已经来过了,我见你读书入神,便没有叫你。没想到你会对兵书有兴趣,我家中姊妹们虽也读书,但除了我妹妹碧棠以外,大多喜爱《诗经》《乐府》之类,从不看这些。难得这么枯燥的书你也读得进去,阿幸你竟是个女兵仙?”

阿幸脸颊微红:“我从前没读过这些书,所以感到新奇。”

“这世上你没有读过的书可多着呢,我家中的藏书堆满了整整三间屋子,可惜我这次就带了一本《六韬》,还是防止回去之后父亲考查我的功课。”

宋海晏忽地想起什么,腾地站了起来:“你要是喜欢读书,这也好办,我上次路过鸡鸣镇,那里有一间书铺,我现在就去买些新书来……”

“不用这么麻烦——”阿幸连忙道,可她还没说完,少年身影如风,已经跃过围墙,消失在药师庵的黛瓦之间,竟是连午饭也顾不得吃。

少年心中像是燃着一团急于燎原的野火,要将一腔炽烈都捧出来。

等黄昏时分,阿幸才又看到宋海晏。

他背着一个大大的包袱,从药师庵的某处围墙翻了进来。那包袱似乎比他的人还重,宋海晏一个趔趄,差点被包袱压倒在地。

阿幸看着散落一地的书册,怀疑他简直将书铺的书全部买了一本回来。少年浑身是汗,衣衫都已湿透,瘫坐在地上喘着粗气,脸上却满是得意之色,笑道:“阿幸,你该多读书。你读了书,就会知道外面的世界比这小小一座药师庵大多了,也有意思多了——”

我可能上了个假榜,上榜之后一动不动,先改个文名抢救一下,过一段时间再改回来。

【文王问太公曰:“何如而可以为天下王?”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这一段出自《六韬》中的《武韬·发启第三》。

《六韬》成书于战国时期,相传为姜太公所作,以文王和姜太公的一问一答讲述兵家之道,兼有一些治国理念。

这一段文字的翻译如下。

周文王问:“建立什么样的收揽人心的法则,才能使天 下人诚心归服呢?” 姜太公回答:“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共 同拥有的天下。能够与天下人共享天下的利益的人,就可 以取得天下政权;而想垄断天下利益的人,就会失去天下 政权。天有四时变化,地有财货生长,能够与天下人共同 享用的,这就是仁;仁所在的地方,天下人就会归向那里。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九章 爱恨嗔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六十二年冬

狩心游戏

臣妻

貂珰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大婚当天我被迫登基了
连载中不见白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