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动作,主要是用来调理三焦。你已经掌握了,我们来学下一个动作……”
前世,老道士每日清晨都会带着苏衡打上一套八段锦,苏衡对这些动作十分熟悉。因而这唐真人安乐法的每一招式贵生道人只示范一遍,苏衡就能完美复刻。
这处庭院四周载满了紫竹,清风徐来,竹叶随之作响。一老一少就在这紫竹环绕的小院中练起了养生功法。
嗯?苏衡耳尖微动,西面的紫竹背后忽然传出一些窸窸窣窣的动静。
“苏不疑你干什么呢。先生交代过这处院子我们不能靠近,以免打扰在里面清修的客人。你还不快回来!”苏不欺在原地急得直跺脚,平日在同窗面前的稳重姿态,此刻被自家二弟搅得破碎。
“嘘——我就看一眼,看完我就走。”苏不疑狗狗祟祟地靠近紫竹,小心翼翼地扒拉开一些遮挡着视线的枝叶,透过竹叶间的缝隙,往里窥探。
听说大堂弟的师傅贵生道长就住在这里,听其他人把这位道长吹得神乎其技,但他还没见过这位道长长什么样呢。这位道长平日里会在院子里修炼神仙术法吗?他能御剑飞行吗?还是会炼制长生不老丹呢?苏不疑好奇得抓心挠肝,终于忍不住偷摸前来,一探究竟。
“下一个动作如同鳝鱼摆尾,先半蹲,好,然后左摇头——再右摆尾——”贵生道人也注意到了西面竹林的动静,但是没有理会。
“好奇怪的姿势。这是在练什么特殊功法吗?”苏不疑正想再往前探头,好看得更清楚一点,命运的后颈却被人拿捏住,轻轻松松就被提溜起来。
“别别别!快放我下来!”苏不疑努力挣扎,好不容易才挣脱,回头一看,怒了:“之言哥!怎么是你?!”
程之言垂下手,一言不发。
“是我喊他过来帮忙的。你有意见?”苏不欺踱步过来,没好气地白了自家二弟一眼。
“没意见……”苏不疑蔫了一会儿,想起方才见闻,又精神起来,兴冲冲地和他的两位兄长分享,“我方才看见三郎与他师傅在修炼仙法,不过,那动作看着可奇怪了。”
“二堂兄别急,等我学会了,第一个教你。”有个声音淡淡说道。
“好呀好呀!看着还蛮好玩的!”苏不疑先是点头,后知后觉地发现不对,僵硬地回头,“啊哈哈,三郎,你这么快就练完啦?”
苏衡面无表情道:“嗯。”
苏不疑尴尬地挠挠头,他和同样好动跳脱的小堂弟臭味相投,十分玩得来,但是面对长辈们日常放在嘴边夸奖的大堂弟,不知为什么,竟有些局促:“不好意思啊,三郎,我就是太好奇了,所以才想来看看。我本无意打扰你的。”
“不妨事”,苏衡看他一眼,慢条斯理道,“好奇,是好事。”
·
苏衡说到做到。
次日,正好是书院的旬休,苏不欺三人都回了苏家老宅。练习唐真人安乐法一事,苏衡已早早和苏序通了声气,苏序很是支持。于是,等苏不欺回到老宅,还没能歇一口气,就被拉着来到院中,开始学习“仙法”。
苏不疑简直要被这“仙法”折磨得□□。
“头往左摇,你这是右,反了。”
“腰再弯低一点。”
“呼吸不对。上举时吸气,下放时再呼气。”
“颠足要七下,漏了。”
“三郎,你放过我吧。我发现我手脚不协调,这玩意儿我真的练不来。”苏不疑一屁股坐在地上,撂挑子不练了。
苏衡没说话,只默默看向杨氏。
杨氏性子爽利,直接一脚铲在苏不疑屁股上:“快起来!这才练了多久。你是兄长,要起带头作用。地上多脏啊你就坐地上,像什么样子!你看看四郎,比你小了十岁,动作做起来有模有样的,再看看你!”
苏不疑顺着杨氏的视线看过去,三岁的小堂弟正扎着马步,在认认真真地在学开弓射雕那一招式。
“咻——”苏轼还饶有兴致地模仿起了利箭射出的声音
不是,他和苏四郎这个超级兄控能比吗?大堂弟说的每一句话,小堂弟都奉为圭臬。再说了,他是真的左右不分加上手脚不协调啊。他很努力了,但就是学不会啊!
“啊——救命啊——”苏不疑嘴巴张开,似乎有灵魂要从里头飘出来。
1.“祖父嗜酒,甘与村夫箕踞高歌大饮。忽伯父封告至。伯父登朝,而外氏程舅亦登朝。外祖甚富,二家连姻,皆以子贵封官。程氏颇预之,谓祖父曰:‘公何不预为之?’太傅曰:‘儿子书云,做官器用亦寄来。’一日,方大醉中,封官至,并外缨、公服、笏、交椅、水罐子、衣版等物。太傅时露顶,戴一小冠子,如指许大。醉中取告,箕踞读之毕,并诸物置一布囊中。取告时,有余牛肉,多亦置一布囊中,令村童荷而归。跨驴入城,城中人闻受告,或就郊外观之。遇诸涂,见荷担二囊,莫不大笑。程老闻之,面诮其太简,惟有识之士奇之。”——【宋】李廌《师友谈记》
2.立式八段锦最早见于南宋曾慥所著《道枢》:“至游子曰:仰掌上举,以治三焦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东□□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复而顾,所依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清末《新出保身图说·八段锦》首次出现以“八段锦”命名的章节,并配以图像。从此,传统八段锦动作被固定下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苏小神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