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殿前的广场上还散落着用于驱赶天狗的羽箭和锣鼓,周遭的宫人们面上还残留着惊慌,像是被日食的景象吓得不轻。
李承乾得到通报走进殿内时,李世民正在看今日送上来的奏报。见李承乾走进来,李世民放下手里的笔,温声道:“承乾怎么来了?是被刚才的日食吓到了吗?”
李承乾摇摇头,只看着阿耶,认真道:“我过来,只是想和阿耶说一句话。”
李世民来了兴趣,笑道:“什么话?”
李承乾道:“食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日食和各种天灾**,都是自然规律,不是由人君的政治所决定的。
李世民读懂了儿子言语中的宽慰之意,笑道:“这是王充《论衡》里的话吧,你的杂书倒是读得多。承乾,可惜《论衡》这本书,你只读懂了一半。
“王充此人还说,雩祭者之用心,慈父孝子之用意也。无妄之变,百民不知,必归于主。为政治者慰民之望,故亦必雩。
“虽然君王向鬼神祷告祭天求雨,并不一定真的能求来雨水,但这并不是白费功夫。明知父亲病入膏肓、无药可医,但孩子为了孝顺却依旧求神祈福、求医问药。君王求雨的诚心就和孝子一样,虽然没用,但是君王施展仪式,满足子民渴求降雨的愿望,体现了君王的宽慰子民之心。”
李承乾闻言愣住,这才想起阿耶并不信鬼神。他不由想起自己前世两次大病,太医们无计可施,阿耶就召集了和尚道士进宫为昏迷中的他祷告祝福。所以那时候阿耶明明知道和尚道士无用,却还是因为爱子之心把他们召进宫吗?
李世民见长子一时呆住,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就把他拉到身边,殷切教导他:“承乾,日食之说、神鬼之说不可信。但为君者,却不能不敬之。这些鬼神之事到底是真是假,你自己心里明白就好。可小民多愚昧无知,他们却是信鬼神的,所以君王才要反省自己的得失,做有德之君。汉文帝的罪己诏,不是写给他自己看的,而是写给天下万民看的。”
李承乾点点头:“阿耶,这些我知道。”他在现代走了一遭,知道日食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古人所谓的天人感应是为了限制君权,但没想到阿耶也能看得这么透彻。
李承乾继续道:“可是这次日食,朝中恐怕会有异议,阿耶想好要怎么办了吗?”
李世民笑道:“承乾是在担心阿耶吗?”
李承乾略微有些不自在,眼睛盯着桌上的一方端石凤池砚,半晌不语,才闷闷地应了一声:“嗯。”
李世民失笑:“也不知道你这别扭的性子到底随了谁。不急,朝中之事,我自然会处理,你不必担心。”
“对了,承乾,你之前不是说想要召孙思邈入京吗?如今他人已经在长安,你可要见他?”
李承乾立刻道:“要。”
想了一会儿,李承乾又摇头:“还是再过几日,等日食的影响过去,再召孙思邈入宫吧。”
李世民评价道:“你如今倒是考虑得比以往要周全多了。”
……
十月初八,立中山王李承乾为皇太子。
唐代册封皇太子的典礼非常复杂,拜皇帝、拜皇后、谒太庙,礼仪繁琐复杂,持续了好几天。
李承乾虽然前世已经经历过一次,但重来一世,还是累得够呛。
他原以为朝中对十月初一的日食会有什么争议,但在太子册封典礼之后,李世民又开始册封百官,朝中关于日食的争议一下子就消失了。
日食的影响一过,李承乾立刻召孙思邈入宫,让他为太上皇李渊、皇帝李世民和皇后长孙无音诊脉。
其实太医署并非没有医术优秀的太医,但因为这是太子李承乾的一番心意,三位长辈也没有拒绝。
孙思邈给三位贵人诊脉结束之后,向太子李承乾讲述了三人的病情。
太上皇李渊目前身体还算健康,问题不大。皇帝李世民因为常年出征在外,身上有多处暗伤,现在年轻影响不大,只是老了之后恐怕会爆发出来。至于皇后长孙无音,身体有亏,患有气疾。
李承乾忍不住追问道:“孙医对气疾可有根治之法?”
孙思邈摇头:“并无。”
李承乾听到这话,也没有特别失望。前世因为阿娘有孕后迟迟没有生产,阿耶也曾经召孙思邈入京为阿娘诊脉。前世阿娘没有治好的病,当然不可能因为他的重生就突然有了治疗方案。
这种涉及呼吸系统的疾病,就算是放在现代社会也没有办法根治,只能用药缓解。而像孟鲁司特钠、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之类治疗哮喘的药,涉及到的分子式过于复杂,以封建社会的工业技术根本就不可能制备成功。就算真的制备出来,因为不知道制备出来的药物中会混有多少有毒成分,李承乾也不敢拿这样的药给阿娘服用。
李承乾继续问道:“那孙医可有缓解养生之道?”
孙思邈养生有道,七十多岁但却依旧身形矫健,他便向李承乾说了一些饮食上的注意事项,又道:“患气疾者,需戒急戒躁、戒忧戒虑,知足常乐,方得长久。”
李承乾点头,命人取来纸笔,将孙思邈的这些话记在纸上。阿娘并非急躁之人,可她的忧虑却多因他们几个孩子而起。
孙思邈见状道:“吾观殿下面色,殿下也该少些忧思才是。”
李承乾叹道:“这天下谁会没有烦恼呢?不过您的话,我听进去了,会警记于心。”顿了顿,李承乾又道:“不知孙医可曾听说过甄权甄医?”
孙思邈点头:“吾虽未曾见面,却已神交已久。”
李承乾笑道:“如此便更好了。前些日子,我想印刻张医圣的《伤寒杂病论》,特意请甄医为其校正纠错。只是甄医年事已高,我也不敢太过劳烦老人家,能否请孙医一道帮忙校正?我已经命人在长安辟下宅院,孙医只管安心住下。”
孙思邈沉吟片刻,没有回答。
李承乾继续道:“其实,我还有一事要求助孙医。”
见孙思邈看向他,李承乾道:“如今朝中虽有太医署,但其中的太医却大多只服务贵人,少有惠及小民者。我想改医制,另辟新校,惠及万民。只是我不通医道,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下手,所以特想孙师请教。”
没等孙思邈回答,李承乾继续道:“再者,前人刻书,多印刻经史子集,如《伤寒杂病论》这类的医书,却少有人印刻,导致原书失散。虽然后来有晋人王叔和整理校勘,但说到底还有不少篇章失传,我深以为憾。不知孙医可有著书之意?承乾愿为印刻。”
孙思邈这些年确实有想要写医书的念头,但是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如今被太子这么一劝说,心中的念头又重新勾了出来。
他犹豫再三,道:“此事事关重大,还请太子允许某回去之后再细细思量,再予以答复。”
李承乾点头:“这是自然。承乾已经命人在长安备好宅院,孙医回去之后好好休息,过几日再答复也不迟。来人,送孙医出宫。”
孙思邈行礼告退。
孙思邈离开之后,李承乾命人裁纸磨墨,在纸上写了起来。
……
《关于大唐医学院的建设性构想》。
李世民看了一眼手上的这份奏疏,又看向站在面前的太子李承乾,不由笑道:“承乾,你的这份奏疏可没有经过门下省审议啊?”
李承乾点头,无奈道:“阿耶又在为难我了,儿臣又没有上朝议政,怎么把奏疏交到门下省?”
李世民笑笑,这毕竟是承乾册立太子以来交上来的第一封奏疏,他笑过之后还是认真看了起来。
其实李承乾没有写太多东西,主要是把现代医学院的组织架构搬了过来,再结合唐朝实际情况再加以修改。
李世民仔细阅读之后,虽然觉得部分想法有些异想天开,但也并非没有可行之处。只是,他指着纸上的一处文字道:“这试药志愿者制度该作何解释?”
李承乾沉默片刻,答道:“有些太医新研制的药方,不知其疗效,对健康的人又不对症,所以要招募一些对应疾病的志愿者进行试药。”
他紧接着道:“当然,这是在确定药方足够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就算不能缓解病人病情,但至少也不会加重病情的情况下。”
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李世民对此倒是接受良好。唐时的医生道士常有治病治死人的,以承乾的说法,这试药志愿者既有钱粮可领,又有药可医,已经足够安全了。
不过,如果仅仅只是这样,李世民恐怕也不会多问,他重点指了指后面半月形符号里的文字:“承乾,为何你这里要特别备注多选气疾、风疾的病人?”
李承乾沉默着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恍然大悟,笑道:“哦,和我、和你阿娘的病有关。”
虽然阿耶没有责备的意思,但李承乾还是忍不住心虚道:“阿耶不会觉得我私心太重吗?明明说是建医学院,但是我却……”
李世民笑着打断他道:“承乾,人皆有私。更何况,你这么做也是为了我和你阿娘,我怎么会怪你?”
李世民看向长子:“承乾,你要为君王,但不要做圣人。”
唐代的各种典礼其实都非常复杂,看得人头大,文中就不多赘述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大唐医学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