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见母亲不敢相信,拿来纸笔,当场默写了《论语》里仁篇。
字体浑厚雄强,形顾簇新,气势磅礴,自成一派。
这绝对不是一个八岁稚童能写出来的字。
“此字体为颜体,所创者为中书舍人颜师古五世从孙颜真卿。”
长孙无音心中惧怔,她看着眼前的长子,只觉得他说的话好似天方夜谭,但纸上的字迹却又让她不得不信。
李承乾看向长孙无音:“我知道阿娘素来不信神鬼之事。可我今日所言,句句属实,并无虚言。”
“《庄子·齐物论》里说:庄周梦蝶,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若阿娘不信我,觉得我是个妖孽,不如就让我这样病逝。自古小儿多有夭折,我如今八岁,若就这样病逝,旁人也不会有所疑心。只是阿娘素来体弱,待孩儿逝后,更要保全自身,切莫忧思过重……”
——啪!
响亮的一巴掌落到了李承乾脸上。
李承乾止住话音,看向母亲,呐呐道:“阿娘……”
长孙无音满脸悲痛地看向他:“……承乾,你是要诛我的心吗?”
见母亲发怒,李承乾立刻慌了,他连忙抱住母亲:“阿娘,你别生气……我错了,你别生气……”
长孙无音克制着自己胸前起伏:“你既说去过千年之后,想必读过唐史。那究竟发生了何事,才会令你心存死志?”
李承乾沉默低头:“没什么。”
“承乾,我是你的母亲。阿娘会永远护着你的。”长孙无音抱着怀里的长子恸哭,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会令承乾心如死灰至此?
李承乾抬头,便见母亲已经泪流满面。他慌乱地替母亲擦拭眼泪:“阿娘,你别哭……都是我不好……对不起……”
长孙无音见李承乾也哭了,只能无奈道:“罢了,阿娘不再逼你。只是承乾,你可还记得《孝经》开宗明义章里说过什么?”
李承乾低下头,惭愧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长孙无音看着他:“你若损毁自身,难道我和你阿耶就不伤心吗?今日这样伤及自身的话,你日后不准再说。”
李承乾:“是。”
长孙无音长舒一口气:“承乾,今日之言,不必告诉你阿耶。”
李承乾惊讶地抬起头:“阿娘?”
长孙无音道:“自古帝王闻谶言谶语者,无一不验其所言。谶言祸乱之事,不可不妨。我问你,你阿耶为君如何?”
李承乾认真道:“曾有史家言,太-宗开贞观盛世,三代以来,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长孙无音欣慰笑道:“既然如此,那就更不必说了。你阿耶既然能成此盛世,必须他自行艰苦磨砺,不可依赖他人。”
“承乾,你行事不知遮掩,我只怕你会将这机密之事泄露。将来若有天灾**,你心有不忍,就私底下告诉阿娘吧。”
“是!”
放下一桩心事,李承乾立刻感到全身疲惫。
长孙无音摸了摸他的额头,已经不烫,朝食也已经吃了大半,就让他躺下继续休息。自己则向殿外走去。
-
殿外的庭院里,并无一个侍从。只有李世民一个人正无聊地折着缸中的荷花,见长孙无音走出殿外,忙迎上去:“音娘,承乾和你说了什么?”
长孙无音抿唇笑道:“二郎耳力过人,如今又做了廊下君子,不是都听到了吗?”
被爱妻戳穿自己偷听的行径,李世民不免有些讪讪的,他摸了摸鼻子:“我只隐约听到一些,听不大真切。音娘不如直接告诉我吧。”
他见爱妻微笑,连忙附耳过去。
只听爱妻气若幽兰,开口道:“不行!”
1.《废皇太子承乾为庶人诏》;(前面主要是承乾做的不好的一些事例列举)……承乾宜废为庶人。朕受命上帝,为人父母,凡在苍生,皆存抚育,况乎冢嗣,宁不锺心。一旦至此,深增惭叹。
翻译:……承乾应该被废为庶人。我受命于上天。身为父母,天下苍生都会抚育自己的孩子。更何况继承人(李承乾),(我)怎么会不用心(疼爱)呢?每次想到这里,就加深了我心中的惭愧和感叹。
-
-
2.谶言,指预言。唐朝最著名的预言当然是"帝传三世,武代李兴",导致李世民杀了李君羡。(不过对于这条预言,武则天上位之后为了造势,修改的可能性比较大)
-
-
3.“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宋·司马光”(迷弟司马光对李世民的评价)(三代指尧舜禹,史学家评价帝王就喜欢把他们和尧舜禹进行比较)
-
-
4.李世民的一些宠孩子行为:
李承乾身体弱,总是生病,李世民不让他多读书。(《册府元龟》:太宗谓侍臣曰:“我以承乾多疾病,不令读书……”
李泰太胖,让他乘撵上朝。(《旧唐书》:又以泰腰腹洪大,趋拜稍难,复令乘小舆至于朝所。其宠异如此。)
长孙皇后去世,亲自抚养李治和晋阳公主(《唐会要》: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
想念儿子肉麻到“忆奴欲死”,想念雉奴想念到想死。《两度帖》(雉奴是李治的小名)
向大臣炫耀女儿临摹自己的字临摹得很像。(《新唐书》:主临帝飞白书,下不能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秘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