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27章

自外公家回来,那箱子书成为华鸿月不离手的东西。

在村里木匠处做好几个原色书架,重新构成读书角落,这个读书角落,虽然延续在京城里的布局,却比京城的房间大很多,因此比起外公书房的雅致,房间的一半更像是读书写字处,因为偶尔有人来讨论,屏风隔起床。

另一边,最多的是书,有的摞在地上,多数放在房间一角。

对于杂记的注解,加入很多平民视角的解读,更加接近这个时代顶级思想的学问,送给鸿月却多有不同见解,《陈涉世家》“‘苟富贵,无相忘’”。华鸿月拿起笔在后面写下,“功成忘本。”

《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者也。故善出奇,无穷如天地,无竭如江海。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也。”

华鸿月由此对兵法的领悟多几分。

每日如此,这方陋室矮桌上,陶罐里插着兰儿采得两支腊梅,墨香和梅花暗香浮动,有种别样的美好。

在华珩看来珍贵无比的注解,千叮咛万嘱咐兰儿好好保存的注解,本身却不在乎地方,是因为看它的人才换发生机,来借书的族学夫子络绎不绝。

和夫子们交流,也就生出了去学堂的想法,去学习与人交往。

在元宵过后四天,书全部看完,华鸿月告知华珩和华仲亮,“我想去去学堂”。

华珩不解,“还有必要去吗?”

华鸿月道,“学堂可以习武。”

原来华鸿月自读这些书,清晰明白自己的学识定位,愈发觉得习武之事要提上日常,身子不好也就罢,现在不能再拖。

华仲亮欲言又止,最后还是点头,“天气暖和点,让你爹送你去。”

“谢谢爷爷。”

春日到来,天气很快回暖,春天的村落迎来万物复苏。

华鸿月沿着村落散步到村后的山上,今天山羊群没有来,打一套八段锦,晒会太阳,还试下前世那些杀人的招式,用树枝作武器,树枝在空气中滑过流畅的线条。

回去的路上华鸿月能感觉自己前世的招式还记得,是时候找一个合理的理由。

这是华鸿月无法言说的,对于华家人来说,眼看着华鸿月回家不大半年,面色红润,人高,嘴唇不再会偶尔发紫。

每个人都在心里偷偷感谢老天爷的神迹,对外只道大夫说慢慢养就好。

年前的时候,崔茵娘和程奶奶还特意去距离村子10公里外的寺庙,捐香油钱感谢神仙,因为不知道是什么神仙,索性庙里有的全捐一圈。

崔茵娘虽然感谢菩萨,却还是不放心。

和华珩商量一番,双胞胎留在家里有奶奶和兰儿、竹儿带,俩人特意带着华鸿月去趟县里,华鸿月自是配合,听到一个大夫说的不放心,毕竟女儿好习武,最后全城三家药铺都看完,得到华鸿月没有病的结论后,夫妻二人恍如做梦,这才彻底放心。

看完大夫,华珩带着妻女顺便去看县城的房子,房子不是多么好的地段,三户一进院挨着,是华仲亮和妻子大半辈子的积蓄,本来想着三个儿子住到县上,不明说也和分家没什么两样。

虽然没忍住,但也还算干净,崔茵娘看着和京城租住的差不多小的房子说,“夫君,住村里挺好的。”

“嗯。”华鸿月也同意,地方太小,以后置办大房子或许可以来县城住,华珩自然不会反对,在长安时打算住县城的计划搁置。

决定好,就回村里,锁上门,大伯娘从隔壁出来,“我就说听见隔壁有动静,还以为是进贼”。

大伯紧接着出来,他沐休一日,看见二弟一家,赶紧招呼,喝茶、吃中饭后,华鸿月随着父母启程回家。

路上,华鸿月知道大伯和爹在书房的谈话内容,“大哥说可以考虑道一段时间。”

“爹如何想的?”

“我先考虑考虑。”管理作坊有一种掌握感,钱多心安,但之前修书当门客,是自己以前的梦想,他需要仔细想想,

“爹,我支持你。”华鸿月不意外,她想专注读书和武术,还是想找个合适的人,只是谁适合呢,华鸿月内心闪过好多人。

回到家,天已经黑,几个堂哥在堂屋写夫子布置的课业,华鸿月则去午后的发芽状况,四拢地里藤蔓长势良好,华鸿月将发酵好的粪和草木灰放到植株一尺处。

做好一切,拔开层层秸秆,刨出自己种的大萝卜,想吃奶奶做的萝卜猪肉饺子。

华鸿月天生的种田圣体,年前种好的萝卜有嫩有大,华奶奶不停对人称赞说,“我种这么多年,比不过一个八岁孩子。”

拿着萝卜放到厨房,去找奶奶告诉她想吃萝卜水饺,程奶奶满口答应,爱吃自己做的饭,可太好,这孩子就是太省心。

包饺子是全家人一起动手,竹儿兰儿负责烧火烧水,崔茵娘、程奶奶、两个堂姐动手包饺子,华鸿月也包,水平一般,她有自知之明,就放弃。

做饺子时,爷爷才回来,看他脸色就知道地里一般,程奶奶一问,才知道是有些麦子太稠,结穗看着一半,一场风还发生倒伏。

这关系者“里长”的责任,华仲亮这段时间作坊都不去,毕竟夏季收粮税对他而言是最关键的。

等华仲亮回来,饺子都下锅,他胃口不佳,忧愁今年买的产量,“没有去年好。”

程奶奶谈气,“吃饭吧,看老天心情,干着急也没办法。

闻着萝卜味道,华仲亮想起妻子说过华漾漾种地好,忽然问,“漾漾中萝卜有什么方法吗?”

华鸿月细细将自己自制肥料和筛选种子,提前发芽的事与爷爷娓娓道来,华仲亮问,“漾漾觉得,用在小麦上如何?”

华鸿月沉吟,斟酌着说,“爷爷,我个人觉得,如果太稠可以稀疏苗,然后追肥。挖水渠,保证充足。”

华仲亮完全信任孙女,心思主要还是在种子上和施肥上,“爷爷信你,漾漾可愿教大家。”

华鸿月说,“爷爷,我愿意,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吃饱饭。”

华仲亮在华鸿月眼里看到笃定,他顿时悬着的心热火起来。“漾漾,漾漾,真是老天开眼。”

看出她的早慧和志向,华仲亮有些担心,有些欣慰。

“哈哈哈,爷爷老,还要靠年轻人呐。你好好休息,这事就别操心。爷爷亲自去”华鸿月点头,这些事还算不上操心,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真正的操心,“爷爷,我能进学堂。”

是的,她要去族学,华家族学不仅教文,还教武,华家最早是军户改的农籍,自然不能忘本,但其实学的仅是基础,没几个有天赋的,武学不必文,不会就是不会,死记硬背也不行。

华鸿月想,是时候给自己的能力找一个正经出处,华家族学不管男孩女孩都是7岁进去,华鸿月年纪小点,

“不过,等肥料做好再去吧。”

“也好,你一个人待家里容易闷。”华仲亮不担心她课业,孙女3岁就开始看书,每日作坊在忙,早晨一个小时都是书不离手,估计比几个孙子学的还多。

华仲亮决定先亲自试试,半个月后做成一大窖的成果,对比后院更大的白菜,辗转思考一晚上后,做重大决定。

肥料的事值得一试。

随即华仲亮管辖的四个村子,都知道黑乎乎的、散发着臭味的肥料撒在自己麦田里,无人再质疑,也可能是作坊收入带来的底气,心一横就愿意一试。

不到一个月,村口大家家户户梳理完过稠的麦苗,修理水渠,陆陆续续将肥撒进去后,加上春雨和灌溉,大部分麦子喝饱水开始茁壮长成,趁着抽穗前的生长期。

这一范围从村里扩散扫华仲亮管辖的全部四个村子,四个村子为一里,在官府卷册里,这四个村子合为第五里,围着枝阳县城,顺势针的顺序为五。

听说辣椒、蒜、姜等辛辣食物喷洒植物可以减少虫害,华仲亮召集四个村子的老人开琢磨,想办法研究,不同份量的效果,以达到驱虫效果。

最开始效果不佳,华鸿月只能背书书本上的知识,但没有尝试过,针对村里的情况,还需要尝试。

华鸿月传授的其实也是书本经验,并没有有过多么资深的实践经历,不过她相信研究的人多了,智慧就多了起来,她说“我懂的皮毛,他们补充血肉,再好不过。爷爷,或许可以集资一笔钱,专门作为研究,肯定还有更好的肥和药能帮助庄稼生长。”

“漾漾说的有道理,我们再去想办法。”

最后,多次尝试后的到一份不错的方子,在菜上进行尝试,看到白菜上的虫洞少很多,然后再大面积推广,在疥虫多的时候使用一次,有明显的减少的时候喜极而涕,大面积推广每个人都充满自豪感。

华鸿月路过麦田,看着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麦子。

他内心很开心,其实麦穗还不是很饱满,但已经多很多,无论肥料和药多么好,改良麦种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但华鸿月并没有说出来,现在还不是时候。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号后

小船三年又三年

北岛长夜

醒春集

至死靡他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大夏创业起居注
连载中姚拙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