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晋阳城到阴川镇的道路足有一千两百里之遥,而一路向北,眼前的地形就愈加开阔,人烟也愈加稀少。
韩素等人大都是一人双马的配置,少部分具装甲骑更是一人三马。可马匹牲畜众多,行军的速度却是不快。
由于携带的辎重颇多,因此哪怕天气晴朗,道路维护的也不错,并州道兵马一日也只能行军六十余里。
如此一来,等并州道这八千精骑抵达阴川镇的时候,已是六月二十一日的申时三刻。
在契胡人的歌谣与传说中,阴山下的敕勒川风景秀美,苍茫壮阔。辽阔的大草原不仅生活着数不清的牛羊,也孕育了勇敢善战的契胡武士。
它不仅是半数契胡人的起源之地,也是无数契胡人的精神图腾。
申时的敕勒川上,阳光正好。大风吹过,茂盛的牧草一片片的倾倒,又一片片的直起腰杆。
随着高大的牧草此起彼伏,或白或黄的羊群便暴露在韩素等人的眼前。
看着眼前如此壮丽的美景,领头的朱琰顿生三分豪气。
他手持马鞭,指着远方数以万计的牛羊慷慨高声道:“阴川镇乃是九边第一大镇,二十五万官户中,这里便有四万余户。而敕勒川上的牛羊至少百万,每年的牛皮、羊毛等物的供给,也是第一。加上水源便利,气候宜人,每次我朝出征漠北的时候,这里都是后勤转运的中心。”
若是那些文人骚客前来,在领略了敕勒川的壮阔华美之后,定要赋诗一首,用以抒发塞外的豪情与军旅的苦闷。
而朱琰、韩素等人虽有进学,但眼前如此盛景,他们心中最先想到的,便是敕勒川能为大军供应多少军需。
因此朱琰话音落下后,他身后的韩素也接过话头道:“侯爷所言甚是。本朝记录,武皇帝征讨蠕蠕,阴川镇最多时聚集了一十八万大军。虽有并州等地转运军需,但敕勒川端的是一块宝地,竟能供应大军如此之久。”
见韩素很快理解了自己的意思,一直以来,很少有人能和自己同频的朱琰也兴致勃勃的开口畅聊道:“韩贤弟这些天协管军需,颇有长进啊。不错,得益于敕勒川的肥美,阴川镇也是九边之中,最繁荣兴旺的一个。它如今光是户籍便有十万户,若是等大军聚集,再加上往来的商旅,隐匿的奴仆,人口怕是有百万之众。”
由于并州总管府的幕僚班子不全,韩素这些天也被抓去协管军需,甚至建言献策、统筹军务。
按照《六韬》等兵法,一支完整的军团,军事参谋的安排是腹心一人,谋士五人,天文三人,地利三人,兵法九人,羽翼四人,游士八人,术士二人,方士三人,法算二人等。
到了本朝,武皇帝也依据过往的兵书和实际需要,派人制定了《军略》。
依照《军略》,一支大军有“心腹“(参谋长)一人,负责统筹全局,制定战术,应对突发事件,协助主将指挥。
“谋士“五人,负责战略战术推演,提出作战计划。
“天文“三人,负责天文气象观测,辅助军队行军,运输以及战术布置。
“地利“三人,负责勘探工作,负责了解大军行进路线和沿途的地形适用的路线,分析利弊长短,预估空间和距离,探查河流是否干涸、道路是否险阻,防止军队被敌军突然包围。
“兵法“九人,总结过往作战经验,探讨新型战术及未来作战方式,同时督查军队纪律及官兵关系。
“通粮“四人,负责后勤,制定军队的伙食标准,储备粮草物资,征收地方五谷军粮,保证粮道的安全畅通。
“奋威“四人,负责士兵招募,征召,武器采购。
“伏鼓旗“三人,战时负责指挥通讯,平时负责教导士兵学习战场通讯。
“股肱“四人,负责大型器械维护保养使用,负责扎营安寨,负责攻坚战的器械调度。
“通才“四人,监督高级军官和参谋,审核一切作战计划,查缺补漏,以及军队临时的战场谈判。
“权士“三人,探测情报,破坏敌方后方物资,离间敌方人员,扰乱敌方指挥。
“耳目“七人,负责战场侦查任务。
“游士“八人,负责监察军队内部人员,防止间谍渗透。
“爪牙“五人,负责激励士气,对内宣传。
“羽翼“四人,专司对外宣传,提高军队威望,加强军民关系,对敌人进行心理攻势,瓦解敌方战斗力。
“术士“三人,算命占卜,为军队提供心理慰藉,给敌人施加诅咒等。
“方士“七人,负责手术治病,是军中的医者。
“法算“三人,负责各项物资,预算,支出,收益的账目和收支。
但足足八十人的参谋团队,以现下的人才稀缺程度,别说并州道只有八千兵马了,就算是十万大军,也难以凑足。
因此这些时日,总管府也只有两名专业的谋士。其中一名擅长医术、占卜的主管医治,另一名擅长天文、兵法、权士的作为“心腹”。
于是第六幢的各位队主和独孤长林、慕容景等人便分摊了其他职责。
尤其是韩素与陈泰两人,他们身兼“谋士”、“地利”、“兵法”、“通粮”、“通才“、“耳目“、“爪牙“、“法算“等八项职能,加上本职的队主和兼任的教习,还有偶尔护卫朱琰,其一身十余职,真可谓能者多劳。
正因为协管军需,韩素听到朱琰开口后便默默计算了一番,然后开口回应道:“侯爷。阴川镇十万户籍,其中四万官户,五万民户,一万贱户。加上洛阳宿卫一万人与并州道八千人,以及随后的商旅,待七月份出征之时,当有七十万口。”
每次大战之时,跟随大军的商贾也是不少,有时候甚至比军队的人数还要多。
离韩素等人不到三十里的地方,就有六千人左右的商贾携带大量货物,跟随在并州道兵马的身后。
这些商贾不仅会给总管上供一些军需,还会为军中提供各种服务。
等到大军出征,他们就会在阴川镇等待凯旋或者回撤,到时候急于出手的将士,便可拿缴获、军需和他们买卖。
朱琰并不精通计算,因此他口中百万之众,只是估摸。而听到韩素口中准确的估算之后,他点了点头便岔开话题道:“再有一个多时辰,日头便要下山了。我等速速安营扎寨,晚间收拾一番,便去拜访贺无忌大都督。此番出征,虽然阴川路的主帅乃是淮阳王。但贺大都督是百战名将,其功勋卓著,威望极高。淮阳王一个败军之将,岂可与贺大都督同辉?”
此番出征漠北,胡太后虽然发动了十五万精骑,但在指挥上的安排却颇为怪异。
六路大军分路进击也就罢了。偏偏这六路大军并没有统一的指挥,只是给各路规划了进军方向和负责区域。
更为诡异的是,各路如果有资历深厚、功勋卓著的老将,往往安排为副。
为副倒也罢了,但每一路大军的主帅,并不能全权指挥。如此一来,那些老将若是挑战主帅的权威,各路主帅也是无可奈何。
只是在了解朝中局势的朱琰看来,胡太后这一番操作,简直惊为天人。
试想一下,若是让贺无忌这等名将统管全军,那扫灭蠕蠕自然不在话下。
但如此一来,漠北的军功到底算贺无忌这些老将的,还是算太后的?
更何况贺无忌等人,向来是支持陛下亲政的。若是让他们攫取了滔天的大功,难道就不会携大胜之威,逼迫太后退位吗?
所以在朱琰看来,太后此番操作端的是厉害。不仅保证了漠北之战可以获胜,还能给亲信增添军功,同时又不让亲信的军功过重,尾大不掉。
这也是朱琰极力争取并州道行军总管的原因。在他看来,太后的亲信淮阳王有大义名分和洛阳宿卫,贺无忌是百战名将又掌握阴川镇精锐。
在他们两人天然不对付的情况下,自己在中间就能如鱼得水,渔翁得利。
此番心思,不可为外人道也。因此吩咐韩素等人扎营之后,朱琰便在心中盘算,如何取得贺无忌这位大都督的信任。
只是胡太后与朱琰等人精心谋划之时,就没有想过,蠕蠕人真的不堪一击吗?
————
《齐书·货殖列传·第一》
太祖重商贾。其行军之时,常有商贾随军,以为方便。军中常有缴获,商贾得其利,而士卒得其便。于是许商贾经营,补充军需。
————
《齐朝制度研究》钱双荣
九边指的是齐朝开国后陆续建立的九座大型军镇。虽然以军事防御为主,但九边的商业贸易也极为发达。
以规模最大、商业最繁荣的阴川镇为例。由于坐落在丰饶肥美的敕勒川上,阴川镇不仅有最大规模的互市,其本身的物产也极为富饶。
因为每年售卖的战马、牛羊、奴隶等不计其数,获利巨大,阴川镇士卒也是九边之中最富裕、最忠心的。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