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牛,你快去请天师来!”
意识到有人在帮自己,阿麦小心翼翼的问道:
“兵爷,天师能救我阿母吗?”
“天师可是仙人,当然能救!”
提到天师,兵卒挺起来胸膛,脸上满是狂热:“我就是天师救回来的,天师能拿出来仙药救人,还有你们换的米,也是从天界拿来的,自家哪能臼的这么精细,还没杂物的!”
婆婆和大嫂都赞同的点头。
是啊是啊,这么好的米,她们这辈子还没见过呢。
只是,请这么厉害的天师出手救人,得给多少粮?
太多的话,她们真的救不起……
忧虑的婆媳很快看到那个叫二牛的兵卒端着碗回来,碗里是碗冒热气的红水,直接给沈芝灌了进去。
也不知道那水施了什么术法,灌下去没多久,沈芝就慢慢睁开了眼睛。
“她真醒过来了!”
“神了啊!”
“天师神力!”
“这是仙水吧?仙水才能把要死的人就回来啊!”
“她命可真大,有福遇上天师!”
“就是!”
看到这幕的人连连称奇,阿麦更是高兴的扑到母亲身上,婆婆肉痛到了极致,但还是招呼儿媳搬起两袋粮要送给兵卒,没想到却被兵卒拒了回来,顿时惊呆在了原地。
张飞昨日还在质疑,今日见到这些神迹,心里便只剩下敬佩与惊叹,他对过来的赵云道:
“这天师好生神异,竟是个有真本事的,不仅拿出来这么多米,还能用一碗水救活一个人!”
“昨日的桑葚也救活了不少人。”
看着可以被视为‘神迹’这幕,赵云心中同样激荡。
不论是仙水还是桑葚,只要能再求一些,就能救活那些病重的穷苦人了!
刘琰还不知道有人对自己抱这么大的希望。
这么多天,她深刻认识出门在外,永远有意想不到缺的东西,所以特地留了一小半的钱备用,果然,过来放米就遇到了问题,碎米没有包装袋,刘备这边也没有足够装米的布袋。
没办法,只能用衣服缝上装米再分下去,但百姓针、线也不多,根本不够用,领的时候还有饿昏的……
刘琰又不得不买了不少杂物。
好在买了杂物,剩下的就不用刘琰操心。
如果她没有和老兵聊天的话。
一聊,刘琰头就大了。
刘备早就将能调走的军队调走了,剩下的兵力也在各营充当小吏,调度百姓,根本不能动,身边就只剩下几百个老兵守着!
虽然赶路过慢让她已经对这个结果有了预期,但确定之后,刘琰还是克制不住的焦虑起来。
兵调走了,曹操岂不是也快到了?
糟心的是,聊天的老兵不知道这是哪里,而知道的刘备等人又不知道去了哪个营地。
通信啊!交通全靠吼的时代,可真让人绝望。
头上悬着柄不知何时掉下来砍死无数人的剑,刘琰自然不敢再拖,她打算赶紧返回找诸葛亮说清情况,别只在后面这两三个营发米粮了,往前面发,多刷点救人的成就,好多给她卡点钱买军备抵御曹军啊!
只是刚牵过来马,有个年轻人就拦住了她。
“在下赵云,有数百位病人亟待救治,想请天师再赐些桑葚仙水。”
“你就是赵云?”
刘琰有些惊讶这位名人的年轻俊朗,但注意力很快放在了后者:
“桑葚刘使君他们没吃,把它分给病人了?”
“是。”
即便已经听人解释过,赵云也有些吃惊天师的形貌,他顿了一下,才道:
“好几个昨日该走的人,吃了桑葚后又撑到了今日,所以我想再向仙师求一些。”
数百个。
那篮子桑葚刘备和其他人恐怕是论个尝了尝鲜,剩下的就都给了病人。
刘琰突然觉着自己决定做的很对。
她来不及解释桑葚无用,只是安慰剂效应,而是先问:
“你知道还有多久到长坂坡吗?”
“此营距长坂坡还差十里左右,大约明日就能到。”赵云有些不解:“天师为何问这个?”
凉了。
距离曹操夜袭可能就是12小时和48小时的区别了!
刘琰心中警铃大作,她快速买了两大包红糖扔进赵云怀中,随即翻身上马:
“桑葚没用,你拿这糖和盐按照一份盐、五份糖,一百份水兑好煮开,喂给病人,再让他们喝些煮熟的米粥,应该能熬过今天,剩下的等明天再说!”
语毕,刘琰驾马离开,徒留没反应过来的赵云抱着红糖呆在原地。
这分明是价比黄金的石蜜,只有南蕃与西域才产,现今战乱更是无处可寻,她竟然能随手拿出二十斤?
还一个照面就给了他,她也不怕自己贪了去?!
刘琰还真不怕。
别人她还真不太放心,不过赵云嘛——
这可是能在打下益州后,在得罪所有同僚的情况下,建议刘备不要瓜分田产的神人,哪会贪这点东西。
一路急行返回,又抓了几个人询问,刘琰总算是找到了诸葛亮。
他正和何悯交谈,手中还拿着对讲机调试,看起来很有兴致。
刘琰瞬间觉着头皮发麻。
糟心,怎么有种见到教导主任和爸妈的感觉呢!
赵云年龄有调整,二十出头,年轻人,顺带再补个bug,女主系统和现代已经木有关系啦,系统就是模拟经营的游戏。不然现代时间线和现代国家之间的问提就太难处理了。
关于碎米价格,我是在批量采购网页看到的,直接就是论吨算,拼夕夕经过不知道多少手的末端商必然加价,很难找到一块多一斤的……
就当系统拼夕夕和现实不一样吧,大不了还可以讲价压钱,砍去运费啥的,近四十万的生意呢嘤嘤嘤。
董卓搞崩金融后各方面都受到了影响,三国时期各国为了应对想了不少办法,可惜都没有正常恢复,一直崩到了晋朝才慢慢搞定。
资料:
《三国志.董卓传》悉椎破铜人、钟虡,及坏五铢钱。更铸为小钱,大五分,无文章,肉好无轮郭,不磨鑢。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
《晋书.食货志》(记载董卓时期)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盈积,残骸余肉,臭秽道路。
石蜜类似于现在的红糖。
我之前记得直到唐代才有了制作红糖的技术,所以特地查了一下。
汉以前麦芽糖比较多一些,基本上无法成为固态糖,称做‘饴’,但是也有资料显示,当时是出现了这种可能暴晒和熬煮过后凝固的糖。
刘歆《西京杂记》记载:“闽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
张衡《七辨》提到“沙饴石蜜”
《四民月令》中记载:“十月先冰冻,作凉饧,煮暴饴。
晋朝《南中八郡志》说明石蜜是由甘蔗榨汁熬制而成:
“交阯有甘蔗,围数寸,长丈馀,颇似竹。断而食之,甚甘,笮取汁,曝数时成饴,入口消释,彼人谓之石蜜”
而百度百科上显示,食用历史季羡林先生认为红糖在我国具体起源时间“始于三国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之间的某一时代,至少在后魏以前。”其产生初期并未被广泛食用,基本作为药用,用法在《千金要方》《食疗本草》等药典中均有记载。自唐太宗遣使去印度学会了蔗糖改良技术,明火熬煮方法得到普及后,我国甘蔗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红糖逐渐走进百姓家,也从药用向食用过渡。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曹操就要来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