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宜被她一语道破,面上不见窘迫,反而颇显无辜:“小僧留了书信,算不得私自离寺。”
“既然如此,便好说了。”谢羲和让开路,扬声道:“云倦,上马!”
陶云倦尚在迟疑,却见马上王瑞宜朝他灿烂一笑,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
“……师父?”
谢羲和将他扔上马,反手用剑鞘一拍马臀,那马吃痛,长嘶一声,四蹄翻飞,绝尘而去。
“他不会骑马,你带他先走一步!”
陶云倦回头望去,只见谢羲和负手而立,青衫随风飘动,二十余名武僧的身影已经出现在道路的尽头。
“——别看啦!我那些师兄师弟还没本事伤得了蘅芜君。兴许再过一会儿就到了。”王瑞宜热情地招呼站在门口的陶云倦,“陶施主,坐下等吧。”
陶云倦想了想,依言坐下:“小菩萨,你与我师父是齐名的人物,又怎需我师父去拦?”
王瑞宜并不避讳,倒了杯茶水递给他,笑道:“擅离职守,本就是我的私心,若是动了手,失了分寸,坏了规矩,性质就变啦。”
陶云倦接过茶水,放在桌上没喝,重复道:“私心?”
王瑞宜却是不打算继续说了,正巧店小二上前,满脸堆笑:“二位客官,用些什么?”
“可有什么拿手招牌菜?”王瑞宜问,又补充道:“荤的。”
小二一愣,但见和尚身边的人,似乎明白过来。他一口气报了十几样菜名,王瑞宜挑了四样,还再斟酌的样子。
陶云倦提醒道:“小菩萨,你不点两道素食么?这些荤腥,我与师父怕是吃不完。”
王瑞宜灿烂一笑,陶云倦总觉得他笑得有点假,只听他一本正经道:“加上小僧,便吃得完了”
陶云倦诧异挑眉,王瑞宜看出他的困惑,好心解释道:“王瑞宜可以是小菩萨,小菩萨却不是王瑞宜。”
陶云倦心下一动,转杯子的手一顿,这话粗略来看,并不难理解。
王瑞宜先是他自己,然后才是守仙宫的少司命。在轮回转世中,他的灵魂历经淬炼,每一世,都如蝉蜕一般,成为新的“王瑞宜”。他虽屡次在迦蓝寺修行,但并不意味着他一定是迦蓝寺所期待的“小菩萨”,做那个连法名也不曾留下过的圣子。
令陶云倦咀嚼的,是这话背后关乎轮回之道的禅机。
世人皆知,人故去后,三魂各归其所。
人魂常驻坟茔或宗祠,受后人香火供奉,随时间流转渐渐消散。它与肉身绑定,不入轮回。
天魂归于天地,不朽不灭,最近天道,将重化万物,亦可能成为新生命的组成部分。
而地魂,亦即平常所说的“灵魂”,承载着人魂所有的业力与记忆,如一枚种子般投入轮回,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日。
谢羲和在他初初入道时的话语蓦然回响于耳边:“云倦,你可曾想过自己究竟为何而修行?”
为了力量?可是人外有人,天外飞仙,力亦有穷时。
为了长生?长生未必不死,若是没有找到自己愿意存活下去的理由,不死也只是一种诅咒而已。
轮回之于凡人,未尝不是一种庇护。抹去前尘,重入红尘,正因生命短暂,反而令人更易看清此生应行之路,应尽之责。
陶云倦踏入仙途,缘起于谢羲和在百日宴上的一句戏言。他天生聪慧,根骨绝佳,是万中无一的修道奇材。他少年时也自恃天资绝世,若是在凡尘打滚,混沌一生,岂不是白白辜负了一身天分?
可如今褪去少年时对修行不切实际的幻想,若谢羲和再度相问,他心中已有了新的答案:人总是惧怕不确定性的。
人恐惧未知,恐惧重新开始,害怕再次陷入不知从何而来、不知为何而生、不知向何而去的茫然境地。
即使知道死亡不是终点,但他们的意识告诉自己,若是没有了今生的身份、记忆与羁绊,那么轮回之后一张白纸的自己,就成了旁人。
修仙问道,未必能得不死,但能有机会争得一个选择的权利,决定自己以何种“我”的姿态,开始新的一生。
这,便是无数人追寻大道的缘由,是陶云倦的答案之一,也是王瑞宜这句话的言下之意。
王瑞宜可以选择成为“小菩萨”,小菩萨却约束不了王瑞宜。
“你这话若叫境尘大师听见,怕是要气得罚你面壁三年。”正当他心潮起伏之际,门外传来谢羲和略带调侃的声音,话音未落,人已翩然入座。
“饭可以不吃,话却要说清楚。”谢羲和将龙泉剑往桌上一放,看向王瑞宜道:“别告诉我,你有叛逆期这种鬼话。”
王瑞宜刚张开的嘴闭上了,差点脱口而出的话又咽了下去。
“无话可说?”谢羲和挑眉问。
“话无可说。”王瑞宜无奈答。
“也罢,我向来不喜强人所难。”谢羲和拉着陶云倦起身,“道不同不相与谋,这一桌饭菜我师徒二人怕是无福消受。云倦,我们换一桌。”她转头招呼:“小二哥,劳烦这边重新点菜。”
“且慢。”王瑞宜扯住谢羲和的衣袖,不复调笑之意,神情严肃许多。
笑话!若是他因为没钱平账,吃霸王餐被赶出门,谢羲和再接机宣扬一番,不单他如今的师父不会饶他,他怕是要成为整个仙门的笑柄。
“蘅芜君,我出现在此处,你应当也有所预感。此世之劫,与你息息相关。非是我不愿坦言,实则我也身在局中,所知未必比你更多。”
他目光复杂,好似参杂了些什么情绪,谢羲和看不懂,只是直觉这种情绪不应该出现在王瑞宜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