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黛玉乘了小轿子去医馆清理药材后,又让顾小东备了辆马车前往城外的避难所。贾府上下虽然授了王夫人的意要看好黛玉,然而闻得她去善后医馆的事情,便放了她出门。毕竟医馆的受益者还有贾府诸人,比如王熙凤、薛姨妈、以及王夫人她自己等一干人。
史湘云的出入并不像黛玉那么受限,只消通传一声说她有事要回史家,便可自由出入。史湘云正因自己一番无心之言害得黛玉被迫停了医馆而内疚,当听到黛玉要给城郊的难民义诊时,是真心想去给黛玉帮忙。据说王夫人已经撤走了当初拨给医馆打杂的所有下人,现在黛玉身边只有两个贴身丫鬟和一个她在外面雇的小厮,定是及其缺乏人手的。况且黛玉为人还是挺大方的,据说城郊义诊非常辛苦,跟着她一天还有一两银子可以拿,这可比刺绣贴补家用要来得容易得多呀。要是每日都跟着出诊,那就是月入三十两啊,比王夫人二十两的月钱还要多呢!
尽管史湘云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城郊那所谓的“避难所”还是给了她不小的震撼。灾民住的仅仅是搭建的一个个窝棚,每个窝棚里都挤着十几个人,挤不下的灾民或靠在大树下或依在乱石旁,远远望去密密麻麻的一片,沿着城郊的河道一直延伸到远方,看不到尽头。此时烈日炎炎,窝棚更是闷热不堪,散发着刺鼻的浊气。而那些难民们一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有的扶老携幼一脸忧郁,有的甚至就这么歪在路边不明生死。这一幕已经超出一个闺阁女子的见识范畴了。
就在史湘云惊愕之际,脚踝被什么勾住,吓得一个激灵。她低头回看,一个头发枯黄的女童正躺在一位奄奄一息的老妇人的怀里。女童在史湘云这个穿着漂亮衣服的姐姐路过她祖孙俩身边时,用小手抓了一把史湘云的脚踝。见史湘云发现了她们,女童用微弱的声音道:“姐姐,可否给我们一切吃的。”
女童口唇干枯,声音也是极小的,而抱着她的老妇人已经没有任何反应。史湘云记得过来寻黛玉的时候,就看到了官府施粥的棚子,棚前还排满了长队。这祖孙二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生病,连去领粥的力气都没有了,现在只在这儿等死。那女孩儿和黛玉的口音很是相近,若黛玉看到此番情景,怕是会很难过吧,史湘云如是想着。
史湘云让随行的丫鬟把带在身上的饼和水都拿出来,给这祖孙二人。女童将饼放到老妇人嘴边,老妇人没有一丝反应。
史湘云的心很沉重。她弯下腰,亲自用水壶的水喂老妇人。
老妇人奇迹般地咽了两口水,慢慢地睁开了眼。
女童见老妇人醒来,才开始吃史湘云给她的饼,还对史湘云说:“姐姐你真好,和那位仙女姐姐一样好。”
史湘云还不知道,这位女童所说之人正是她去玉善堂求诊过的黛玉。此时,麻烦事又来了。得见史湘云给这祖孙二人送了饼,好几个小孩儿围了围了上来,找她要饼吃。因为官府每日只施舍一顿粥,不额外发放干粮,而粥并不顶饿。更麻烦的事是,除了那几个围上来的小孩之外,好几个成人难民也围了上来……
史湘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弄出难民堆,看着黛玉一行人,惊恐、委屈之情涌了上来,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
黛玉其实在不远处给灾民问诊,闻得嘈杂声,垫了个凳子一看,便看到了被难民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史湘云。
“林姐姐,我不知道这里是这样的。”史湘云捂着帕子哭着。
黛玉看到现在的史湘云,想到了数年前的自己。那时候遇到事情,她也和湘云一样首先会先哭一场鼻子。她温和地道:“这里当然和城中不一样,妹妹若是不习惯,这边我自己也可以的。”
史湘云放下帕子,眼睛还是红着的:“不是的,他们根本都吃不饱,我们明天带点吃的过来了。我那一两银子,就不要了,用来买吃的。”
黛玉何尝不知难民吃不饱。眼见这里的难民越来越多,现下天气炎热,好多难民都热病了,而官府并未提供医药,因此黛玉此番主要是给热症的难民提供消暑清热的药。史湘云现能来帮她,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黛玉经营医馆的这些时日,手头存了一些银钱,便应了下来。
“放心吧,你林姐姐有财神爷照着。可不要跟她客气。”
史湘云这才发现,说话的正是刚刚把她从人群中拽出来的小哥,顾小东。王夫人将玉善堂散掉了,难得这位小哥到现在还跟着黛玉。史湘云擦干眼泪,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跟着黛玉好好干,可比在阁中绣花有意义多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