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中秋特辑[番外]

她轻轻吸了口气,抬头看向老师,点了点头:"我知道了,老师。我会尽力。"

而在三楼理科班的教室,苏灵汐趁着大课间去看了公告栏。她回到座位时,江珩正微微蹙着眉,指尖点着摊开的数学练习册上一道被她圈出的难题,神情专注得仿佛周遭的一切都已不存在。

苏灵汐安静地坐下,没有立刻打扰。直到江珩因为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而略显疲惫,轻轻活动了一下脖颈时,她才侧过身,用那特有的、清冽却并不冰冷的嗓音开了口。

"江珩。"

"嗯?"江珩下意识地应了一声,抬起眼,目光里还带着一丝未能从数学世界里完全抽离的茫然。

苏灵汐的视线与她对接,语气平稳地告知:"话剧《嫦娥奔月》的参演名单,贴在了一楼公告栏。"

江珩眨了眨眼,似乎在消化这个信息与她此刻的关联。

看着她这副模样,苏灵汐的唇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随即更清晰地补充道:"你,和我,都在上面。"她略作停顿,给了对方一点反应时间,才继续道,"你饰演嫦娥。我负责旁白。"

话音落下的瞬间,江珩那双椭圆的杏眼倏地睁圆了。握着自动铅笔的手明显一抖,笔尖"咔哒"一声在草稿纸上折断,留下一个突兀的小黑点。

她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蛰了一下,肩膀微缩,脸上迅速漫开一层薄红,从脸颊一直蔓延到耳尖。

"我、我演嫦娥?"

她小声地重复,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慌乱。几乎是本能反应,她下意识地就想抓起桌上那本厚厚的习题集,把自己发烫的脸颊藏进去,只留下一双因为无措而快速眨动着的、浅棕色的眼睛,像极了在巢穴口被惊扰、随时准备缩回去的小动物。

苏灵汐安静地看着她这一系列反应,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将那抹极淡的笑意无声地敛去。

午后的课程在粉笔与黑板摩擦的细响中缓缓流淌。

当放学的铃声终于划破傍晚的空气,陈砚仔细收好写满批注的剧本初稿,第一个走向多媒体教室。夕阳将走廊染成暖金色,她推开排练室的门时,里面还只有几位老师在整理道具。

她在第一排坐下,与负责剧本指导的老师低声讨论起初稿上的批注。

渐渐地,教室里开始零散地进来些其他被选中的同学——道具组的同学在后排清点材料,几位仙娥的扮演者在一旁轻声说笑。

"砚砚!"夏知予充满活力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带着一身朝气,几步就走到陈砚身边,双手亲昵地搭在陈砚肩上,带着不会让人不适的力道轻轻摇晃着,声音里满是雀跃:"太棒了!我们四个又要一起做点什么了!"

陈砚被她晃得微微前倾,脸上却不见恼意,只有一丝无可奈何的纵容,唇角甚至牵起了一抹极淡的笑意。

待到江珩和苏灵汐并肩走进教室时,多媒体教室已经进了大半学生。

看到好友们,江珩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脸上不自觉地绽开一个纯粹而开心的笑容。

然而,当她注意到教室里还有其他同学和老师投来的目光时,那份毫无防备的喜悦瞬间被惊醒,化作了赧然。

她白皙的脸颊浮起红晕,脚步顿住,身体几不可察地往身旁的苏灵汐身边靠了靠。

苏灵汐的目光在教室里扫过,最后落在陈砚和夏知予身上。她唇角扬起一个恰到好处的微笑,朝她们轻轻颔首:"夏同学,陈同学。"

陈砚抬起头,对上苏灵汐的视线,微微点了点头作为回应。

她注意到江珩正不自觉地往苏灵汐身边靠近,这个细微的动作让她的目光微微闪烁了一下。

"好了,同学们都到齐了。"负责剧本指导的老师拍了拍手,"陈砚同学,先给大家讲讲剧本的整体构思吧。"

陈砚深吸一口气,在众人的注视中走上前去。苏灵汐已经在一旁安静地翻开笔记本,准备记录要点;夏知予朝她投来鼓励的眼神;而江珩则微微红着脸,眼神里带着一如既往的依赖与信任。

陈砚将笔记本在讲台上摊开,指尖触到冰凉的实物投影仪面板,微微瑟缩了一下。

她深吸一口气,看着自己那手镌刻般秀丽工整、清晰易读的字迹连同密密麻麻的批注,被放大在多媒体屏幕上,每一个笔画都赏心悦目,却也无所遁形。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她的声音起初有些轻,但在安静的教室里依然清晰,“想在传统故事的基础上,突出嫦娥选择背后的矛盾感。”她开始讲述剧本的构思,努力让声音保持平稳。

讲解完毕,负责老师环视教室,询问道:“陈砚同学的初稿大家已经看到了,对于剧本的构思和细节,有没有什么疑问,或者自己的想法需要补充修改?”

教室里陷入一片短暂的沉寂。

被抽签选来的同学们大多兴致不高,此刻只是面面相觑,无人应答。

陈砚站在讲台旁,手指无意识地蜷缩,那份精心准备的热情仿佛被这无声的回应悄然浇熄了几分。

她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全场,却恰好捕捉到后排,低头沉思的夏知予身旁,江珩正微微侧头,在苏灵汐耳边低声说着什么,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鼓励。

那一瞬间,陈砚的指尖无意识地收紧,攥住了讲台的边缘——一种熟悉的、被排除在外的细微刺痛感悄然掠过心头,仿佛她们之间又形成了一个她无法介入的、无声的同盟。

就在这时,她注意到坐在后排的苏灵汐举起了手,姿态从容。

“苏同学,请讲。”陈砚示意道,心下有些意外。

苏灵汐站起身,目光仍落在屏幕上某一处文字,声音清冽:“关于嫦娥服下灵药时的神态描写,这里如果用‘琉璃碎裂般的光泽’来形容她眼神的变化,从决绝到恍惚,会不会比‘永恒的怅然’更具画面感,也更贴切她瞬间的心境转折?”

陈砚怔住了。

苏灵汐指出的,正是她反复修改了三遍,却始终觉得差了点意思的地方。那个比喻精准地捕捉到了她想要却未能言明的神髓。

先前那点莫名的芥蒂,在这精准无比的建议面前,顿时显得微不足道,甚至有些可笑了。

“……嗯。”陈砚轻轻点头,几乎是立刻接受了这个建议,“确实更好。”

苏灵汐朝她笑了笑,微微颔首,坐了回去。

这个开头仿佛打破了某种坚冰。

“我觉得这里特别棒!”夏知予的声音紧接着响起,她眼睛发亮地指着屏幕上后羿追月的一段,“这里,要是能让我加个拉弓的动作,是不是更能体现后羿的不甘和决心?”

她说着就兴奋地比划起来,结果不小心碰到旁边的课桌,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江珩被她吓得一颤,下意识地往椅子里缩了缩,却又忍不住被夏知予活力满满的模样逗得抿嘴笑起来。

有了她们带头,其他原本沉默的同学也似乎被激发了灵感,开始三三两两地提出一些零散的想法,关于台词,关于背景,关于道具。

教室里逐渐响起低声讨论的嗡嗡声。

陈砚看着眼前这一幕:苏灵汐安静地坐着,目光仍若有所思地流连在屏幕的文本上;夏知予还在和旁边的同学兴奋地比划着射箭的姿势;江珩悄悄拉了一下她的衣角,眼角还带着未散的笑意。

“好,”她轻声应道,拿起笔在稿纸上迅速记下要点,“这些建议我都会考虑加进去。”

好的,这是根据您的要求,在排练段落中加入其他参与者描写的修改版本:

“好,”她轻声应道,拿起笔在稿纸上迅速记下要点,“这些建议我都会考虑加进去。”

窗外的天色渐渐染上暮色,排练室的灯光不知被谁按亮。原本空荡的教室此刻显得有些拥挤,负责不同任务的老师和同学们各自忙碌着。

三位负责老师——指导剧本的王老师、负责舞台调度的李老师,以及协调整体的张老师——时而低声交换意见,时而在本子上记录着。

扮演“仙娥”、“天兵天将”的同学们在另一侧练习走位和群戏动作,虽然台词不多,但神情认真。

还有五六位负责服化道的同学正挤在角落,被各种布料、半成品的纸质道具和颜料包围着。

他们大多是手工社团被临时征调来的,校领导只给一个星期的时间,只能利用白天大课间的三十分钟和放学后短暂的一小时来赶工。

此刻,有人正小心翼翼地给玉兔的耳朵上色,有人在反复调整“仙娥”们手持的宫灯造型,还有人在低声讨论如何用有限的材料让“桂树”看起来更逼真。

每个人都显得有些忙碌,却也带着学生特有的、在有限条件下创造可能的专注。

四个少女的身影融入其中,被这片暖光和人声笼罩,在秋日的黄昏里投下交织的影子。

初次对词的环节,生涩与磕绊在所难免。江珩捧着剧本,站在临时划出的“月宫”区域,当需要念出那些饱含深情的台词时,她的声音便不自觉地低下去,眼神游移,不敢与对面的“后羿”夏知予对视,白皙的耳垂染上明显的绯色。

“江珩,”苏灵汐清冽的声音从旁白席传来,她并未抬头,目光仍落在自己的稿子上,只是平静地陈述,“情感是内在的支撑,但台词需要让最后一排的观众也听清。试着将气息沉下去,想象声音穿透这片‘月宫’的清冷。” 负责剧本的王老师在一旁赞同地点了点头。

她的指点总是这样,不带多余情绪,却精准地切中要害。江珩抿了抿唇,深吸一口气,再次尝试时,声音果然清晰稳定了不少。

而夏知予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她的“后羿”充满了蓬勃的、几乎要满溢出来的力量感,念白慷慨激昂,动作大开大合,差点撞到一位扮演守宫天兵的同学。

“小予,停一下,”陈砚忍不住开口,笔尖轻轻点着剧本,同时负责舞台调度的李老师也做了个暂停的手势。“小予,后羿此刻是悲愤与急切交织,不是单纯的上阵杀敌,情绪层次可以更丰富些,动作也……稍微收敛一点,注意一下和其他角色的配合。”

她看着那位心有余悸的“天兵”,语气带着些许无奈。

夏知予“嘿嘿”一笑,不好意思地朝那位同学道歉,挠了挠头:“哎呀,一不小心就投入过头了!我注意,我注意!”

陈砚的目光大多时候,总是无声地落在江珩身上。

看着她从最初的羞怯局促,到渐渐能流畅地念出台词,偶尔在苏灵汐的点拨或老师、甚至她自己的提醒下,眼中闪过领悟的微光。每当这时,陈砚心底便会泛起一丝微弱的、奇异的满足感,仿佛自己也参与了她这点滴的成长。

那份潜藏的、想要独占这份美好的意念,如同水底暗流,悄然涌动,又被她强行按捺下去。

苏灵汐则始终保持着一种游离之外的专注。

她对自己的旁白部分要求极为严苛,会反复调整语速、停顿和重音,寻找最能传达出“天音”宿命感与疏离感的语调。

偶尔,她也会对整体节奏提出一针见血的意见,连负责协调的张老师也会认真听取。

“这里,嫦娥与后羿的争执,节奏可以再拖慢一点。”她翻动着稿纸,声音冷静,“给观众留下情绪酝酿的空间。悲剧的美感,需要时间来沉淀。” 旁边几位扮演仙娥的同学也若有所思。

陈砚默然听着,虽然有时会觉得这种过于理性的剖析略微刺耳,但不得不承认,苏灵汐的建议往往能直指核心。

她沉默地点点头,在剧本上又添上一笔备注。

排练在磕磕绊绊中推进。有时,夏知予一个过于夸张的亮相会引得众人忍俊不禁,连一旁整理道具的同学和江珩都会捂住嘴,肩膀轻轻抖动;有时,一段主角与配角配合默契的对手戏结束后,空气中会弥漫开一种无需言说的欣然。

不知不觉间,一种微妙的平衡与默契,在四个性格迥异的少女之间,以及在她们与这个临时组成的剧组之间悄然滋生。

它建立在共同的目标之上,流淌在每一次台词的交锋、每一个眼神的传递,以及每一次熄灯后、借着窗外路灯与三两同伴结伴回家的简短交谈里。

直到汇演前最后一次彩排,陈砚站在台下阴影处,看着被灯光点亮的“月宫”,看着素衣如雪的江珩,看着英气勃勃的夏知予,听着耳边苏灵汐那仿佛能贯穿时空的旁白声,看着台上台下所有为此付出努力的身影。

她知道,那个只存在于她笔下的、孤寂千年的故事,即将被她们所有人共同赋予真实的血肉与温度。

暮色四合,礼堂内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中秋晚会的热烈气氛如同暖流,驱散了秋夜的微寒。

当厚重的绛紫色幕布最后一次缓缓合拢,将《嫦娥奔月》那凄美绝伦的尾声彻底掩藏其后时,更加汹涌澎湃的掌声与欢呼声,才仿佛惊醒了一般,轰然爆发,几乎要掀翻礼堂的屋顶。

后台瞬间陷入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混乱”。成功的喜悦像香槟的气泡,洋溢在每个参与者的脸上。扮演仙娥和天兵的同学们互相击掌,兴奋地议论着刚才台上某个瞬间的默契;负责服化道的同学们则长舒一口气,脸上带着疲惫而满足的笑容,开始小心翼翼地整理那些承载了他们无数心血的服饰与道具。

江珩被这热烈的氛围包裹着,脸上还带着未褪尽的、属于“嫦娥”的悲戚与空茫,却又被现实的欢欣冲击着,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夏知予已经利落地扯下了象征“后羿”英雄气概的额带,脸上因为兴奋和刚才卖力的演出泛着红晕,她一把拉住江珩微凉的手,眼睛亮晶晶的:“阿珩!我们成功了!你刚才真是太美了!” 她的声音响亮,带着毫无保留的赞叹。

苏灵汐不知何时也已走了过来,她已将麦克风交还,神情是惯常的平静,但那双清冷的眼眸在后台略显昏黄的灯光下,似乎也比平日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

她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站在稍外侧的位置,仿佛在确认这场集体努力的圆满收官。

陈砚是最后一个从舞台侧幕的阴影里完全走出来的,与苏灵汐几乎并肩。她手里依旧紧紧攥着那份边缘已被翻得有些卷曲的剧本,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她的目光,如同被无形的丝线牵引,先是下意识地、近乎贪婪地投向被夏知予拉住的江珩,确认她安然无恙,且正被一种纯粹的快乐包围着。

直到那暖意融融的画面稍稍抚平了她心底因演出而紧绷的弦,她的视线才仿佛完成了某种使命般,自然地、带着一丝放松后的余裕,从江珩身上缓缓移开。

当陈砚收回目光时,不经意间,瞥见了身旁苏灵汐的侧脸——她也正望着江珩的方向,那双向来清冷的眼眸里,此刻蕴着某种陈砚看不清也读不懂的、过于复杂的微光,并非单纯的欣赏,也非简单的兴趣,更像是一种……沉浸在某种思绪中的专注。

似乎敏锐地察觉到了陈砚的注视,苏灵汐倏地收回目光,转向陈砚时,脸上已挂上了那副陈砚见过的、无可挑剔的公式化微笑:“怎么了,陈砚同学?”

陈砚没有回答,只是盯着她那仿佛覆盖着一层薄冰的双眸,然后,抬起拿着剧本的手,用卷起的稿纸不轻不重地、恰好拍在苏灵汐半举着胳膊的上臂处。

“哼,” 陈砚浅浅地笑了一下,语气里带着一种奇异的、混合了妥协与警告的意味,“演得还不错嘛。暂且…认可你了。江珩的话,交给你一部分,我也不是不能放心。”

她微微扬起下巴,目光锐利,仿佛要穿透那层微笑的假面:“但是,别想着能把她完全从我身边带走。还有——” 她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却带着洞察的笃定,“对着我们的时候,没必要每次都挂着这种笑容哦?你根本就不是真心在笑吧。这一点,可瞒不过我。”

苏灵汐脸上那完美的笑容几不可察地僵滞了一瞬,眸中闪过一丝极快的怔愣,仿佛被这句话猝不及防地敲开了紧闭的门扉。

然而,那失态仅是刹那,几乎是本能地,更深的、用以防御的虚假笑意如同面具般迅速重新覆盖上来,她微微偏头,语气带着刻意的轻松:“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陈砚看着她这近乎条件反射般的伪装,有些无语地叹了口气,眼神里明明白白写着“还在装”几个字。“话我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她语气带着点无奈,又带着点不容置疑,“以后该怎么相处,怎么对待我们,你自己看着办。”

说完,她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向前凑近了半步,仰头看着高挑的苏灵汐,语气忽然变得异常认真,甚至带着点像是献出珍宝般的郑重:“还有,江珩她……是个很单纯的人。”

她的目光紧紧锁住苏灵汐的眼睛,一字一句地,清晰地说道:“如果……如果你让她难过的话,我和小予,是绝对不会放过你的。”

陈砚说完,不再看她,转身朝着依旧沉浸在兴奋中的江珩和夏知予走去,背影带着一种卸下部分重担后的、罕见的轻松。

就在她转身,将苏灵汐完全置于视线盲区的刹那,苏灵汐脸上那维持了许久的、公式化的微笑,如同退潮般缓缓消散,没有留下丝毫痕迹。

她站在原地,没有立刻跟上,目光沉默地追随着陈砚的背影,最终落在不远处那三个笑闹作一团的少女身上。

一种此前从未在人前显露过的眼神,在她清冷的眼底沉淀下来——那并非刻意营造的疏离,也非出于理性的审视,而是一种更为原始的、带着些许冰冷的孤独感,如同置身于喧嚣之外,静静凝视着橱窗内温暖灯火的行人。

那视线短暂地掠过夏知予灿烂的笑脸,在陈砚放松的肩线上停留一瞬,最后,如同被无形之物牵引,牢牢地、复杂地锁定了正被夏知予揽着肩膀、微微脸红却眉眼弯弯的江珩。

这抹异色只存在了极其短暂的一瞬,快到几乎让人以为是灯光投下的错觉。

随即,她眼帘微垂,再抬起时,周身那层无形的壁垒似乎又重新悄然筑起,只是那壁垒的厚度,仿佛与之前有了一丝难以言说的不同。

她迈开脚步,姿态依旧从容地向着那团温暖的光源走去。

喧嚣过后,人群渐渐散去。四人换回了日常的校服,并肩走在被皎洁月光笼罩的校园小径上。夜晚的空气清新微凉,与方才礼堂内的闷热嘈杂恍如隔世。

远处依稀还能听到晚会的余韵,近处却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和她们偶尔响起的、放松的脚步声。

“饿死我啦!”夏知予揉着肚子,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亮,“刚才在后台紧张得什么都吃不下!我妈给我带了月饼,说是你们肯定也顾不上吃饭,走走走,我们去那边亭子里分了它!”

那是一个建在池塘边的六角小亭,月光如水银泻地,将亭子的轮廓勾勒得清晰而温柔。夏知予献宝似的打开一个精致的食盒,里面整齐地码放着四种不同馅料的月饼,小巧可爱,散发着甜美的香气。

“喏,莲蓉蛋黄、豆沙、五仁,还有这个……嗯,好像是新式的流心奶黄!”她热情地分发给每人一个,“别客气,快尝尝!”

江珩小声道谢,接过一块豆沙的,小口小口地吃着,甜糯的滋味在口中化开,让她微微眯起了眼睛,像一只被顺了毛的猫。

苏灵汐选的则是那块流心奶黄,她吃相依旧斯文,但微微扬起的眉梢似乎也表示了对这味道的认可。

陈砚拿着那块象征“团圆”的莲蓉蛋黄月饼,却没有立刻吃。

她靠在冰凉的亭柱上,目光缓缓掠过身边三人——

夏知予正豪迈地咬着五仁月饼,腮帮子塞得鼓鼓囊囊,还在含糊不清地说着演出时某个差点出糗的细节,引得江珩抿嘴轻笑;苏灵汐安静地品尝着月饼,偶尔,她的目光会不经意地落在一旁小口吃着月饼、脸颊微鼓的江珩身上,停留片刻,才缓缓移开,看向亭外荡漾着月影的池水,眼神依旧难以捉摸。

一种奇异的、平静的暖流,悄然漫过陈砚的心田。没有尖锐的占有欲,没有灼人的嫉妒,也没有沉重的负担。

只有此刻,月光,池水,甜香的月饼,和身边这三个与她共同完成了一场盛大幻梦的同伴。

她低头,轻轻咬了一口手中的月饼。莲蓉的细腻清甜与蛋黄的咸香丰腴在口中交融,形成一种恰到好处的圆满滋味。

也许……这样的“团圆”,也很好。

她抬起头,望向夜空中那轮真正意义上的、圆满无缺的明月。

月光温柔地洒落,笼罩着亭中的四个少女,也笼罩着她们脚下这条刚刚开始、尚不明朗,却似乎不再那么孤单的道路。

今夜,广寒宫的故事在掌声中落幕。

而属于她们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写下第一个温暖的注脚。

今年吃了麻辣小龙虾馅的月饼。

本篇是平行线,在这个时空里,她们不需要经历那些沉痛的过往,陈砚的疯狂与偏执也相对弱了许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中秋特辑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道姑小王妃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当她向我走来
连载中浇灭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