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 3 章

李昭昭回到御书房后,并未立刻召见苏仲衡和程毅,而是先留下了阿杏,语气冷淡地吩咐道:“告诉程卿,朕不想听到任何拖延之词。刑部赵廷主办此案,朕已然允准。但朕希望程卿能好生监督,若有任何纰漏,第一时间向朕禀报。”

她又停顿一下,接着说道:“赵廷若敢玩弄权术,朕会亲自处置。”

她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冷峻的目光扫过阿杏,仿佛透过她直达远方的程怀德。

阿杏领命退下,她的神色如往常一般沉稳,未曾露出丝毫惊讶或慌乱。她微微一顿,仿佛在权衡措辞,随后躬身一礼,低声道:“陛下放心,奴婢定当传达妥当。”

李昭昭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心中一丝波澜未起。阿杏向来寡言少语,却极为可靠,从不多问,也不会轻易流露情绪。她知道,这句话传到程怀德耳中,定能起到该有的作用——明面上配合赵廷,暗地里帮她盯着他。

片刻后,丞相苏仲衡与兵部尚书程毅双双入殿,拱手行礼。

“陛下召臣等前来,不知有何吩咐?”苏仲衡微微低头,语调平稳,听不出情绪。程毅则站得笔直,神色严肃,目光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李昭昭。

李昭昭的目光在两人身上扫过,眼底幽深难测。沈怀庭的死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搅乱了原本平稳的朝堂。她需要借此机会,看清这两位权臣在风雨中的真正立场。

苏仲衡微微垂眸,袖中的手指缓缓摩挲,脸上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神色,仿佛沈怀庭的死对他而言不过是政坛上的寻常变故。然而李昭昭清楚,自己的这位表舅,他从不会真正无动于衷,尤其是在这种关键时刻。他作为文官之首,向来支持她的改革,但李昭昭并未天真地相信他的忠诚毫无保留。他惯于游走在风暴边缘,既不与旧势力彻底决裂,也不让自己轻易被卷入漩涡。他谨慎地隐藏着真实情绪,甚至刻意回避她的目光,显然在权衡利弊。

相比之下,一向稳重的程毅神色复杂。他站得笔直,目光锐利,似乎在暗暗打量着什么。尽管他刻意保持镇定,李昭昭仍然捕捉到了他微不可察的拳头收紧又松开的动作。这份克制,不是单纯的恭敬,而是代表着他在思索对策,甚至在权衡自己的立场。

李昭昭抬眸,心中已有计较。今日这一谈,便能分辨二人是选择辅佐她稳固江山,还是在暗中蓄势待发,伺机而动。

她轻叹一口气,语气带着几分沉重:“肃国公一死,朕夜不能寐。”

此言一出,二人皆是微微一愣。程毅眼神微动,苏仲衡则不动声色,只是微微垂眸,等待李昭昭继续说下去。

“朕登基不过一年,如今正是巩固朝纲之时。肃国公是朕最倚重的股肱之臣,他在军中的威望,天下皆知。如今他突遭不测,军中浮躁,朝堂震动,朕若无二位相助,如何能镇住这局势?”

她停顿片刻,语气微微放缓,带着几分信任与试探:“苏卿,程卿,朕如今最需要的,就是你们的支持。若连二位都不愿助朕,朕这一身帝袍,又有何用?”

她这番话,既是示弱,又是试探,更是一次深思熟虑的布局。

李昭昭垂下眼帘,掩去目光中的冷意,手掌缓缓放在龙案之上,仿佛随意地拂过表面的纹理。

苏仲衡一贯审慎,惯于隐忍。他的沉默,是在评估她的底牌,还是在衡量自己的立场?他的手指缓缓收拢,藏在袖中的动作虽微,却未能逃过她的眼睛。程毅虽是纯臣,但军权易主,最易引发权力真空,他会不会因此生出别样心思?他刚才眉头的轻微蹙起,意味深长。

她要的,不是空泛的表态,而是确认他们究竟是顺水推舟,还是暗藏私心,盘算着自己的路数。

二人的反应,才是她真正关注的。

苏仲衡听完,神色仍然平静,眼底深处却闪过一丝思索。他拱手道:“陛下言重了,陛下乃天命所归,臣等皆是陛下的臣子,怎敢不效忠?”

话说得四平八稳,既表态忠诚,却又留了一丝回旋余地。他并未提及沈怀庭的死,也没有主动表露自己的态度。

程毅则微微皱眉,沉默片刻后才开口,声音低沉:“陛下……国公之死,军中确实震动不小。将士们皆知肃国公忠心不二,如今他突然暴毙,许多人心中难免存疑。若此事不查清楚,军中士气必然受损。”

言下之意再明显不过——军方对沈怀庭的死因亦存疑,李昭昭必须给他们一个交代,否则军心难稳。

李昭昭轻轻吐出一口气,神色间透着几分无奈,目光却依旧凌厉。:“朕今年不过二十四,初登大宝未满两年,虽贵为天子,但面对这朝堂,仍觉势单力薄。”

她顿了顿,目光在苏仲衡与程毅之间流转,语气更显真诚:“二位皆是朕所倚重之臣,朕此刻的帝位,离不开你们的辅佐。”

她的神色微微一顿,似带怅然,又藏着深意:“更何况……沈国公,不仅是朕一直视为最重要的辅臣。”

她的目光微微闪动,语调带着几分犹豫与不安,但那抹犹豫似乎带着刻意:“朕……朕本也曾将他视作皇夫的人选。”她的声音不疾不徐,仿佛只是随意提及。李昭昭没有再多言,而是缓缓垂眸,指尖轻触扶手,仿佛漫不经心地拂过纹理。她的沉默是一种无声的暗示,她知道,这两人心中自有计较。

肃国公在时,军方尚可稳固,如今权势平衡被打破,未来将如何变化,取决于谁能率先掌握局势。这句话就像一枚落入湖心的石子,虽未掀起波澜,却已让暗流悄然翻涌。

此话一出,大殿陷入死寂,连烛火都仿佛微微一滞。李昭昭的目光掠过二人,表面平静,实则暗自观察他们的第一反应。她知道,这个时机透露此事,既是一次风险,也是一次试探,看看他们是否会因为这个突如其来的信息流露出不该有的情绪,亦或是露出破绽。

李昭昭心中翻涌着深思。她清楚,沈怀庭的名字,依旧是军中的一道屏障。他的死,不仅仅是朝堂上的波澜,更是军心的不安定因素。

她缓缓吐出一口气,若世人知晓她曾有意立沈怀庭为皇夫,那些蠢蠢欲动的目光,是否会因忌惮而稍作收敛?又或者,这个消息,会成为某些人的筹码,引发更深层的角力?她需要的不只是同情,而是一次震慑,一次让人不敢轻举妄动的机会。

她的目光掠过苏仲衡与程毅,语气中夹杂着一些伤感和遗憾,却总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试探:“若他还在……朕也不会如此费心。”

她垂眸,衣袖微微一动,似是无意调整姿势,实则心思翻涌。大殿内的气氛仿佛在她的话语落下后骤然沉寂,连烛火的跳跃都变得缓慢。她未曾抬眼,却能感受到空气中的一丝僵滞,仿佛所有人的呼吸都在那一瞬间放缓。

此言一出,苏仲衡与程毅的表情皆是一变。

苏仲衡虽微微睁大双眼,但转瞬恢复平静,垂眸沉思,指尖轻敲着袖口,仿佛在衡量这句话背后的深意。

程毅则神色一震,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随后拱手,语气沉重:“陛下……这件事,军中并无传闻,敢问陛下,是何时所定之意?”

李昭昭眸光微敛,声音放得更轻了一些,却更显真诚:“朕并未向任何人明言。但肃国公对朕忠心耿耿,他若在位,军便可稳如磐石,朝堂之中,亦无人可轻易撼动朕的根基。”

“朕不是感情用事,不会因一己私情而决定国事。而怀庭他……朕从未怀疑过肃国公对朕的忠诚。”

她微微摇头,目光略带怅然:“如今他突然离世,朕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位良臣,更是一位最信任的伙伴。军中如今未定,朝堂之上也已生乱。朕此刻能依靠的,唯有二位。”

苏仲衡听完,终于缓缓抬起头,目光在李昭昭身上停留片刻,像是在衡量什么。他的神色依旧沉稳,目光微敛,指尖在袖中缓缓摩挲,仿佛在思索如何回应。他素来谨慎,从不轻易表态,此刻的沉默并非犹豫,而是考量这番话背后的意图。李昭昭心中了然,这位表舅果然如她所料,谨慎如常,不会贸然承诺,也不会轻易拒绝。他的每一次表态,必然是在权衡得失后做出的最优选择,而非出于真正的忠诚。可即便如此,他仍算得上是个好官,至少在朝堂风雨飘摇之际,他不会主动兴风作浪,而是选择站在最稳固的立场,确保朝政不会轻易倾覆。

李昭昭明白,她的示弱,起效了。

他拱手,语气比先前更坚定了一些:“陛下之言,臣记下了。臣明白,沈国公之死,非同小可。若此案不明,军心不稳,朝政不宁,陛下难以安心执政。陛下放心,臣必尽全力辅佐,助陛下平定风波。”

李昭昭微微颔首,知道他已经表态支持自己了。

程毅沉默,眉头微蹙,眼中浮现思索。他不仅要考虑军方的立场,也在掂量自己的处境——是该顺势而为,还是按兵不动,静观其变?最终,他拱手,低声说道:“陛下,军中将士皆忠于沈国公,如今他忽然身亡,许多将领心生不安。但军心仍在,若陛下能妥善安置沈国公的遗部,给将士们一个交代,臣相信,军中必然会继续效忠陛下。”

李昭昭微微颔首,表面上波澜不惊,实则心中已经飞速权衡利弊。

她早有预判,沈怀庭骤然离世,军方势必动荡,若无人迅速安抚,局势难测。但她也清楚,若直接任命接替者,难免引人非议,甚至可能遭受反弹。

她缓缓抬眸,眼神微微收紧,语气平静,却透着不易察觉的考量:“程卿,你可有推荐的人选?还是……你愿暂代沈国公之责,替朕分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狩心游戏

神降(全息)

经年烈酒

顶A校草的阴郁beta室友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登基后,朕的未婚夫没了
连载中红心Sh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