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同桌风波

傍晚的斜阳把实验中学的教学楼染成暖金色,三楼自习室的玻璃窗敞开着,偶尔有几片梧桐叶打着旋飘进来,落在沈桉摊开的物理练习册上。

“又卡壳了?”

许淮的声音从对面传来,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笑意。他指尖捏着一支黑色水笔,笔尾轻轻点了点沈桉面前那道受力分析题,“先画受力示意图,把重力、支持力、摩擦力标清楚,别着急算。”

沈桉抬头,鼻尖因为刚才的专注微微泛红,她把那片梧桐叶捡起来,夹进练习册的扉页里,才吐了吐舌头:“我总搞不清静摩擦力的方向,明明看着挺简单的……”

她的物理成绩不算差,但遇到这种需要“脑补”物体受力状态的题目,就总像隔着一层雾。上次月考,一道传送带相关的受力分析题,直接让她扣掉了五分,也成了她主动找许淮补物理的契机——毕竟整个高二,除了老师,也就许淮能把物理题讲得像说故事一样明白。

许淮没说话,只是把自己的草稿纸推了过来。纸上画着一个简单的传送带示意图,不同方向的力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旁边还写着几行小字:“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看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比如人站在传送带上,传送带想带着人走,人想‘偷懒’,所以摩擦力拉着人往前。”

“用生活例子类比?”沈桉眼睛亮了,“我之前听老师讲‘相对运动趋势’,总觉得像在背绕口令,你这么一说,我好像突然懂了!”

她拿起笔,照着许淮的思路重新画图,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许淮坐在对面,没再说话,只是安静地翻着沈桉之前的物理错题本——那本蓝色封皮的错题本上,每道错题旁边都用红笔写着错误原因,甚至还贴着小便利贴,写着“下次要注意XX”,看得出来她是真的在用心学,只是缺个打通“任督二脉”的人。

“好了!”大概五分钟后,沈桉把练习册推过去,语气里带着点小雀跃,“你看这样对不对?静摩擦力方向和传送带运动方向一致,因为物体有向后滑的趋势,所以摩擦力向前拉它!”

许淮低头看了一眼,笔尖在图上圈了个圈:“没错,这次受力分析全对了。不过这里——”他指了指题目里的“匀速运动”,“匀速状态下合力为零,所以摩擦力和重力的分力相等,这点别忘了写在解题步骤里,老师批卷会看细节。”

“知道啦!”沈桉赶紧在旁边补了一行字,又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快七点了,该换我帮你看作文了。你上次说,议论文总被老师说‘论点散’,是吧?”

许淮闻言,从书包里拿出作文本,耳根难得有点泛红。他的物理、数学几乎每次都是年级前三,但语文作文却总像“瘸腿”——不是论据找不准,就是论点东拉西扯,上次写《谈坚持》,居然把司马迁和爱迪生混在一个段落里,被语文老师批“逻辑混乱,缺乏层次感”。

沈桉接过作文本,先翻到老师的评语那一页,逐字逐句看了一遍,又把许淮的作文读了一遍。她读得很轻,嘴唇微微动着,遇到不通顺的句子,会停下来用笔做个标记。

“你看这里。”等读完,沈桉把作文本摊在两人中间,指着第二段,“你写‘坚持能让人成功’,然后举了司马迁写《史记》的例子,接着又突然说‘爱迪生发明电灯也靠坚持’——这两个例子都是讲坚持,但司马迁是‘逆境中的坚持’,爱迪生是‘失败后的坚持’,你没把它们分类,就显得论点散了。”

她一边说,一边从笔袋里拿出一支红色的荧光笔,在作文上画了两条线:“我们可以把论点拆成两个分论点:第一,坚持能让人突破逆境;第二,坚持能让人攻克难题。然后把司马迁的例子放在第一个分论点里,爱迪生的放在第二个里,这样逻辑就清晰了。”

许淮凑过去看,沈桉的字很清秀,荧光笔的痕迹画得很轻,没遮住原来的字迹。她还在作文结尾处写了一行小字:“可以加一句总结,比如‘坚持不是单一的咬牙硬扛,而是根据不同困境调整方向的智慧’,这样能升华主题。”

“原来如此。”许淮恍然大悟,“我之前总觉得只要例子够多,作文就不会差,没想到还要给例子‘分类’。”

“语文和物理不一样呀。”沈桉笑了,“物理靠公式和逻辑推导,语文靠思路和情感共鸣。就像你帮我补物理时会用生活例子,我帮你补语文,也要找让论点‘立得住’的方法。”

她从书包里拿出一本《议论文素材大全》,翻到“坚持”那一页,上面贴着很多便利贴:“你看,我把素材按‘逆境坚持’‘梦想坚持’‘科学坚持’分了类,下次写作文时,直接找对应类别的素材,就不会乱了。”

许淮看着那些便利贴,上面不仅有素材名称,还有关键句子的摘抄,甚至标注了“适合开头”“适合结尾”。他突然想起,上次沈桉帮同桌改作文时,也是这样细致——原来她帮人补语文,不是随便说说,而是真的会把自己的方法分享出来。

“我试试。”许淮拿起笔,按照沈桉说的,重新列了作文提纲。沈桉坐在对面,没打扰他,只是安静地翻看物理练习册,偶尔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在旁边画个小问号,等许淮写完再问。

窗外的天渐渐黑了,自习室里的同学陆续走了,只剩下他们两个人。走廊里的路灯亮了,暖黄色的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落在两人的书本上,形成一片柔和的光斑。

“写好了。”大概半小时后,许淮把提纲推过去。沈桉凑过来,认真地看了起来,时不时点头:“这个分论点列得很好!你看,‘科学坚持’这里,除了爱迪生,还可以加一个袁隆平爷爷研究杂交水稻的例子,他研究了几十年,更能体现‘长期坚持’,比只举一个例子更有说服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貂珰

橘涂十一日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
等你拿下我
连载中晚舟淼淼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