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清晨,天还没完全亮,我家的门铃就响了。打开门,昭光站在门外,裹着厚厚的围巾,手里还提着两个热乎乎的饭团。
“早安!”他笑容灿烂,“这是若初他们做的,说是庆祝乔迁之喜。”
我接过饭团,米粒还冒着热气。“他们起得真早。”
“可不是嘛,”昭光跟着我进屋,“云舒五点半就起来读书了,淮叶在制定新学期计划,若初在做早餐。我感觉我们这学期要被卷死了。”
母亲从厨房探出头来,笑着招呼:“昭光来啦?一起吃早饭吧。”
“不用了阿姨,我吃过了。”昭光晃晃手里的另一个饭团,“这是给顾影带的。”
这时,窗外传来蓝若初的喊声:“快点啦!要迟到了!”
从我家阳台望出去,隔壁三楼的三扇窗户都亮着灯。
蓝若初正站在阳台上朝我们挥手,江云舒和林淮叶也出现在她身后。
五分钟后,我们五个人已经走在上学的路上。冬日的晨雾还没完全散去,路灯在雾气中晕开温暖的光圈。
“感觉好奇妙。”江云舒轻声说,“以前都是我一个人走这条路。”
林淮叶推了推眼镜:“从效率角度来说,集体行动确实更节省时间。”
蓝若初蹦跳着走在最前面:“而且更有意思!”
昭光和我并肩走在最后。他轻声说:“这样真好,是不是?”
我点点头。确实很好,好得像是做梦。
走进教室,暖气和嘈杂的说话声扑面而来。同学们看到我们五个一起进来,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你们约好了一起来?”班长好奇地问。
蓝若初得意地笑了:“我们现在住在一起!”
这个消息很快在班里传开了。课间时,不断有同学过来打听详情。
“真羡慕你们啊,”一个女生感叹,“可以和朋友住在一起。”
昭光拍拍我的肩:“主要是为了方便学习。”
但我知道,不只是为了学习。那种推开门就能看到朋友的温暖,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放学后,我们照例一起去图书馆。不同的是,现在我们可以一起回家。
“今晚要不要来我们这里学习?”蓝若初提议,“我们收拾出了一间书房。”
林淮叶补充:“我统计过,书桌足够五个人同时使用。”
江云舒小声说:“我奶奶寄了些老家的特产,大家可以尝尝。”
昭光立刻举手:“我赞成!”
于是那天晚上,我第一次踏进了他们的“共同之家”。
书房果然如林淮叶所说,宽敞明亮,五张书桌排成一排,书架上已经摆满了各自的参考书。
“我们制定了学习计划。”林淮叶拿出一张时间表,“每天晚上七点到九点是集体学习时间。”
昭光凑过去看:“哇,连休息时间都规划好了?”
“当然。”林淮叶推推眼镜,“科学的时间管理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我们各自坐下开始学习。书房里很安静,只有翻书和写字的声音。
偶尔有人遇到难题,只需轻轻敲敲桌子,其他人就会凑过来一起讨论。
“这道题……”江云舒皱着眉头,“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我凑过去看:“这是上周竞赛班讲过的类型。”
蓝若初也放下笔:“让我看看,啊,我想起来了!”
昭光笑着摇头:“你们理科生的对话我真听不懂。”
学习间隙,蓝若初端来了热牛奶和江云舒奶奶寄来的特产糕点。
我们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短暂的休息时光。
“感觉像回到了暑假的特训。”江云舒说,“不过这次是长期的。”
林淮叶认真地说:“根据我的计算,如果我们保持这个学习效率,期末全班前五名应该都是我们的。”
昭光碰碰我的手臂:“听见没?我们要包揽前五名呢。”
窗外,夜色渐深,隔壁楼的灯光一盏盏亮起。从书房的窗户看出去,正好能看到我家的阳台。
“时间不早了,”我站起身,“该回去了。”
昭光也跟着站起来:“我送你。”
其实只有几步路,根本不需要送。但我们还是慢慢走着,享受着冬夜清冷的空气。
“这学期一定会很精彩。”昭光轻声说。
我点点头。有他们在身边,每一天都很精彩。
回到家,母亲还在等我。她笑着问:“在新房子学习得怎么样?”
“很好。”我说,“很温暖。”
不只是房间的温暖,更是那种被友情包围的温暖。从独自一人到五人同行,这条路,因为有了他们的陪伴,而变得格外明亮。
躺在床上,我看见手机屏幕亮起,是昭光发来的消息:
「明天早上老时间见?」
「好。」
简单的对话,却让心里暖暖的。我知道,从今往后的每一个明天,都会因为有了他们的陪伴,而值得期待。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