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段长卿

“十三爷,我……”石二气咻咻地,却没有再说什么。

再过一会,“吱呀”的摇橹声响起,旁边那条船渐行渐远。

段长卿心头大喜,万没料到还能如此峰回路转。片刻之后,便听到顾十三与石二公子等人踏上了自己潜伏的这艘船。

虽然她知道顾十三身手一般,石二又是个好赌的绣花枕头,但仍不敢有丝毫大意,屏息敛气,匍匐在船底。

船只慢慢划动,随着“哗哗”的水声,层层波澜自船边漾开,头顶之人的声音清晰地传入耳中。

“张忠实一介莽夫,二公子没必要拿宝玉去碰他那块臭茅石。千金之子,不坐垂堂嘛。”顾十三的声音很有说服力。

“若不是看在十三郎你的面子,我今天非削了他不可。金风寨想和我们凤林谷斗,白日做梦!”

“是是是,石老爷子威名赫赫,三十六寨素来以他马首是瞻。”顾十三叹道,“只是侯爷羁留京都,常年不在熙州,九哥他又……唉,未免委屈二公子了!”

“还是十三郎你最明白事理。我此次前来,家父也曾叮嘱,到了熙州,多与十三郎结交。待会若张蛮子无理攀咬,还请十三郎能为我家主持公道。”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喏,二公子,这就是我说的那块石头,您是行家,给掌个眼。”

“哎呦,十三郎,你从哪里得来的这宝贝?”石二公子虽然武功稀松,但对纨绔子弟的各式玩意儿却是行家里手,一眼看出顾十三的这块石头并非凡品,立马两眼放光。两人便絮絮叨叨地说起了鉴石。

段长卿本欲从二人谈话中打探更多消息,不料两人却只顾谈论石头,再也没提起前事。段长卿气闷不已,暗骂石二真真是个没心没肺的草包。

****

熙州地处端国西部边陲,城中驻军常年达八万之众,营房逼仄、水源短缺。约六十年前,当时的顾家家主见城西有一眼泉水,常年涌水不绝,便征上万民伕,围着这眼清泉挖出了一个平澜池,蓄水为湖,供应几座兵营的用水。

顾家又在平澜池中建了一座临渊阁,掌控水闸机关,并将当年横山各蕃寨拥举顾氏为首领、归顺端朝的铁券盟书供奉在阁内,所以,之后每一年的蕃寨大会也都在临渊阁召开。

大约小半个时辰,船停在了临渊阁前。待众人离船登阁,水面恢复平静,连船板缝隙中透进来的光都黯淡了几分,段长卿这才轻轻转动了下身体。她透过缝隙打量着眼前的临渊阁,心中也不禁佩服顾氏当年手笔之老辣。

在端国与凉国数十年的争斗之中,熙州仅有一次失守。那是在九年前,顾显阵亡,顾宣败走河套,西凉六万兵马长驱直入熙州城,不到三天便控制住了局势,唯一没有攻下的,就是这座临渊阁。

当时,西路军主力皆撤出城中,唯独顾九没有走。他带着三百名麟风营士兵退守到这临渊阁,不管凉军是舟渡还是泅泳,都死在了他们的箭矢之下。一品堂的高手倾巢出动,也奈何不了一个顾九。

那半个月,让西凉的士兵后来提起顾九便寒了胆。

最终,顾九利用水阁中的机关切断了几座兵营的用水,不仅如此,水闸一落,连城中余下的几眼水井都日渐干涸。当时城中缺水,城外是顾宣疯狂的反扑,凉军无奈,最终只得退出了熙州城。

一次谋划多年、付出了西凉无数生命与鲜血的东伐,便止步在这座临渊阁前。

段长卿心中有淡淡的冷笑。

当年都要成亲了,顾宣也没有告诉她这临渊阁的秘密。

致使凉军最后功败垂成。

若早知临渊阁如此重要,她断不会让顾九逃到这里,绝地反击。

凉军当年若是能在熙州站稳脚跟,父亲又何需再与王后虚与委蛇,凉国朝廷又何至于现在这般社稷危艰,腐臭靡乱?

不知何处飞来的水鸟“哇”声大叫,打断了段长卿的沉思。她见四周并无士兵巡防,便轻轻顶开一块船板,如狸猫般钻了出来。

因顾九在阁内,且三十六寨使节中不乏高手,她不敢大意,将身形隐在最黑暗的地方,一寸一寸地往二楼攀援。

隐隐听得一楼的众人开始争吵起来,嗓门最大的是张忠实,尖细的声音是石二公子,顾十三似在两边劝解,却始终没有听到顾九出声。再过得一会,叫骂声鼎沸起来,间或有“呛啷”的瓷器落地破碎之声,看来已经动上了手。

段长卿暗道“天佑我也”,趁着声音嘈杂,推开二楼的窗户,如乳燕般轻盈地翻入屋内。

临渊阁的一楼供奉着铁券盟书,二楼则是收藏文书案牍的地方。这里最隐秘的暗格内藏着的,正是《熙州水工图》。

这本图册,不但记录了熙州城中每条暗渠水道的布置,更有着临渊阁中央水闸的机关图,只有找到这本图册,再攻熙州,凉军才有必胜的把握。

九年来,段长卿日思夜想的,便是如何拿到这本图册。

她将顾显、顾宣和顾九当年说过的每一句话,都在心中掰开了、揉碎了想,终于猜到,《熙州水工图》就在这临渊阁的二楼。

正因为此,才有了她此番重返熙州的冒险之行。

****

段长卿摸到屋子东面,只见靠墙立着一个不大的博古架,上面除了放着一些卷轴之外,在格子中间还偶尔放着一些竹木或土陶制成的小雕像。段长卿在黑暗中眯起双眼辨认了一下,从第三行第六个格子内拿起一个土陶制成的小胖娃娃,轻轻用力,掰开陶雕的底部,从里面取出一本册子,展开后就着微薄的月光一看,嘴角轻轻一勾,心头一片狂喜。她将卷轴小心地用防水油布包好,放入随身带着的一个铁匣子内,又将铁匣系紧在腰间。

楼下仍在争吵,但声音明显低了下来。段长卿侧耳凝神一听,只隐隐约约听到“琵琶川……突厥……”等字眼,她想起近二十年前的那桩公案,心中无比好奇,但也知此刻不宜冒险窃听,万一被顾九警觉,那就功亏一篑。她掠出窗户,过雪无痕般落在地面,又悄无声息地回到了船上。

她刚刚躲回原处,便听得阁内吵闹声大盛,不一会儿,阁门被大力拉开,有人从里面冲出来,跳到船上,大叫道:“十三郎!休怪石某不给你面子,今夜之事,我凤林谷必不肯善了!”

一群人涌了出来,有人破口大骂,有人上船来劝石二公子,还有人在旁风言风语。

嘈杂声中,顾九那永远冷定的声音在岸边不急不缓地响起:“既是这样,石二公子且回会馆住下,待张寨主所说的人证到了之后,再请各部重回临渊阁,在祖先的铁券盟书前将这桩陈年旧案查清楚。”

顾九声音不高,但在众人的吵闹声中却字字清楚入耳。

张忠实还在跳脚大骂:“别以为你们做下那伤天害理的事,就没人知道了!”

顾十三劝慰了他几句,又跳上船来,笑道:“二公子,我送送你。”

浆橹划破水面,石二公子在船上仍对张忠实骂不绝口,顾十三百般劝解,又把那块石头送了给他,他方才消了气。待船只靠岸,段长卿听得顾十三对岸边巡防的士兵亲切笑道:“今晚加的菜怎么样?伙头可答应了我的。”

士兵们笑道:“多谢十三爷!”

船上诸人纷纷下船,不多时,外面恢复一片宁静,又只能间或听到巡防士兵的橐橐靴声了。

段长卿再未料到今夜之事竟是如此顺利,她摸了摸胸前的铁匣,心中千回百转,思量着方才在阁中听到的片语只言,觉得上天都在襄助自己,三十六寨为了琵琶川的公案起了内讧,岂不是西凉大军挥兵东进的大好时机?

这回,她要和顾宣做一个彻底的了断。

大顾开始收网!

小剧透 小撒糖:其华最后改名为折小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5章 段长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东风顾
连载中箫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