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白首约(下)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道:“实在周转不灵时,老太爷便会暗许部分弟兄出境,寻个借口挑起战事,将凉国的城镇洗劫一番,然后再与凉人和谈,休止干戈。对朝廷上报,只说是凉人轻启边衅,西路军被迫还击,阻敌于横山之西。从凉人那里抢来的东西自然不曾上缴,朝廷那边还会有犒赏赐下来……”

顾云臻何曾听过这些,不由瞠目结舌。

“侯爷接掌西路军后,想对这种痼疾进行革新,奈何一直与凉国人纠战,腾不出精力。直到公子接手,这样的事情也还在军中继续。几十年下来,算一算,用这种方式累积的钱财,怕有上千万贯了。”

顾云臻的酒霎时醒了大半,惊呼道:“上千万贯?”

“是。”顾六点头,“这笔钱,侯爷存在通和钱庄,并下了严令:不到西路军生死存亡的时候不得启用,而且这笔钱只能用在弟兄们身上。侯爷手上没有动用,公子接掌纪阳侯府以来也没有动用过。但是上个月,三哥无意中得知,那一千万贯被取出了三百万贯。按通和钱庄的规矩,他们只认章不认人,提钱的印章,只有公子才知道收在哪里。”

顾云臻忙道:“小叔叔定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急用,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如果真是一时急用,那就好,怕就怕……”顾六咬了咬牙,恨声道,“怕就怕小侯爷袭位在即,公子另有打算!”

顾云臻猛地站起来,喝道:“六叔!”

顾六跪了下来:“小侯爷,六叔知道今天说的这些话你可能接受不了。可六叔问心无愧,即使日后去了九泉之下,见到侯爷,六叔还是这么说。小侯爷可知,此番圣上命西路军裁军三万,再撤回五万至陇南开荒屯田,初步拟定的名单,裁撤的全是侯爷的亲信部下!”

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到顾云臻面前:“这是三哥的信。这几年,三哥处处受顾九掣肘,军中大事不得与闻。兄弟们也屡遭排挤,死的死、散的散,他们早有想法要把这些事情向您禀报,奈何小侯爷您尚未成年,一直处于公子的监护之下,大伙等闲都见不着。六叔我明日就要回熙州,若再不让您知道真相,只怕……”

顾云臻握着信,感觉像握着一个烫手的山芋,忙丢在桌子上,烦躁道:“小叔叔根本不是那样的人!今日进宫,圣上还说了,让他先带我两年,趁这两年我熟悉军中事务,堪当重任了,十八岁时便可正式袭爵。”

顾六冷笑道:“若不是今日圣上这般说,我也不敢来和小侯爷讲这些话。御旨是发了,但这两年之中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谁也不可预料!毕竟长房只您一人,其余几房的几位爷走得早,没有留下骨血。若您有个好歹,公子便可名正言顺地把这个纪阳侯永远当下去!”

顾云臻拍桌而起,怒视着顾六:“你——”

顾六却毫不畏惧地与他对望。顾云臻心中一软,坐下来,道:“六叔,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可是这样的话,我不希望再听到第二次。”

顾六沉默许久,低头道:“是,是六叔造次。”

他默默向顾云臻行了一礼,转身离开。可走到门口,他又忽然回头,轻声道:“小侯爷,我今日说得再多,你也不会相信。我只盼着你能寻个机会,到熙州走一趟,看看那些被公子使手段逐出军中的弟兄们过的是什么日子。他们当年随着侯爷出生入死,哪个身上不曾受过伤?哪个不曾杀过百八十个凉国兵?他们可都是你的叔伯啊!”

顾六离开后,顾云臻的酒彻底地醒了。他心乱如麻地坐在桌前,最终还是将顾三的信展开看了,看过之后更觉心烦,再想起顾六临走前说的最后一句话,终于忍不住悄悄出了顾府,往城西去寻韩全。

然而深巷破屋之中空空荡荡,顾云臻寻遍屋前屋后,一个人影也无,他心中疑云渐重,一个念头盘旋在脑海,挥之不去,再也按捺不住,策马出了光化门,直奔顾显陵墓所在之处。

****

入夜时分,顾府的灯渐次亮起。巡夜的麒风营军卫正在俯仰轩外换班,忽见自家小侯爷走了过来。他脚步匆匆,眉头皱起,仿佛正被什么很难决断的事情困扰着。

麒风营副统领曹翙忙迎了上去,笑道:“小侯爷要见侯爷?属下这就为您通……”

话语未落,顾云臻已擦身而过,浑然没有理睬他。曹翙匆匆一瞥间,见顾云臻手中似是紧紧地攥着什么东西,他不敢追上去,示意军卫们远远散开。

顾云臻匆匆进了月洞门,可是,看到窗后那盏橘黄色灯光的一瞬间,他又停住了脚步。

屋内,顾宣正披衣坐在灯下,下笔如飞地写着什么。过去的五年,顾云臻每次只要看到顾宣这般静静地写字,心中便会特别地踏实,仿佛他那修峻的身躯可以挡住外面的漫天风雨。可这一刻,他凝望着他清瘦了许多的侧面,忽然觉得有一种淡淡的陌生感横亘在了二人之间。

自回到京都以后,顾云臻满心想着要向顾宣开口欲娶其华为妻,然而此时此刻,他攥着手中的东西,又想起顾三的那封信,竟再也没有勇气如往常一样走进去。

踌躇良久,他还是转身走开了,这一走便走到了居仁堂外。这里是顾府的正堂,“居仁堂”三字是太宗亲题,取居安思危、仁勇无双之意。虽年代久远,因为每日擦拭,匾额仍是焕然如新,尤其那三个字更是殷红如血,仿佛就要从匾额上蜿蜒流淌下来。

顾七隔着支开的窗户,遥遥望见顾云臻转身而去,奇道:“小侯爷怎么不进来?”顾宣蘸了墨,手腕一旋,写下最后的落款,淡淡道:“小孩子大了,就会有自己的主意。”

“圣上今日这番作态,究竟是何用意?”

顾宣取过案边的帕子擦手,冷笑道:“有人见狼崽子老长不大,便急着替它磨利爪子。可惜爪子磨得再利,终究还是一头羊。”

顾七耸了耸肩:“也未必不是好事,圣上有扶助小侯爷之心,至少这两年不会再急着对您下黑手。”

“也许吧。”顾宣轻哂一声,又问道,“青霞山那边可盯紧了?”

“侯爷放心,派的都是得力的兄弟。对方也只是暗中盯着,没有什么动静,那位沈姑娘似乎并无察觉。”

顾七离去后,顾宣也睡不着,索性披上袍子,在府内慢慢踱步。走到居仁堂前,远远见顾云臻正仰头看着那牌匾,顾宣便站在树下,默默地注视着他的身影。

天已经黑透了,居仁堂廊下点着两盏琉璃灯,灯上绘着工笔山水,灯光投在顾云臻韶秀的面容上,摇摇曳曳,令少年明朗的眼眸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

顾宣记得,“居仁堂”这三个字还是自己教给他念的。那时顾云臻只有三岁,顾宣抱着他,指着牌匾上的字说:“云臻,来,跟小叔叔念:居——仁——堂。”顾云臻小时候有点大舌头,结果念成了“鸡银堂”,阖府之人笑了半个月。

顾夫人和顾显说起此事时,忧心忡忡:“阿宣三岁时便会背诗经,云臻和他比,会不会太笨了一些?”顾显说:“笨不要紧,只要不游手好闲,不为非作歹就好。”

十多年过去,顾云臻倒是长成了既不游手好闲,也不为非作歹的乖巧孩子,只独独少了顾家儿郎骨子里的杀伐决断、坚毅隐忍,更少了朝堂争斗中所需要的那份手段和心机。

****

一年一度的春狩是朝中大事,围场设在京都以西二百余里地的云州。本朝开国以来胡风颇盛,所以往往狩猎之时,皇帝会允许贵戚家成年的小娘子们随行。皇帝出京时,车马煊赫,旌旗招展,加上许多难得出京的小娘子总忍不住从马车中探头出来透一透气,真是桃红李艳,美不胜收,连拂过原野的风都带上了几分旖旎之意。

顾宣秉袭武将传统,轻袍带弓,随侍在帝君左右。嘉和在前面的鸾车中坐不住,嚷着要骑马。皇帝怜她不日就要远嫁,索性命顾宣陪在公主鸾车旁。

顾云臻却从早上起就为身上那套二品侯爵的服饰感到不自在。衣袍是宫中连夜赶制,清晨送过来的。他一穿上便换了个人似的,气势威严,赢得满堂喝彩。顾夫人看在眼里,仿若见到亡夫,不禁又悲又喜。顾云臻却觉得浑身不自在,待出了府,发现顾宣未着爵服,只是轻袍缓带,更觉浑身上下如有虱子在咬。可此时狩猎大军已近出发,他只得怏怏地跟在帝君仪驾后面。

直到经过青霞山时,他才精神一振,频频转头看向那绿绿葱葱的山峦,不知不觉便落下了一大截。

顾十八催马过来,讶道:“公子,你在看什么?”

顾云臻明知看不到其华的身影,却还是抱着一丝希望,直到青霞山在视线中变成淡淡的灰影,他才怅然叹了口气。

他却不知道,其华这日上午被小胖拖着来看热闹。她远远站在围观的人群中,看着狩猎的队伍经过,看着那面绣着“纪阳”二字的深紫色旗帜下,他穿着与苏理廷相似的服饰,骑着踏雪名驹,身边亲随簇拥,威仪赫赫,吸引了无数少女的目光。

她看着他远去,看着他在一棵枣树下伫马回望。这一幕便如同一幅剪影,时浓时淡,在之后许多个夜晚,出现在她的梦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白首约(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东风顾
连载中箫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