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云在屋中缓了许久,最后将血水倒掉,将屋子收拾好之后,就上山去找老和尚。
停云以前说过既然宋应辰不想说,她也就不问,可是现在,好像这件事情很难从宋应辰口中说出来。
既然他已让步,停云想她应该解开这个谜团。
这个从她嫁过来就一直困扰她的谜团。
她的夫君到底经历过什么。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假假紧随其后,他也不闹了,就默默地跟着。
院中老和尚还在念经,牧看已将劈好的筷子拾起码好,现在在扫着原本不存在的落叶,只是用力过大,树上原本还能坚持几天的叶子被他直接震了下来。
越扫越多,也是奇才。
老和尚看见停云来了,就收好自己的东西,准备给停云讲那一直被尘封的故事。
只是触碰到这段记忆,他也有些动容,深呼一口气后才开始。
停云刚刚嫁来京中半年多,不知道宫中很多事。
其实皇帝应该还有一个皇子的,只比二皇子小半岁。皇后应该还有一个女儿,太子也应该有个妹妹,年纪与齐立苏相仿。
可是他们都成为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太子的妹妹因聪明伶俐,十分讨皇帝喜欢,可是后宫争斗,孩子就是牺牲品尤其是女孩。
哪怕她是皇后所出,太子的妹妹。
那日不知是谁将她推入了东宫的池塘。
等下人找到的时候,脸上已经沾满了淤泥,不漂亮了。
是在东宫,皇帝不好细查,况且幕后黑手做事谨慎,没有落下任何把柄,当时公主身旁没有其它人,所以连个证人也没有。
最后只是判定为不小心自己落水,为了让此事有个好的说法又请来道士算命说小公主命中带煞,是上天特意将其收回,以保国祚绵长。
这样的接过就打发了朝廷百官和议论的百姓,甚至他们觉得这小公主该死。
因此东宫那半年都鲜少有人进入,甚至有宫女传出闹鬼,但是这些都被太子一一封口。
显然这样没有证据依靠的结果他和皇后是断然不可相信的。
太子那半年一直在查幕后真凶,皇后也对各位嫔妃加以试探,最后找出一个替罪羊。
是个品位极低的妃子,但好在肚子争气,生出一个皇子,这才升了一阶。
也就是三皇子的生母。
那时三皇子已经十四岁有余。
只是母妃品位低,皇帝让他少去后宫走动,所以很少去看他的母妃。
可越是这样,心中的思念就越深越浓。
三皇子几次三番不顾阻挠去后宫见他母后,最终被太子发现。
太子当时还沉浸在悲伤之中,看谁都不顺眼,因为脾气大还被皇帝呵斥过几次,但每次都搬出妹妹,皇帝也无法重罚,毕竟那也是他的孩子。
之后太子就盯上了三皇子。
将所有的恨都加在他身上。
而当时太子才十七岁,宋应辰已然弱冠。
宋应辰自小勤奋好学,被夫子称为神童,十四岁就被皇帝封为太子的侍读,许诺他之后考上功名之后,就做太子的左膀右臂,以此护大齐周全,光耀门楣。
当时宋应辰一心只读圣贤书,偶尔和太子斗斗蛐蛐,也只有这两件事情能让他分神。
只是不知道的是,他是神童,而太子是什么。
太子经常被太傅教育要向宋应辰学习,久而久之心中也就起了逆意。
他不能让别人挡住了自己的光辉,所以对宋应辰不如往日兄弟一般情深,而是经常找事,让宋应辰替自己抄书,或者让他一直呆在书房学到死。
太子当时是比谁都要成熟,谁都要心狠。
他一边被仇恨笼罩,一边被嫉妒左右。
他最后变得不成样子。
而上天也给了他机会。
是快要春闱。
夫子想着是个好时机鞭策各位皇子,就向皇帝请命要求办个诗会,让各位皇子比试比试。
皇帝也最是喜欢看这些修罗场,毕竟皇子之间的比试,输了胜了也关乎朝中大臣的脸面,是时候要敲击敲击。
诗会没有摆在御花园,而是在东宫。
太子作为最大的皇子,理应承担起这个操办这个诗会的责任。
诗会当天,各位皇子集聚一堂,都带着自己的侍读,还有一些皇亲贵胄家中的适龄子弟都在。
诗会比才气,比所学融会贯通。
太子对于学习不是特别上进,但是各位皇子都懂人情,让着太子,除了宋应辰和三皇子。
最后就是他们三人角逐。
当时对于太子来说,两人都是十分讨厌的。
可是两人都较真,没有让太子半点,最后太子败下阵来,只剩两人。
两人来来回回斗了好几个回合,夫子看着两人眼中的笑意快要溢出来。
当时太子就十分不爽。
最后毋庸置疑是宋应辰嬴了。
毕竟宋应辰比他们年长两岁,况且好学,自然比不过。
夫子当时就夸下海口说宋应辰春闱一定能够高中。
只是当时这句话埋下了祸根。
诗会散去之后,大家也就没在意这件事,朝中也十分安静,只是宋家如日中天,大儿子宋华元已入翰林院,以后是后生可畏,二儿子是侍读,而且被国子监认为是难得一遇的人才,皇后因失女之后,皇帝更加宠爱,凡是都以她为先。
所以宋杜平在朝中十分神气,都预测他很快就要升官。
可是还未等到升官,还未等到春闱就出了事。
那日宋应辰照常在东宫来侍读,只是当时太子不在,宋应辰就自己看书,顺带着帮太子整理窗课。
三皇子那几日一直打听宋应辰什么时候来东宫,他随时恭候。
宋应辰听见外面有人求见,没多想也就让他进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