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条件

自那日开始林忆接连花了几日,终于将那些相关书籍看完。看完之后内心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翻涌,好似有东西将从喉中喷涌而出,却又偏偏吐之无物。

那是本后人编撰的故事书,合起来有个名字叫《文武轶事》。他看的第一本书名叫《赐婚状元郎》,讲得是阳文帝与齐后称帝前的故事。在风阳史书中记载不多,可信度不高,因此杜撰成分偏多,故事性极强。

开篇就是皇帝将新科状元夏文赐婚给当朝锦王成为锦王妃,择日完婚不得有误。面对这一消息,文武百官皆噤若寒蝉,不敢发一言。皆因夏文在朝堂上当众触碰皇帝的逆鳞——提及顾相之子。

若是因其它事犯上,文武百官中自会有人站出来劝谏皇帝,可在这件事上无人敢劝。皆因三年前敢提及那人姓名的皆被贬黜,调离皇城,前往穷山恶水之处,无调不得回返,若有说情者,一并处斩。

在这件事上皇帝表现极为疯狂,但只要不提及此事,皇帝就还是那位骁勇善战仁政爱民的好皇帝。因此文武百官皆有默契地避开皇帝的逆鳞,不再提及与那人有关的事,三年来到也平安无事。

就是苦了顾相,父子生离,不得相见。但也只敢在心中慨叹,没人敢说出来。

谁曾想夏文这新科状元,竟如此莽撞不知死活。百官听他提起顾相之子皆是为他的未来捏了把汗,仕途怕是毁了。

但没成想会被赐婚,而且是以男子之身嫁给一位亲王。而且这位亲王不是别人,正是与皇帝争夺帝位失败的锦王。这一层叠一层的禁忌,文武百官唯一能做的就是三缄其口。

纵使男子与男子成亲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违反当时的常理,可没人敢说个不字。因为皇帝是这世间上最有权力的人,皇帝就是天,皇帝的谕令就是理,以前没有,自此以后便有了。

锦王那边本就招皇帝忌惮,纵使赐婚给自己的正妃是一名男子,以他如今的立场也说不得半个不字,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在得到圣令后,不管世人如何想怎么看,远在离城的锦王府便张灯结彩起来。

不论夏文当时是怎么想的,也不论锦王是否愿意,在谕令下达的半个月后,锦王府迎来了它的新主人。

风阳史书中没有记载二人婚后生活怎样如何相处,因此书中所写皆为作者自己想象。顾修竹说每个作者写的这一部分都不太一样,有好有坏,日后他若恢复记忆下山了,可以找来看看。

顾修竹收藏的这本是最先成书的那一版,书中写到二人在大婚之夜和衣而睡,交谈无几。婚后也是相敬如宾,仿佛夏文这男子身份是不存在一般,锦王府上下也将其以锦王妃相待。

不过此书亦免不了俗,中间穿插着夏文与锦王的几位侧妃之间的争斗,当然都以夏文胜利而告终。夏文虽被皇帝赐婚成为锦王妃,但皇帝并没有夺去他的状元之位,因此他既是锦王妃,也是当朝状元,又是皇帝赐婚,就是锦王他本人也动不得夏文半分,更何况是他的几个侧妃?

不过这本书看到最后夏文与锦王的感情变化不大,倒是对营救顾相之子顾窈冥——也就是历史中的昭后达成了共识,两人在此基础上成为同盟。

林忆想因为这事二人在日后才会真正的交心吧,否则就无法解释风阳史书中锦王在自己成为皇帝后,为什么没有将这门婚事作废而另立新后。

毕竟这桩婚事在当时对于他来讲是属于莫大的欺辱,唯一的可能就是锦王在与夏文的相处中日久生情。

果不其然,在其所看的第四本《云去风止》中就这样安排了,最终圆回历史,不至于出现与风阳史书中记载的内容相背离。

剩下的两本分别是《笼鸟池鱼》与《萧锁寒空》。在林忆看之前,顾修竹有开口提醒他《笼鸟池鱼》这本书在江湖上现在几乎是见不到了。

因为这本书写的是阳武帝囚禁昭后顾窈冥六年间的故事,但风阳史书中关于这段的历史只记载了寥寥几语——武帝初既位,囚顾相之子顾窈冥(昭后)于削月山之巅,六年不使人相见,不使人知其所在。只遣数人照顾,明为照顾,实则监禁。第六年,武帝亲征云雾,陷于泥沼,不知所踪。顾窈冥(昭后)方执令而出。世人始知昭后被囚于削月之巅。此后,削月山改名为窈冥山。

因此在那六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无人知晓,这本《笼鸟池鱼》的内容完全属于作者的瞎编乱造。并且写得稍微有损于阳武帝与昭后的威严,后朝历代有意无意在暗中禁了这本书,所以流传并不多。

林忆听完不得不感叹,这藏书阁之丰富,顾修竹的祖先兴趣之广泛,否则他无缘得此一观这书。

《笼鸟池鱼》没有历史史实限制,尽显作者脑洞之大,想象之丰富且狗血。

这本书主讲一个囚字,所以作者为了体现昭后顾窈冥作为一个天之骄子,正要大展拳脚之时,却被囚于山巅之上,日日与云鸟相伴,才华得不到施展的那股忧郁愤懑之情,花了大量篇幅去写顾窈冥在山巅的日常生活,在看客来讲有些无聊。

说与顾修竹听时他朗声笑道:“这不正体现了昭后在削月之巅的处境吗?无人相伴——除了云与鸟,那些侍从暗卫从不在他跟前露脸,所有人都只在暗中监视着他,这份孤独无聊之感可不是传递给看客了吗?”

林忆不知为何从顾修竹的朗笑声中听出了丝丝落寞之感,但从他的脸上却未见丝毫。他也只能用错觉来解释对于顾修竹话中内容,他虽觉得不对,但好像也说得通,只能说这本书比较挑人。

他好像刚好不在此列,但是为了故事的连续性也勉强读了下去。接着读下去,他才真正明白为何这本书现在在江湖上流传不多,若是天家不明里暗里阻止这本书的流通,怕是日后世人对阳武帝和昭后会有极大的误解。

书中后面所写,阳武帝将昭后囚于削月之巅,在每月月末之时会前往,在那待上三四天,阳武帝每次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昭后对阳武帝的前来视若无睹,还是和以往一般生活别无二致,但这对阳武帝来说却不可饶恕,所以往往会采取一些强迫的手段。

这一部分就充满着**与暴力,但毕竟写得是天家往事不敢太过逾矩。作者写至兴起时又会略有收敛使人不尽兴。不过若是使人尽兴了,作者的这本书恐怕根本活不到今日。

就那样一月重复一月上演昭后冷拒阳武帝——阳武帝强迫昭后——昭后抵死不从的戏码,一连五年。

到最后一次阳武帝出征前夕,阳武帝好似看开了,对于昭后忽视自己的行为也不再在意,就坐在那静静看着昭后的身影,整整看了一天,一天之后就走了。

那天阳武帝走后,昭后第一次露出了叹息的神色,那是他第一次觉得他们也是可以好好相处的,就如从前一般。

这本书到这就写完了。《笼鸟池鱼》林忆觉得自己并不喜欢,他不喜欢书中所描写的阳武帝,觉得他的行为与那些贪淫享乐的暴君没什么区别,被顾修竹所钦佩的昭后在这本书中也没有展现他应有的魅力。

但林忆想着能被顾修竹所钦佩之人,绝不是泛泛之辈,在相对的被他所看上的也绝不会是那般荒淫残暴之人,因此他没有继续看剩下的两本,而是先去了解在风阳史书中他们是怎样的人。

风阳史书中,阳武帝与昭后篇大致内容为:阳武帝姓风讳曦,幼时丧母,不受先帝喜爱,在宫中备受冷落;武帝自幼聪颖好学,在武学兵家之道上极有天赋。

少年之时便自请跟随其舅定远大将军羽音外出征战。十年使得归。十年间,战功赫赫,治军有方,深受将士拥戴。

后先帝病弱,欲立太子,问顾相,顾相避而不答。因此在武帝与锦王之间举棋不定,朝中大臣,武将多是武帝一派,文臣多支持锦王,只有顾相保持中立。

两派之间互有争斗,战火不断,因牵扯人员及广,先帝难以决断。最终思虑外有星雨,雪月、云雾三国环伺,雪月云雾虽不足惧,但星雨却不得不防,弥留之际,选择将帝位传位于当时掌握兵权的白王。

称帝后,封锦王于离城,又以雷霆手段将锦王那一派打得七零八落。随后又迅速提拔了一批新的官员效忠于自己。初三年,政通人和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民富兵强,天下皆赞。

尔后因有文官奏请召远在江湖的昭后入朝为官,辅佐陛下。言昭后有经天纬地之才,是我等文官之榜样,召他前来陛下实现宏图大业指日可待。

谁知武帝天威震怒,道:‘其与锦王乃是一派,提他有何居心乃昭然若揭也。’武帝念其初犯,罪不及死,只削官贬去苦寒之地,无召不得归。并言若有说情者,明知故犯,罪无可恕,斩!

百官震动,至此不敢再提昭后,顾相自那之后亦称病在家赋闲。

又三年,齐后夏文新科及第,初见帝颜,便提及昭后其人有纬才,劝陛下任人唯贤,莫因小失大。帝大怒,言其虽学圣人之言,却不知尊卑礼数,难堪大任,发奇想将其一介男子赐婚于锦王。文武百官默然,无敢谏言者。锦王受武帝忌惮,弗敢不从,此婚事遂成。

不久,云雾作乱西南边境,帝往亲征,乃胜,率一师趁胜追击,入云雾之境内。云雾其国多古林,林中终年不见天日,多蛇虫鼠蚁,多沼泽。内生瘴气,常人不能久待,武帝及其师,误入林中不得出。军中久不见武帝返,乃慌,上报于朝廷,朝野皆惊骇,请顾相出山主持大局,顾相喟然长叹曰:“且用吾这抱恙之躯!”乃入朝安定百官。

先决派人前往寻找武帝,后言此事不得声张。有违者,斩!百官弗敢不从,但亦有暗中妄动心思者。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春不晚(女尊)

盘古幡能有什么坏心眼呢[洪荒]

寻仙

我们魔教,全员卧底

在青楼捡到江湖死对头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独自莫凭栏
连载中月落三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