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铮没有解释他的这句扯淡,骆弥生盯着他,谨慎地判断他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得出了自己不要自作多情的结论。
于是骆大夫只是点点头,没多问。
他们两人并肩往停车场走,注意到骆弥生放缓了步子来配合他一瘸一拐的频率,太体贴,李和铮决定还是说两句人话。
“其实我是想来请你吃饭的。咱俩没微信……”
——骆弥生立刻掏出手机。
“……所以我走过来找你。”李和铮无奈,也拿出手机。
两个人停住脚步,都打开了扫一扫,又同时侧划,打开二维码。
两人:……
“得了。”李和铮哭笑不得地叹口气,朝后捋了捋头发,“你扫我吧。”
骆弥生又点点头,推推被他点得滑落的眼镜。
“小鸡啄米呢。”李和铮点开新的好友申请,点通过。脱口而出后自觉语气太过亲昵,扫了一眼骆弥生,看他只是忙着在给他写备注,松口气。
跑火车归跑火车,到底是需要顾及得太多,把控一个客气的度,难免还是不自在。
旧情人最好不要做朋友,以前不是,以后没必要。
他们并肩走了会儿,骆弥生深吸口气,抬眼看向他:“为什么来找我吃饭?”
“没什么。”李和铮本是准备实话实说,话到嘴边觉得太过狷介。
说到底也是曾经同床共枕的关系,不论他们现在算什么,不论后来发生了过什么,骆弥生总是友善的,不要把人推得太远。
于是他说:“周末了,我也没什么别的朋友,来找你,才接到苏老师电话。”
骆弥生点点头,顿了顿,避开了那点“捎带”的事实,很是认真地:“谢谢你来找我。如果你有需要找个人一起,不管是不是周末,每天,随时,都可以喊我。做什么都可以喊我。我随叫随到。”
我的妈呀。李和铮满心无奈,他想说真不至于,怎么就说成这样了。
但他没说什么,只是点点头。
他们来到停车场,还是那辆让他放不下腿的车,李和铮坐上去,发现副驾驶自从他那天调过位置后一直没变过。
骆弥生多解释一句:“平时没有人坐过我的车。”
李和铮敷衍地客套:“那我很荣幸了。”
懒得找话题,不爱玩手机的人也低头看起来。
他发现苏启然刚把他拉进一个13人的群,艾特他介绍了一遍。
校园红人嘛,都听过,里面每个人七嘴八舌,看起来都是年龄相仿平日里聊得来的同事。
李和铮打字:大家不嫌弃我和现代社会脱节就成,多聚聚,多带我玩儿,我也沾沾人气儿
说完,他点开群成员,看了看大家的名字,除了苏启然就是骆弥生,其他人都没听过。他活得太习惯性地两耳不闻窗外事。
看了看苏启然的朋友圈,又去看骆弥生的头像。
是一张万泉河边上的风景照,冬日的,却不见萧瑟,光感很有温度。很明显是他自己拍的。朋友圈仅三天可见,背景图是默认的黑猫仰头,签名挂着一句话,“会有一颗星星指引着我的生命通过未知的黑暗。”,李和铮定神想想,想起这句话摘自《飞鸟集》。
很老梅的风格。
他放下手机,懒散地靠着,托腮,看向了车窗外。
骆弥生开车稳,一言不发,也不用打导航,聚餐的那家店他们老去。
周五的晚高峰不容小觑。车河走停,自有去处。
他们两人偶尔会在后视镜中视线交汇,一瞬间便移开。
李和铮考虑着也许他们应该聊一聊。
三十岁的人人生不会再有大变动,至少,未来几年内,他们会生活在彼此的不远处是既定事实。
他们之间横亘着一些旧事。也许该找个合适的机会谈谈年少时戛然而止的事,也谈谈未来他们应该如何放置彼此。
清醒的人要讲理,成年人要体面,他们现在这情况,又不可能一扭头说绝交。
把话说开了就好了,不然骆弥生的态度是明确的友善,他不好太过不假辞色。
但又觉得还不是时候。这应该,才是他们重逢的……第五次见面。还不到什么都往明了摆的机缘。
人嘛。从来都是被时间推着往前走。他们同路过,同路时发觉彼此的人生目标高度一致,后来才明白那不过是自我投射在对方身上的幻觉。
他们曾严丝合缝的人生轨迹,早已经在某一个时间点里断裂开来,从此驶向了不同的方向。
车里太安静了。
几乎是同时,骆弥生抬手按开了音响,李和铮摇下车窗,让车水马龙的沸腾声倒灌进车里,尘世的喧嚣不绝于耳,两人都在心里轻轻松了口气。
——————
聚餐的目的地竟是蒙餐馆,骆弥生停好车,发现李和铮的电脑包放在副驾底下没拿走,眨巴两下眼,勾起了嘴角。
李和铮的注意力倒不在这上面,又挠了挠他的断眉:“吃这个啊,这什么季节了,这不上火吗?”
“苏老师说,”骆弥生绕过车头走到他旁边,“天气马上变热,热起来吃不了这个了,所以又订了这里。”
“真行。那些老师都谁?”
“有一年参加融媒体大会的代表队,一起把对门的赢了,有集体荣誉感。”骆弥生给他解释着,他们一起往里走,“大家投脾气,年纪也差不多,都不是学术咖,经常聚聚。”
“学术咖。”李和铮重复一次,笑了,斜睨他,“你是啊。”
“我早不是了。”
上连续的台阶时,李和铮瘸了一下,两个人的手下意识去找了对方,一个用胳膊托着一个握住他胳膊借力,上去便松开,没有目光交汇,也没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