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市局大楼依旧只剩下零星几盏灯还亮着。
万又水站在刑侦支队办公室门口,犹豫了片刻。
她的橙色笔记本似乎落在了这里,里面有大量案件笔记和个人观察,绝不能丢失。
推开办公室的门,她意外地发现林雨还在。
更让她惊讶的是,林雨没有像往常一样伏案看文件或盯着电脑屏幕,而是站在办公桌前,身姿笔挺,手中执一支毛笔,正悬腕在一张宣纸上书写。
台灯的光线柔和地洒在她身上,将平日冷硬的轮廓勾勒得异常柔和。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林雨身上常有的冷杉气息混合,形成一种奇特又和谐的氛围。
万又水屏住呼吸,不敢打扰这罕见的一幕。
她注意到林雨用的是一方深色石砚,砚台边缘已经有些磨损,显然年代久远。
林雨的手腕稳定有力,笔尖在纸面上流畅移动,留下工整而不失气韵的字迹。
那是在抄写案件相关的时间线和关键点,但用的却是极其工整的小楷。
字与字间距均匀,笔画精准,仿佛印刷出来的一般,却又比印刷体多了几分生动的气韵。
忽然,林雨的笔尖一顿,一个字的转折处略显生硬。
她轻轻“啧”了一声,流露出罕见的烦躁情绪。
万又水几乎是下意识地走上前去:“这里...应该回锋。”
她伸手轻轻握住林雨执笔的手,引导着完成那个笔画。
两人同时僵住了。
万又水的手覆在林雨的手背上,能感受到对方皮肤的温度和底下筋骨的轮廓。
林雨的手比看起来要有力得多,指节分明,虎口处的薄茧蹭着她的掌心。
“对不起!”
万又水像被烫到一样猛地缩回手,脸颊瞬间烧红,“我、我不是故意...”
林雨没有立即回应,只是看着纸上那个被修正的笔画,再抬眼看向万又水,目光中带着探究:“你懂书法?”
“我、我小时候被我爸逼着学过赵孟頫...”万又水结结巴巴地解释,“后来姐姐失踪后,就没再练了...”
林雨的眼神微微一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点点头:“这个回锋很到位。”
她放下笔,小心地将那方砚台移到一旁,“你怎么回来了?”
“我的笔记本落在这里了。”
万又水指指自己工位上的橙色本子。
林雨顺着她的手势看去,目光在那本厚厚的笔记本上停留片刻。
“你记录得很详细。”
这是罕见的认可。
万又水鼓起勇气。
“林队,您平时都是这样整理思路的吗?”她指指桌上的文房四宝。
“偶尔。”林雨开始清洗毛笔,动作细致而熟练,“可以帮助静心。”
万又水注意到那方砚台的不同寻常:“这砚台很特别。”
林雨的动作顿了顿:“我母亲留下的。”
她的声音很轻,几乎像是自言自语,“她生前也喜欢用毛笔做笔记。”
这是林雨第一次主动提及家人。
万又水谨慎地没有接话,给予她继续或停止的空间。
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但并不尴尬。
林雨仔细擦干毛笔,将它放入一个古旧的笔帘中。
万又水注意到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砚台边缘,那动作轻柔得近乎珍惜。
万又水忽然想起上次在陵墓里的对话。
万又水的心猛地一沉:“对不起,我不该问的。”
“没关系。”林雨放下砚台,转身面对她,“你姐姐失踪多久了?”
问题来得突然,万又水愣了片刻才回答。
“七年四个月又十一天。”
林雨点点头,没有说什么安慰的话,但眼神中的理解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
她指了指桌上的宣纸:“你觉得这种方法对梳理案情有帮助吗?”
万又水看向那张写满工整小楷的宣纸。
复杂的时间线和关系网被清晰地呈现出来,视觉上比电脑打印的文档更加直观。
“很有帮助,”她真诚地说,“特别是关联点的呈现,比线性记录更清晰。”
林雨若有所思:“明天开始,你可以尝试用这种方式整理部分线索。”
万又水惊讶地睁大眼睛:“我?但我已经很久没练字了...”
“每天晨练后加练半小时行楷。”
林雨的语气不容拒绝。
“书法能训练人的耐心和观察力,对刑警工作有益。”
万又水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
这算是惩罚还是培养?
林雨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补充道。
“不是每个刑警都有机会得到这种训练。”她的目光落在万又水的手上,“你的手很稳,有天分,不该浪费。”
万又水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忽然想起刚才握住林雨手背的触感,耳根又热了起来。
“那我...试试看。”她小声说。
林雨从抽屉里取出一支未开封的毛笔和一小瓶墨汁:“先用这个。”
万又水接过这份意外的礼物,指尖不经意间擦过林雨的手掌。
两人同时微微一顿,那种微妙的电流感再次在空气中蔓延。
“谢谢林队。”
万又水轻声说,小心地将毛笔和墨汁收好。
林雨已经恢复平日的冷静,开始整理桌上的文书:“不早了,回去吧。”
万又水点点头,拿起自己的橙色笔记本,走向门口。就在她伸手推门时,林雨的声音再次响起:
“万又水。”
她回头,看见林雨站在桌前,手中拿着那方古砚,灯光在她身后形成一道柔和的光晕。
“明天六点,训练场见。”
这不是邀请,是命令。
但万又水却从中听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意味。
“是,林队。”她微微一笑,推门离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