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涎御笔的并非只有贾老板,李胤霄身边就正站着一个现成的。齐煦见君上弄墨,方才便已望眼欲穿,此刻见他随手赠予了别人,心中更是一股酸溜溜的滋味,却无法开口言说,只得暗自吞回了肚里。
待二人出了缠芳楼,已是月上中天。因君上此次出宫意外遇到了落难的闻将军后人,使得大理寺重新清理了一批陈年死案,这样一忙起来,转眼便到了秋闱。
秋闱前,各地的会试卷子被快马加鞭地送到京城,由翰林院筛选后将优秀者送至宫中使君上过目。这日,齐煦正在御书房与李胤霄议事,只听宫人传报翰林院侍书在外头候着,便住了口。李胤霄停下手中的事务,宣他进来。
却见来人竟是齐煦曾经的同门,卢啸。原来卢啸在地方半年考满,迁调翰林院侍书。这位置比地方还降了半级,但因位于中枢,前途机遇多一些,他便钻营过来。此时卢啸抱着一箱卷子呈给君上,侍立在一旁候着,李胤霄却没看,只是令齐煦接了,淡淡道:“齐煦,你先选一遍吧。”
齐煦坐在御案另一端一目数行地浏览起来,不一会儿便分拣出了数十份答卷,双手呈给李胤霄。李胤霄却细读起来,好半晌才将这十几篇文章读了一遍,看完却没再挑选,全部还给卢啸道:“就这些吧。”
卢啸却弓着身子小心翼翼道:“君上,还要批出头三名。”
李胤霄这才记起,思索着指点:“第三名,河南省辉县刘凭……第二名,咸阳霍有津。第一名嘛,湖北的那个余象瓷,不落言筌,针砭时弊,颇有齐煦当年遗风。”
齐煦猛然听闻君上提到自己,却又是在夸赞别人,一时间不知是何滋味,恍然原来光阴似箭,又一年殿试将至,又一名新科状元即将产生,竟生出一种怅惘伤感之情,发觉自己并非君上心中最为特殊的一人。
但这又有什么好稀奇的呢?满朝文武皆是人中龙凤,他只有一个君,李胤霄却有无数忠臣良将。
卢啸见齐煦如今深得君心,不仅随意进出御书房,还与君上共坐,心中更不是滋味,刚应了一声欲取走剩余试卷离去,齐煦却突然开口道:“此处还有一份卷子,臣拿不准主意,望君上过目。”说着,将方才挑选时放在左手边的卷子单独拿了出来。
李胤霄稀奇地瞧了齐煦一眼,接过卷子刚看了第一行,脸色就凝重了起来。卢啸紧张地望着二人,只见李胤霄眉头紧皱,眸光深沉,看完卷子却将其扣起来,叩着手指对卢啸说:“你先去吧。”
待人走后,李胤霄的脸色完全沉了下来,将卷子推给齐煦道:“翰林院不敢送进来,你去查查是谁放的——还有这个国子监祭酒南宫辕,查一查是否确有此事。”
原来这其实并非答卷,乃是一份用卷纸写成的状书,字字泣血,控诉国子监祭酒以权谋私,贪多务得,排挤同僚主簿刘昇使其自缢而死。
“刘昇之死臣略有耳闻——说是因半月前痛失爱子,悲伤过度,不堪重负自缢而亡。”
“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李胤霄心中积怒,声音都沉了下去,“若刘昇当真是被逼死的,在朕眼皮子底下做这等事也太过放肆!——国子监乃大熙育人首要之地,祭酒做成这样,能育出什么人才来?”
齐煦躬身应了,小心收起卷子正欲退出,却听李胤霄又道:“慢着——”说罢深思了一会儿,反而取了生宣与纸镇,提笔写了几行字,压上玉玺后交与他,“你只需查是谁放的状书,南公辕一事还是交与御史大夫黄厉去做……带上朕的手谕,要他务必彻查,不能有丝毫隐瞒。”
“是。”
齐煦出了御书房,将李胤霄的手谕带回御史台。此时已是鸿飞霜降,天气寒凉,落叶纷飞而下,卷起瑟瑟的肃杀之意。君上方才突然改了主意,是怕祭酒在京城人脉盘根错节,他一个从三品难以擎制,反遭人暗算,于是交由御史大夫携御令亲自处理……齐煦心中明镜似的,掬着双手哈了口热气,这才觉得暖和了些。
次日散朝,齐煦早在辕门外候着,见李胤霄带着一行宫人太监出来,忙迎上前道:“君上,状书一事臣已经查清了。”
李胤霄闻言挥了挥手,身后的宫人便立刻散去了。齐煦趋步跟在李胤霄身后,“刘昇内人吴氏的舅舅,在翰林院做车夫,往来所见皆是权贵,不知从何听闻会试考卷须经君上过目,便在运送途中伺机放进去的。”
“车夫所为可有人指使?”李胤霄信步去往福宁宫方向,边走便问。“臣打听了,无人指使。是吴氏一家咽不下这口气,自己想的主意。”“刘昇的儿子怎么死的?”“在国子监读书,因为膏沐之事与同学起了冲突,被对方灵力袭击。杀人者说是冲动下失手……”齐煦心中早有猜测,却不便讲,只是陈述事实道。
李胤霄脚步一顿,冷冷问道:“杀人者祖荫何处?”
“乃是太师冯印荣之孙,冯顺。”
李胤霄听闻后垂下头,右手覆在左手腕上,拇指轻轻摩挲了几下玄色的袖口,沉思了一瞬,复又前行着道:“朕知道了。”
“臣还回去查了南宫辕此人。”齐煦低了低眉,“潜龙三十二年中进士第,被先君擢至翰林,后因才华出众治学有方,调任国子监,一路坐到了祭酒的位置。见龙二年犯了错被贬,见龙五年官复原职。”
“朕倒有些印象。”李胤霄默默听了,“他因贪图小利被御史台调查,按律连谪两级,后来又在太学改革中立了功——朕记得是中丞傅汀州举荐的?”
齐煦接道:“是。后来南宫辕与中丞交情渐密,处事圆滑,长袖善舞,倒也混得风生水起。”
两人说着便到了福宁宫前,齐煦站在阶下欲行告退,李胤霄却转身留道:“不必走了,进来陪朕用膳,少顷我们走一趟国子监。”
二人一道用了餐,君上却带着他一同换了副青衫小帽的布衣,虽然年龄略长几岁,乍一看却仍似学子无二,齐煦便明白君上这是要带他“微服私访”一番了。
齐大人:好字,我也想要。
君上:有缘者得。(别急,日后有你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章 第二十五回 逛青楼闻听不平事 点会试触目鸣冤书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