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 2 章

“你当真如是想?”秦王政再次确认地反问道。

二凤点点头,肯定地道:“父王!如果没有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哪里有百姓的安定祥和,更没有我们的荣华富贵?”

秦王嬴政看了一眼身旁的蒙毅,蒙毅同样用欣赏的眼神望着扶苏。

“公子年纪甚小却知晓将士之苦,国家社稷之重,真乃世所罕见,大秦之福呀!!”

这话无异于夸赞李世民是难得一见的天才,秦王政听后心里愈加自豪。

御医夏无且则赶紧站出来阻止道:“陛下,长公子刚刚受了惊吓,身体尚未完全恢复,不宜远途,理应在宫中静养。”

虽然他因为儿子的想法而感到骄傲,但作为父亲的他更希望自己儿子身体康健。

“父王,秦国无数黔首将他们的儿子送到战场之上,我作为您的儿子,不希望只是一个娇养在皇宫之中的贵公子,受不得一点苦难,不求与战士们并肩作战,但希望能带着您的恩赐去鼓励他们。”

担心秦王政不让他前往,李世民如是说道。

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秦王,而且秦王政心里也有自己另外一番打算。

扶苏生来容貌俊俏、乖巧孝顺,又兼聪慧多智、勤奋善学,作为父亲,非常欣慰,也一直聘请各种名师,用心栽培,对他寄予厚望。

唯一让他觉得有所遗憾的一点,就是心地过于仁慈。

大秦河山,群狼环伺,朝廷上下,豪杰林立,倘若只有仁义没有血性,他根本震慑不住坏人,更守不住这来之不易的江山。

秦王政认为扶苏之所以如此善良软弱,多是因为他没有像自己小时候一样历经坎坷、频遭磨难,所以对人心险恶、世道多艰缺乏了解。

秦王的父亲嬴异人也就是秦庄襄王曾在赵国当质子,秦王政出生在赵国,生来就是质子之子,后来还被父亲抛弃滞留在赵国,身份低贱,无人庇护,遭遇了许多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见识了许多令人发指的人性阴暗面。

但扶苏不同,他自幼得到父王母后宠爱,生活优裕,师傅教导,所以秦王政觉得让他带兵去前线慰问战士未尝不是一件能够锻炼他意志力的好事。

秦国律法严明,追求‘刑过不避大臣’‘法不阿贵’,自己长公子如果亲自前往一线,也更能让民心顺服。

他再次看向李世民,眼里多了一种莫名的欣慰,心想不愧是我嬴政的儿子,“好,父王准你。”

御医夏无且还想再多说什么,秦王嬴政抬了抬手,他便不再多言。

“多谢父王成全!”

将闾和三公子在一旁看着,年少懵懂,但也知大哥所作乃正义之举,心中对他们大哥充满了无比崇敬。

纵然秦王嬴政同意了李世民替他奔赴前线犒赏三军将士的请求,但身为一名父亲,爱子深切,为了保证扶苏的安全,不仅派了精锐的士兵卫队,还派了爱将蒙毅和侍医夏无且跟随左右。

临行之前,不忘对蒙毅进行一番拜托叮嘱。

让他千万要保证公子扶苏的安全,如果对其生命有威胁的决定,就不能任由他的性子。

护送长公子去前线,战士们都格外警惕。

秦法严苛,更有连座制度,如果长公子有个三长两短,他们都得人头不保。

好在蒙毅上卿也跟着他们一块儿,大家内心才放松许多。

因为大家都很清楚蒙上卿智勇双全,有他在,就出不了大乱子。

秦王嬴政离开后,李世民就命人找来一张舆图,连夜在上面勾勾画画,尤其是秦赵两国交战之处,分别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将形势走向标注得一清二楚。

宫女走进来,望见**岁的少年伏案于青铜人鱼长明灯旁,素色锦缎穿身,专注用心,比往日更多了几分庄严沉稳。

“公子,该安寝了。”宫女轻声说道,脸上并无畏惧之色。

“知道了,你先下去歇息吧。”

“诺”宫女领了命令,缓缓退出。

李世民望着舆图,根据自己对史书的记忆,重新推演秦赵【肥之战】(宜安之战)的过程。

‘谋定而后动’,在发动灭六国战役之前,秦王嬴政就制定了一个正确高明的灭六国之策。

宏观上,秦王采纳了魏**事家尉缭的建议:凭秦之强,将诸侯国王看作郡县之主,为防止六国合纵亡国,不吝钱财,赂六国权臣,乱其朝纲,毁其肱骨,则六国尽可灭。

时任客卿的李斯根据六国地理位置、战争实力、国土面积等综合因素考虑,建议秦王实施‘先灭韩赵,后扫楚魏’的战略方针。

韩国实力弱小,却如一根鱼刺,扼住秦国出关消灭六国的咽喉。

楚国面积广阔,战略纵深较大,齐国位居较远的东方,消灭顺序相应靠后。

李斯替秦王制定三条消灭六国的方案路线:北路、中路和南路。

北路:从太原上党河内地区(今天的长治、晋城等)向赵国进攻,灭赵之后可继续攻魏,或者北伐攻燕;

中路:从伊洛地区进攻魏国、韩国,消灭之后,向东可攻齐国,向南可灭楚国;

南路:先灭弱韩,后攻强楚。

最后秦王采取了最稳妥的北路出关战略,因为无论中路攻魏,南下攻楚,赵国都可能会趁虚而入,导致秦国腹背受敌。

只有选择北路,有太行山等天然屏障可御强敌,待北灭赵国之后,没有后顾之忧,随时都可转向中路和南路。

微观上,秦国改良武器,实行军功爵制度,两军对峙,秦军战士看到敌人的首级恍若看到金银爵位一般,拼了命地往前冲......

正是因为总战略方针没有错,所在在统一六国的进程中,纵然遇到了一些挫折坎坷,但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李世民用笔将舆图上的宜安、赤丽和邯郸等地圈了起来。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信息,秦军已经攻占了赵国宜安等地,直逼赵国都城邯郸,赵王心惊,紧急调换李牧前往抵御秦军。

李世民推算,估计赵将李牧已经率边防军前往宜安,与第一批从邯郸派出的赵**队汇合,现在赵国几乎所有的军力都集中在李牧一人手中。

自己必须抓紧时间,在桓齮没有进攻肥下之前赶到宜安。

只有这样,才能阻止秦国十万将士殒命荒野的悲剧。

秦王政给李世民安排的全部是精锐卫队,但李世民为了尽快到达宜安,只率领了一千多骑兵。

兵贵神速,更何况此战关乎秦军十余万将士的性命,他不能在路途耽搁太久。

翌日清晨,李世民穿上铠甲,披上红袍,与蒙毅将军一起来到校场点兵点将,秦王嬴政亲自前来替儿子扶苏送行。

看到身穿戎装,腰悬宝剑的二凤朝他步履生风、满脸正气地走来,秦王脸上皆是自豪之色......

“父王,一切都已准备就绪。”

听着中气十足略带软糯的声音,秦王心中想到:他终于长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这就是自己的梦中情儿呀!

“今天是你第一次带队出征,父王希望你多加小心,如有不懂之处,多向蒙上卿请教,蒙上卿出身军事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可是咱们大秦的中流砥柱!”秦王爱护有加地叮嘱道。

“多谢父王教导,儿臣谨记在心!”

李世民当然了解蒙毅,他不仅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问渊博、武艺高强,而且品性极好。

历史上,蒙家世代忠良,所以秦王看到扶苏反对自己焚书坑儒,太过懦弱后,派他前往边疆蒙将军身边监军,历练心性,可谓用心良苦。

李世民辞别秦王,翻身上马,动作行云流水,姿态潇洒帅气,让人看后顿觉赏心悦目。

待李世民身影消失后,秦王转身回宫,正好碰到芈妃步履匆匆地赶来,身后还跟着数个宫女太监。

芈妃身着华贵,面容娇好,看到秦王后恭敬施礼,“臣妾见过大王!”

秦王示意她起身,也早已猜出她来找自己的目的。

“大王,我听说你让苏儿率军前往宜安,替您去犒赏三军,那可是两军交战的最前方,扶苏这么小,让他去前线是不是太过危险?”芈妃对秦王非常敬重,平日对秦王的决定都百依百顺,但现如今为了自己心爱的儿子扶苏,不惜斗胆谏言。

“我已派精锐卫队和蒙毅跟随,他不会有事。”秦王语气平静地安抚道。

听到这里,芈妃心里稍稍安心,继续道:“可他还是个孩子,怎么能率军出征呢,如果敌人知道他的身份,半路截他作人质怎么办?您还是快找人将他叫回来吧!”

秦王皱了皱眉头,露出明显不悦之色。

君无戏言,军队都已经出发了,他怎能再让他们回来,如此,他作为天子的威信何在?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悲剧难道很远吗?

“笑话!寡人乃一国之君,说话怎能朝令夕改?!年纪小怎么了?我幼年时不一直都在赵国数年,这不也活得好好的,你不要一直将他保护在你的羽翼之下,也该让他出去接受风吹雨打,这样他才会变得更强大。”秦王说完转身离开。

芈妃看到嬴政发怒,心中一紧,不过听完秦王的话后,觉得他所言未尝没有道理。

只是牵挂爱子的心仍悬于心头,望着李世民出征的方向默默祈祷。

李世民和蒙毅率领军队离开咸阳宫,离开城池约三十里,二凤忽然听到山对面似乎有声音。

“蒙上卿,山对面似乎有状况,你们先走着,我过去看看。”二凤跟蒙毅说完,便骑马上山。

蒙毅见到二凤离开,哪里还有心继续赶路。

他们此番的任务表面上是前往犒赏前线战士,实际上就是保护长公子的人身安危。

“长公子,稍等!咱们一起去!”蒙毅随后率军追赶。

二凤骑马到山岗,便看到令人揪心的一幕:山下一队黑衣强盗正在虐杀一些衣着褴褛、手无寸铁的百姓,其中不乏稚童老者。

“这伙强盗真是太没人性了,连老人孩子都不放过!”

二凤骑马拔剑,径直冲到山下,与那些黑衣土匪打到了一起,一剑刺出,挡在匪徒刀下,成功救出一个幼童。

“你是谁?胆敢管我们的闲事!!快点闪开,要不然我们就不客气了!”蒙面首领用粗壮的声音跟二凤喊道。

“今天无论你是谁,都休想再伤他们半分!如果识相的,就抓紧给我滚,再不然,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二凤掷地有声地道。

强盗看到二凤只有一人,便狂妄地道:“敬酒不吃吃罚酒,找死!!”

说完,一众黑衣强盗朝着二凤一窝蜂地围攻上去。

注1:选自《孙子兵法虚实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仗义出手救百姓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六十二年冬

我的18岁男房客

宁得岁岁吵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二凤魂穿扶苏少年时
连载中知止日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