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是什么?
直到天边最后一丝夜色消失殆尽,元初终于猛地惊醒。床头的小夜灯不知何时熄灭,门缝里投来一线金色的日光。
他下意识地去摸手机,入手却是一片温热,此刻才后知后觉,他和小道长正在一张床上睡着呢。
莫名的头痛让他的思绪一时间还没法完全回笼。他呆呆地将目光搭在姚允墨的肩膀上,然后毫无**地滑过那人凹陷下去的腰线。
视线没在黑暗里,元初缓了半晌才想起来先去拉灯。他有点想不通这次是怎么出来的,也没办法说服自己这就是事情的结局。
姚允墨醒来的时候就看见他撑着脑袋在一边作沉思状:“咋了?头疼?“
因为刚醒,他的声音有些黏黏糊糊的,元初愣了一下:“啊?哦,有点。”
姚允墨了然,没等元初反应过来就已经穿戴整齐在门口站定了:“还不快洗漱?来帮我烧火。”
元初踩着拖鞋跟在姚允墨身后往灶房走,鞋底叩在水泥地上,发出“嗒嗒”的轻响,混着院角枯木被风吹动的沙沙声,倒比闹钟更让人清醒些。
土灶就立在灶房靠里的墙边,黑黢黢的灶膛像张半阖的嘴,旁边堆着码得整整齐齐的干柴,有松枝也有晒干的稻草。
姚允墨熟门熟路地掀开米缸,舀了两碗糙米倒进陶盆,又转身从厨房的水盆里舀水淘洗。
元初蹲在灶前,团巴团巴一捆稻草,摸出火柴“擦”地一声点燃。
火苗“腾”地窜起来,发出细微的噼啪声,暖融融的热气瞬间裹住了他的手。
稻草扔进灶膛里,他又添了块粗木柴,看着火苗在木头缝隙里明灭,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回了处暑副本。
处暑副本的脉络还不甚清晰,不论是孩子或是女人的结局或是之前的故事他们都一无所知。
“发什么呆?火要灭了。”姚允墨的声音从旁边传来,元初回过神,才发现灶膛里的火苗果然弱了下去,连忙伸手拨了拨柴禾,让空气流通些,火苗又重新旺了起来。
他抬头,看见姚允墨正把淘好的米倒进大铁锅里,又往锅里加了水,动作流畅得像是做过千百遍。
“在想处暑副本的事。”元初老实回答,手里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根没烧透的柴枝,“总觉得不对劲,我们好像没找到真正的真相。”
姚允墨盖好锅盖,又拿起旁边的青菜择了起来,指尖灵巧地掐掉发黄的菜叶:“不对劲?可我们不是已经走到了严世豪的结局了吗?”
“但我们不知道女人和小孩是从哪里来啊,而且第四个人的身份也不清不楚的。”
元初皱了皱眉,灶膛的热气熏得他脸颊发烫:“当时我们推测有人在小孩死后来到了大殿放置紫薇讳的符咒,营造有人死亡的假象,然后又推翻了烛台,却没有引起火灾。”
为什么?
姚允墨择菜的手顿了顿,随即又继续动作:“或许那个蜡烛本身就没有完全熄灭呢?”
“可是不止处暑副本。”元初的声音低了些,目光落在灶膛里跳动的火苗上,“之前很多副本我们其实都没有完全摸清它的脉络吧?”
以前他总觉得,副本通关就行,没必要事事追究,可最近这几个副本,模糊的地方越来越多,就像一张被人刻意剪去了边角的纸,拼不出完整的图案。
连续高频出现的“不完整”,让他没法再像以前那样不当回事。
姚允墨已经把择好的青菜洗干净,放在案板上,拿起菜刀咚咚咚地切了起来,清脆的切菜声在灶房里回荡。
“所以你在纠结,没找到真相,我们是怎么脱离副本的?”他侧过头看向元初。
元初没有答话,只是定定地看着姚允墨。隔着那片蒸腾的雾气,他看向姚允墨若隐若现的侧脸,鼻梁的轮廓在雾气中显得有些柔和,平日里总是带着几分锐气的眉眼,此刻也染上了一层朦胧的光晕。
“隔雾看花,水中望月。”元初低声喃喃。
我们看到的,或许从来都不是真相本身,只是被雾气和流水扭曲后的幻影。
姚允墨切菜的动作停了下来,他似乎没太听清元初的话,含糊地应了一声“嗯?”,随即又笑了笑,把切好的青菜放进盘子里:“其实我觉得真相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他走到灶台边,打开锅盖,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带着米饭的清香。他用勺子搅了搅锅里的菜粥,又盖上锅盖,才转过身看着元初:“你想想,哪怕是那些我们觉得‘理清脉络’的副本,所谓的‘真相’,不也只是我们根据线索做出的猜测吗?那不是事实,只是我们自认为合理的解释而已。”
元初愣了一下,他看着姚允墨,对方的表情很平静,仿佛在说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
可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真相不重要?可如果连真相是什么都不知道,那还有正义吗?
那些模糊的细节,那些无法逻辑闭环的地方,难道就该被轻易忽略吗?
灶膛里的柴禾又烧得差不多了,元初伸手添了块松枝,松枝遇火,立刻发出“噼啪”的声响,火星子溅了出来,落在灶前的地面上,很快又熄灭。
他看着那点转瞬即逝的火星,心里的疑惑像被雾气包裹的石头,沉甸甸的,却找不到解开的头绪。
“可是……”元初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他总觉得姚允墨的话有问题,却又没法清晰地指出问题在哪里。
姚允墨似乎看出了他的纠结,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拿起旁边的油壶,往炒锅里倒了些油:“粥快好了,先炒个小菜吧。你要是还想不通,等吃过早饭,我们再慢慢想。”
油在锅里渐渐热了起来,泛起细小的油泡,姚允墨把切好的咸菜倒进锅里,“滋啦”一声,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其实很多时候所谓的真相都只是目前所有的线索整合后的结果。它未必是事实,但肯定是眼下最合理,有限条件内最接近的答案。”
“尤其是对待已经发生很久的事件,最典型的就是史学研究不是吗?”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