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想知道,怎么看出来一个人可靠不可靠,又怎么能让人一直可靠下去。
他其实知道,这根本不可能。
他现在跟小时候相比,都变了许多,更何况是大人们。
所以真正请教的问题是,如果不信任别人能做好一件很重要的事,那他应该怎么办。
叶存山暂时还不知道团团心里藏了秘密,就按照他自己的行事方式去教他,“那你就自己去做。”
不相信别人,就自己去做。
但他也说,“还是要给人一些信任的,人与人之间合作才能创造无限可能,就好比咱们家里,如果都交给我来办,让我当差又管铺子,回家还要洗衣做饭,不眠不休也干不完。该分出去的活,就要分出去。”
给人一点信任包容,对大家都好。
团团知道的,他现在会的东西很多,但没事事亲力亲为。
赶在木工活结束前,他试探着问了一句:“爹,我进武学,你失望吗?”
失望肯定是有一点的,一身所学,不能教给自己的孩子。
出去走走转转,见其他同僚都在明里暗里的夸赞自家儿子,他总是不好插话,团团的优秀与人不同,别人说文,他说团团打了几个人,这显然不合适。
跟团团就不这么说,“习武也挺好,省得我忙一天,回来还要对着你叨叨。”
团团就笑。笑完想起他第一回去模拟考场玩的时候,与一群书生交流时,写过小诗、与人辩论过,当天叶爹爹的笑意是藏不住的。
所以失望是肯定有的,只是他的两位爹爹与别人不同,他们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接触史书后,他心上蒙着的阴霾,至此撕开了一道小口子。
才发现自己一直“灯下黑”,对于文武官员某一方的偏见,其实不必要,因为他的亲人里,两边都有。
好与坏,他自己看得见。
想通以后,他心情豁然开朗。
缓了两天,他跟叶爹爹说他想看史书,拿到新书单后,几乎日夜抱着书看。
可能是被史书激出过很浓厚的负面情绪的原因,由浅入深的开始翻阅后,他心境的变化,让他看书的视角也发生变化,从代入某一方去共情,变成跳出来,客观的看待历史的变迁。
还是有很多东西他看不懂,这些他都记下来。
他有事暂时不想让家里知道,就去程家找人请教。
程家也是他常去的亲戚家,借着走亲戚之名,这个行为没引起注意。
忙忙碌碌里,日子过得极快,进入十一月后,团团就定了心。
他与叶爹爹一起出门时,遇见了好几次拜师的场景,叶爹爹都暂时婉拒了。
团团了解他爹的脾气,选人做徒弟,不看家世门第,主要看人品心性。
他最想学的就是这个本事,他也想看看别人的人品心性。
这个本事需要阅历,他等不及,就退而求其次——不信别人,他就自己干。
决定从文这件事,他是先去陆家,跟陆瑛叔叔说的,还把陆老将军惊动了。
他表现出来的天赋极高,性格大方讲义气,平时不拘小节,还总记得拉拔其他兄弟,是个天生的将才。
用陆老将军的话说,不从军可惜了。
而且他是个坐不住、没办法在小小书房里静待的性子。
团团说,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的。
这是陆家父子俩曾说过的话,团团拿出来讲,又是另一方面的考虑。
他有亲人和好友未来会去各个边疆城市守城,他不放心天子近臣,那他就自己去当这个天子近臣。
谗言先要入他耳,阴谋诡计先要入他眼。总好过天高皇帝远,被人先斩后奏了强。
再客观的看书,也不能抹去心里留下的痕迹。
陆老将军说他是看书看傻了,试图跟他讲些好的。
团团摇头,说他想好了。
他在朝堂,小星儿将来可以无后顾之忧的驰骋沙场。
小星儿在沙场,他将来在朝堂,也有强大后援。
这个关系,换到其他兄弟那里也一样。
习文习武都不差他一个,差的是两头沾边,能中和平衡的人。
他举了一个例子,“像文瑞叔叔那样。”
陆瑛有程文瑞当兄弟。
他跟小星儿也是如此。
陆瑛说,困在京都会很无聊,读书也很没意思。
又问他,“你不是说想出去走走看看?”
团团舒口气,笑得很轻松,“我的心是自由的!”
团团知道他们会觉得惋惜,拿小星儿说事也不够漂亮,所以又说他看了书,从发现文武官员的界限其实从来都不是泾渭分明的。
他看见好多书生都能带兵杀敌,也有许多武将治国厉害。
文韬武略,是可以占齐的。
本朝就有书生带兵过,近了的就是文瑞叔叔剿过水匪。
陆瑛算是大器晚成的类型,在团团这个年岁的时候,他还在京都当纨绔子弟。
看他坚定,便不多劝,反正回家还有亲爹那关要过。
“读不进去书,还是能继续习武的,不想回武学,就把你扔去军营里。”
十八岁都不晚。
团团记下了。
他时刻记得自己阅历不够,想法不能太执拗的事。
决定好的方向,不能头铁死命的撞。
也许未来几年的读书生涯里,他会跟在武学时一样,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就可以按照叶爹爹说的,把他的信任分出去,与人分工合作。
又或许,他现在的想法是好的,而他读书又确实是没有天分的。
还有可能,他这个耿直急躁的性子,不会拍须溜马,根本近不了天子身,就被贬去了犄角疙瘩。
未来的事,都说不好。
五岁时,他争取到了进武学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