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龙、陶虎听着,心里半信半疑。陶龙想:“这道人说得跟真的一样,可哪有这么巧的事?”但还是掏出银子,付了卦金,跟苗光义道别,骑马回庄。
路上,陶龙跟陶虎说:“我看这苗光义就是骗钱的,说什么酉时遇贵人,还红面长须——哪有这么准的卦?”
陶虎倒是看得开:“哥,算都算了,信不信都行。咱们过日子,还是得靠自己,别指望什么贵人。”
陶龙点点头:“你说得对,是我想多了。”
两人说着话,不知不觉就到了庄门口。太阳已经偏西,快到酉时了。陶龙抬头一看,庄门口拴着三匹骏马,马背上的鞍子都是上等的料子——显然不是普通人能有的。再看马旁站着三个人,个个身材魁梧,气度不凡,中间那个尤其高大,两道蚕眉,一双凤目,脸像抹了胭脂似的,红得发亮。
陶龙心里“咚”的一下,想起苗光义的话,赶紧拽了拽陶虎的袖子:“兄弟!苗道长算得是真准!你看中间那个红面的,跟他说的一模一样!”
陶虎也吃了一惊,仔细打量着三人:“看他们的穿着和气度,肯定不是普通人。不管是不是贵人,咱们先请他们进庄坐坐,好好招待,问问他们的来历再说。”
兄弟俩赶紧下了马,走到赵匡胤面前,拱手行礼:“三位贵客从哪里来?要是不嫌弃,请到庄里喝杯茶,歇歇脚。”
赵匡胤正站在庄门口犹豫——他想进去找郑恩,又怕直接闯进去失礼,见两人主动相邀,心里高兴,连忙回礼:“二位客气了。不知你们怎么称呼?家住在这里吗?我们跟你们素不相识,贸然打扰,不太好意思。”
陶龙笑着说:“我们是这儿的庄户,我叫陶龙,这是我弟弟陶虎。我们庄里也没什么好东西,就是想请贵客歇歇,没别的意思。”
赵匡胤一听“陶龙”“陶虎”,心里更踏实了——果然是陶家庄!他连忙说:“多谢二位盛情,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陶龙、陶虎在前头引路,赵匡胤、张光远、罗彦威跟在后面,陶家的家童赶紧牵过三人的马,跟在后面。进了庄门,赵匡胤眼角一扫,就看见廊下捆着个人——黑皮肤,络腮胡,不是郑恩是谁?
赵匡胤心里暗笑:“这黑厮,天天就知道惹事,今天总算遇到对手了,让他受点罪,也好长点记性。”他给张光远、罗彦威递了个眼色,意思是“别声张,先看看情况”。
五个人进了大厅,分宾主坐下。陶龙刚要开口问三人的姓名,就见管家陶忠端着茶进来了。陶忠是陶家的老管家,跟着陶家父母多年,对兄弟俩忠心耿耿。他把茶放在桌上,笑着说:“三位贵客一路辛苦,喝点茶解解渴。”
赵匡胤接过茶,跟陶龙说:“我叫赵匡胤,是东京人。这两位是我的兄弟,张光远、罗彦威。我们是来关西游历的,路上跟另一个兄弟走散了,听说他可能来了这里,所以过来找找。”
陶龙一听“赵匡胤”,心里又是一惊——早就听说东京有个赵弘殷将军,儿子赵匡胤是个好汉,没想到今天见到真人了!他连忙说:“原来是赵公子和两位英雄!我们有眼不识泰山,刚才多有怠慢,千万别见怪。”
说着,陶龙赶紧吩咐陶忠:“快,去厨房说一声,把炖好的鸡汤热上,再炒几个菜,准备些米酒,好好招待贵客。”
陶忠应声下去了。大厅里,几个人正聊着天,廊下的郑恩早就听见了赵匡胤的声音。他被捆了大半天,绳子勒得胳膊生疼,早就没了往日的威风。刚才听见赵匡胤说话,他赶紧睁开眼,看见赵匡胤和张、罗二人坐在厅里,心里又喜又急——喜的是救星来了,急的是自己被捆着,太丢人。
郑恩想叫“二哥”,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好歹也是条好汉,被个姑娘捆了,传出去多没面子!可不说吧,浑身疼得难受,实在熬不住。他正纠结着,就听见赵匡胤和陶龙有说有笑,心里的胆子又大了起来,对着厅里大声骂道:“你们这些驴球入的!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老子捆了!等老子解开绳子,非把你们这破庄子拆了不可!”
陶龙听见骂声,顺着声音一看,才发现廊下捆着个黑汉,赶紧问陶忠:“廊下捆的是谁?怎么回事?”
陶忠连忙说:“回大爷,这是个偷瓜贼,昨天偷了园子里的西瓜,还把看园子的周老丈推倒了,被三春姑娘抓住,捆在这儿等您回来发落呢。”
陶龙皱着眉摇了摇头:“我跟三春说过多少次,别这么大火气。这么热的天,吃几个西瓜算什么?还把人捆这么久——快把他解开,别让贵客看笑话。”
陶忠赶紧去解绳子。郑恩一见有人来解绳,更得意了,对着厅里喊:“二哥!是我啊!郑恩!你怎么才来?”
赵匡胤听见郑恩喊他,故意慢慢走出来,装作惊讶的样子:“老三?怎么是你?谁把你捆在这儿了?”
郑恩揉着胳膊,委屈地说:“还能是谁?一个女娃娃!那丫头片子可厉害了,我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她按在地上捆了——二哥,你是没见过她的本事,太吓人了!”
赵匡胤故意皱着眉:“你这么大的个子,还打不过一个姑娘?我可不信。”
郑恩急得脸都红了:“二哥,我说的是真的!那姑娘力气大得很,手里的棍子耍得比我还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