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说:“两位贤弟有心了。咱们先去前面的庄上,到了那儿再慢慢说。”于是四人一起,有的拉车,有的牵马,很快就到了张家庄门口。进了庄门,来到大厅,几人互相谦让着坐下。赵匡胤吩咐管家张忠,把雨伞车推到后院的厂房里放好,再把马牵到后槽喂料,又让丫鬟春桃端上茶水。
喝了几杯茶,赵匡胤把自己和张光远、罗彦威分开后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包括怎么在张家庄入赘,娶了张桂英,还有刚才遇到柴荣、帮他拉车的经过。说完,他看向柴荣,笑着说:“柴兄,咱们今天虽是萍水相逢,可我觉得跟你特别投缘,这真是上天安排的缘分。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结交知己。我想咱们四人结为兄弟,比亲同胞还亲,就像汉朝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那样,你看怎么样?”
柴荣一听,连忙摆手,脸上露出几分自卑:“三位仁兄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弟,我就是个普通百姓,身份低微,怎么敢高攀你们,耽误你们的前程呢?”
赵匡胤皱了皱眉,认真地说:“柴兄这话就不对了!你没听说过吗?当年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一开始都是普通百姓,他们还拜过把子呢,后来一个成了皇帝,一个成了霸王,平定了天下。这都是过去的例子,说明交朋友不能看身份高低、有没有钱。我已经拿定主意了,柴兄你就别推辞了。”
说着,赵匡胤就让张忠去镇上买些猪、牛、羊三牲,还有香烛纸钱,在大厅里摆上供桌。柴荣见赵匡胤这么诚恳,要是再推辞,就显得太不识抬举了,只好答应。四人先报了自己的家乡、姓名和生辰八字——柴荣年纪最大,是大哥;赵匡胤排第二;张光远第三;罗彦威最小,排第四。
一切准备就绪,四人跪在香案前,一起高声说道:“我们四人,虽然姓氏不同,但情同手足。从今往后,要互相帮助,救济困难的人,同心协力;要帮助弱小,铲除豪强,不生二心。将来要是有人当了官,大家一起做官;要是有马骑,大家一起骑马。如果谁有坏心思,就让上天惩罚他。”
发誓完,四人又按年纪大小,互相拜了八拜,然后把供品撤下,送了神,才回到座位上继续聊天。这真是:若不是今天结下深厚情,哪来日后的生死义?
这时柴荣看向赵匡胤,说:“二弟,这里既然是你岳丈家,不如把老人家请出来,我们拜见一下,这才符合礼数。”赵匡胤点点头,让春桃去后院请张员外。
不一会儿,张员外就来了。四人赶紧起身行礼,张员外连忙扶起他们,笑着说:“都是自家兄弟,不用这么客气。”听说三人是女婿的朋友,张员外不敢怠慢,赶紧让厨房准备酒席,好好招待他们。那酒席十分丰盛,有鸡有鱼,还有好酒,几人边吃边聊,越聊越投机,一直喝到天黑才散。
这天正好是中秋佳节,吃完晚饭,东边的山头上还泛着霞光,天上的星星已经慢慢亮了起来,一轮圆月很快就升到了天空,把整个庄子照得像白天一样。张员外见月色这么好,又让人准备了一桌酒菜,邀请四人一起赏月。
这月色真是太美了——傍晚的云彩都散了,天上没有一点声音,只有月亮静静地挂在那里,把光芒洒在山川河流上,比天上的星星还亮。以前有位贤人写过一首诗,专门描写中秋的月亮,诗是这么写的:“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輪滿,常伴雲衢千里明。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到底清。”
四人赏了一会儿月,酒也喝得差不多了,才撤了席。张员外让张忠在书房里铺好床,让柴荣、张光远、罗彦威三人在书房休息,自己则回了后院。
赵匡胤也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刚进门,就看见张桂英已经备好了一桌子小菜和一壶酒,坐在桌边等他。原来桂英知道他今天和兄弟们喝酒,怕他回来还想再喝点,就特意准备了。赵匡胤心里一暖,走过去坐下,和桂英一起赏月喝酒。
不知不觉就到了三更天,月光更亮了,夜风一吹,带着几分凉意。两人喝了不少酒,桂英放下酒杯,轻声问道:“官人,我听说你今天结了三个朋友,其中还有个推着车卖雨伞的。我知道你是将门之后,身份尊贵,怎么能和那种身份低微的人交朋友呢?这要是被别人知道了,岂不是会笑话你,丢了你的面子?”
赵匡胤放下酒杯,笑着摸了摸桂英的头,说:“贤妻,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在汴梁的时候,遇到过一个相士,他说我将来有当皇帝的命。今天我在路边看到柴兄的时候,他头顶上有黄龙现身,这说明他将来也是个有大福气的人,说不定也能当皇帝。我还不知道我们俩谁先发达,所以才跟他结为兄弟,以后互相帮衬,对我们都有好处。”
桂英一听,眼睛一下子亮了,脸上露出欢喜的神色:“官人,我小时候也遇到过一个算命先生,他说我有当妃嫔的命。没想到我能嫁给你,这真是上天安排的。将来你当了皇帝,一定要封我做妃嫔,可不能忘了今天说的话。”说着,桂英就从座位上站起来,跪在赵匡胤面前,想让他给个凭证,好让自己放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