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史页燃起
一曰:太古之初,天地初分,三界并立。人族居凡土,以因果为序;神族登玄霄,以法度为纲;妖族守焰域,以焰脉为命。
三族虽殊,然初无尊卑,并肩同列。或共御魔灾,或共镇荒魂,万灵皆以为安。
其时焰脉为诸族所用,医者可借以燃魂续命,兵者亦借以焚火断邪,未有禁制之说。
二曰:玄霄帝容溯宸登基后,神族尊序渐重,凡不合于律者皆曰「逆」。焰脉以血为契,能逆命燃魂,于神廷眼中乃大忌。
至焰历八百六十余年,容溯宸亲修《天序典》,列万族尊卑。人族列「凡序」,可受庇荫;妖族列「焰序」,注曰「异端」,言其或可逆天,终为祸患。此言一出,妖界群情激愤,然因战乱甫定,且盟誓未绝,众王虽愤,终不敢轻举。
三曰:岭炎尊者,生于焰历九百三十七年,诞于血焰之日。传言其生时,焰城上空火雨降三日,赤光照彻半域。
额心自生焰纹,骨中藏焰脉,人皆称为「逆焰命魂」。童年时,其焰力暴走,曾焚毁一村。长老欲废之,其母以身庇护,遂得存活。
弱冠之年,已能单掌裂岩,以一戟破城门。及壮年,屡领军功,声震妖域。其时焰族群雄并起,唯岭炎尊以天赋与勇烈服众。
四曰:焰历九百七十三年冬,东天火泽裂罅,幽冥之门将启。魔潮奔涌,三十六城陷。神廷久议不决,兵符悬置。
岭炎尊不待诏命,自率万焰军逆行入泽。焰军凡八万有余,分赤焰、玄焰、素焰三营。
初战之夜,魔兵十万倾出,妖军死伤三成。其后三十三夜,焰兵以血筑墙,以骨为阵。岭炎尊左臂焰骨尽裂,然仍燃魂不退。
五曰:是役也,曜晖真君,神界第一战神,违命下凡,以神剑引雷,与岭炎尊背靠背斩三魃。
二人并肩,焰与神光交辉。
若非此战,焰域早陷。然胜亦惨烈,八万焰军存者不足三万,焰葬谷中白骨成山。岭炎尊立碑于谷,碑无铭。
或问之,答曰:「焰烧过便足,不必记名。」后世称之「火泽三十三夜」。
六曰:役后,容溯宸与岭炎尊立誓于焰城,誓曰:「妖不犯天规,神不先动焰。」自此百年,两族虽有嫌隙,然大体安稳。
岭炎尊与曜晖真君亦数有并肩之战,或共御外敌,或共斩异族。二人曾对酌焰酒,论焰与序之义,义若兄弟。故后世史臣有言:「若非改律,神妖或可长和。」
七曰:焰历九百八十年,神廷再议律典。群神中,判神禹衡冥持审序之说,言焰脉悖于天道,宜逐为逆。
容溯宸遂改律,明载「焰脉逆序,不容于天」。自此盟誓废弛。妖族闻之,悲愤交加。
战焰派主张出兵问罪,灵裔派则以守护族脉为重。两派争议不休,几至内讧。岭炎尊闻曜晖持剑而默,未出一语,冷言曰:「他选了他的神族。」自是二人恩义断绝。
八曰:焰历九百九十一年春,岭炎尊据赤狱高台,檄告三界。檄文曰:「妖与神同列三界,何以血为贱、脉为逆?若天道不容,吾便以焰开道!」是月,五焰战阵尽出焰城。
赫焰领前军,赤焰骑兵万人;寂曜镇中军,素焰法师五千;岭炎尊亲统大营,以黑金战甲披身。神军亦列阵云端,十大神将齐出,曜晖总其锋。焰火与神光对垒三昼夜,天地为之变色。
九曰:是年夏,焰战方炽,岭炎尊义女璃焰姬出焰殿,拔焰痕剑,临阵斩帝心。岭炎尊仆,焰浪俱寂。万妖震骇,神军亦静。
此日后世称为「断焰之日」。焰心自此封印三百年,每逢焰夜,焰海自燃,赤光映天。
十曰:史臣按:岭炎尊,功在火泽,过在焰战。以一身守三十三夜,焰族得存;然称帝问道,终以致乱。
曜晖真君,义重于初,然以默失友。剑未出,情已断。
容溯宸改律,失信于盟,祸根由此。璃焰姬一剑,为万妖留路,却背弑名。焰族以是得续,然其身则为禁语。
十一曰:后世传录,或谓岭炎尊为「逆焰妖帝」,或称其「焰心烈祖」。
璃焰姬则有二名,一曰「弑父者」,二曰「断焰者」。民间又有歌谣,传于焰谷:「焰夜残歌,功罪并书;焰起不为残,为求有明日。」
这节就像史书开卷,主要是把整个三界的格局铺好。
名字多一点没关系,后面会慢慢认。
我最喜欢那句「焰起不为残,为求有明日」,整个世界观都藏在这句。
(别急,下一节就会开始打起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一章|第一节|史页燃起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