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无双径直出了宫门,一时间全身都放松了。
[我真不想跟太子打交道,好烦。]
燕临轻笑:[没关系,咱们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以后也不见得能打几次交道。]
叶无双眼睫微微一动,喊道:[燕临。]
[嗯,]燕临轻声应道:[无双想说什么?]
[你真的决定好了,不会后悔吗?]
他勾唇一笑,眉目说不出的任性恣意,[当然不后悔。]
叶无双也禁不住笑起来,[那么,燕临,我会帮你的。]
*
老者盯着眼前生长茂盛的果树林,目光炯炯,啧啧赞叹:“这些果树生长得着实不错,不愧是临殿下啊。”
众所周知,燕临帝子于侍弄草木一道颇有天赋,旁的不说,单就产量,除了亩产千斤的杂交良种,果树的产量也获得了喜人的成绩,亩产高达到一万五千斤,眼看就要破两万了。
“这是果树嫁接。”
”将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这样可以保持它们的品种优良特性,增加抗病免疫力,预防虫害,缩短育种时限,提早收获,增加产量。”
“而且这种嫁接技术,不仅仅可以放在果树上面,还可以放在蔬菜、花卉上面……”*
老者听得津津有味,他恋恋不舍地看着果树林,又去看着叶无双,少年帝子侃侃而谈间,是钟天地之神秀才能孕育出来的绝世风姿。
这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才,单单一个果树嫁接技术,就得到了大丰收,而制作的水果罐头、果干蜜饯更加卖了一个好价钱。
他颇为痛惜地叹了口气,“临殿下,您究竟是怎么想的?”
那位置是他先开始争的,事到一半,又是他当先放弃,当真是……儿戏。
叶无双执壶斟了一杯茶,姿态从容:“大司农稍安勿躁,请容在下细禀。”
老者,也就是大司农点头示意。
她微微一笑,“大司农认为,楚国有多大?”
“楚国疆域,三山五湖九水,十二郡三百二十城,千里沃土,广土众民。”
大司农目中闪烁着骄傲的神采。
叶无双见他如此,只是一笑:“但是——当今天下三分,楚国仅占其一,而且,楚国国土最小。”
大司农皱了皱眉头。
叶无双继续开口:“边境,南有南疆密林,北有塞北草原,东临齐国,西有吴国,楚国连五分之一都够不上。”
“更别提,天下之大,远远不止这几处地方,沙漠之中有西域各国,至高山脉后有十万大山,海外有群岛,天下之大,楚国又占几分?”
大司农将头垂下:“殿下的意思是?”
“江山如画,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为什么不能得到呢。”她眉目骄傲,“我为塞北之主,昔日太/祖皇帝以一介布衣之身打下这楚国江山,我可不觉得我会逊色前人。”
大司农心中震撼,他们都太过小瞧这位太/祖血脉了,在他们还在争抢着眼前这一亩三分地的时候,燕临帝子的目光已经转向整个天下了。
燕雀与鸿鹄之比,不过如是。
叶无双见他已明了其中的用意,微微一笑:“圣明的领袖需要有贤能的人才辅佐,功业才能弘大。先生,您愿意帮助我吗?”
她身上带有坦荡浩然之气,偏偏说话的语气是那样的诚恳谦逊,如同对待国之重器一般的赤诚慎重,无疑是极具魅力的。
大司农下意识地点头应下了。
见到他点头,叶无双唇角笑意更深,“那么,便请先生帮我管理好势力转移的事情吧,这是一件很庞大的工程,麻烦您了。”
大司农睁大瞳孔,不是他想的那个意思吧?
看着大司农的眼神,她轻轻点头,“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吗?我既然要在塞北另起炉灶,建立全新的、属于我的势力,势必会把手下大部分的势力重心转移到塞北。”
大部分?
大司农倒吸一口凉气。
——
叶无双和燕临领着心腹们正在登记造册,忙得不可开交。
将一个庞大的势力转移阵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光是人,就要转移一大批。
从前世记忆和“剧情”里面挖掘出来的人才,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高级人才,带走。
吴国那三千多的皇陵工匠,既技艺高超,又擅长制作武器,需要带走。
在工坊兢兢业业工作的前任·淮河妓/子/,相当一大部分人请求跟随,综合考虑后,带走。
兴农时用惯了的人手,拥有大量基层工作经验的官员,带走。
平安商会背后的各地神医,想办法带走。
……
心腹们算着算着,迟疑了,“这样会不会太狠了……”
叶无双点着手里的账册,似笑非笑:“狠,你们是不是有什么误解,这才哪到哪啊?”
“那些农机农具,还有化肥配方,所有的核心技术,全部带走。”
“还有这些年开办的工厂,丝绸坊、棉花厂、茶叶厂、药材厂、琉璃厂、香料厂、牲畜坊、渔产厂、化肥厂、水泥厂……,除了少数例外,这些产业的重心全部都要迁移到塞北去。”
“对了,还有平安商会和莲叶商会,也要带走……”
“白氏的草原优良牲畜以及南疆的秘药买卖……”
“哦,我忘了……”她撩起眼皮:“我的‘植物园’肯定要搬走。”
众人听得心肝颤抖,这可真是不给别人活路啊。
燕临帝子对植物有极大的兴趣,先是在楚京建立了植物园,研究蔬果、香料、药材和粮食这些植物。后来这座植物园规模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分园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这些植物有很多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暴利植物,经过无数次的改良和培育,他们的品种更加极为优良,价值更是不断上升。
到得如今,这些植物园已经变成了一个个“聚宝盆”,如茶园、棉花园、桑园、甘蔗园、果园,加工成各种商品售卖后,为她收敛的财富不计其数,也间接为楚国的商业版图扩大贡献了不少力量。
而如今,燕临帝子毫不留情地将这些植物园和工厂撤出去,不顾楚国接下来会有的动荡……
叶无双眉目冷淡,有着说不出的凉意:“说了另起炉灶,难道还能有假?如果不是父皇母妃还在这里,楚国和我,早就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众人懂了,燕临帝子就封塞北,与楚国之间的关系便开始分割了,安帝未死之时,两个国家总是还有一份香火情,安帝死了,楚国就当真和燕临帝子毫无关系了,他们要尽快转换自己的新身份了。
——虽然他们觉得,不需要等到安帝死后,临殿下就会以新的身份成为楚国的新主人。
*
叶无双将镜片放在凸槽里,镜光反射出一道白光到另一个地方的镜子里,再被反射……光亮不断地进行反射,将这里映照得亮堂堂的。
这是一个空间极大的库房,像是中药店里面的药柜,书店里的书架,密密麻麻贴着标签。这些地方隐秘处都安装着重重机关,做好了防火防水防盗的层层防护。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些种子库里面的种子,才是我们必须要带走的东西。]
[十万种植物种子,蔬菜三万七百种,药材四万种,香料二万种,粮种三千种……]
到了就封的那一日,明明算是叶无双这边暂时落于下风,但是太子那一边,却算不得多高兴,人人如丧考妣。
一个国家强盛,需要人口,粮食,钱财,武器各方面条件的完备。
燕临帝子先是带走了无数朝堂上的栋梁之才,户部,工部以及农部是被挖墙脚最严重的部门,几乎一大半的人手沦陷。
还有他各地的开办的工厂、植物园里面的员工,商会里面的大商人、平安商会背后的神医股东们、为了利益也全部坚定不移地跟着他离开楚京。
而且,燕临帝子在商业和农业上面的天赋也可怕得惊人,楚国现在大半的商业版图是他最先开辟的,不知道借此赚取了多少财富。这也就算了,她还能培育出极为优良的农作物,杂交水稻和杂交小麦的核心技术其实还掌握在他的手上。
燕临帝子从月初就开始收拾东西进行搬迁,把一批批的人口、粮食、金银财宝全部运输走,数量之庞大,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停下,在此过程中,他们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运输工具,马、骆驼、驴子,骡子,轮船,一批批,一车车……
古人曾言: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而今燕临帝子这一去,也几乎快把整个京都给搬空了。
——这种规模,迁都也不过如此了。
最离谱的是,他都做到这个地步了,身上的帝宠还是那么的深,陛下不仅为燕临帝子挑选了精兵良将护送,而且还特地恩准燕临帝子可在军械库挑选武器装备。
看看燕临帝子身后训练有素、令行禁止的随从,瞧瞧他们身上精良的武器,厚重的铠甲,再听听陛下对幼子十一岁就封边疆怀有深深的怜惜与保护欲。
谁听了不得心肌梗塞。
#笑着活下去#
(1)“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资治通鉴》是仪
(2)太子抱议郎辛毗颈而言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其女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宜惧,而反以为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出自《资治通鉴》
曹丕当上太子后,开心地对辛毗说:“辛君,你知道不知道我多兴奋?”
辛毗告诉他的女儿辛宪英(羊耽妻),辛宪英叹息说:“太子的责任是代替君王主持祭庙,管理国家。代替君王,不可不忧虑责任重大;管理国家,不可不恐惧治理困难,他应该忧虑恐惧才对,反而大喜若狂,如何能够长久?魏国国运难道能兴隆?”
*九锡〔九赐〕:古代帝王赐给有大功或有权势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物品。后世权臣图谋篡位,辄先邀九锡。——《辞海》
一、赐车马,二、赐衣服,三、赐乐章〔乐则〕,四、赐朱红色大门〔朱户〕,五、赐斜坡台阶〔纳陛〕,六、赐武装卫士一百人〔虎贲百人〕,七、赐武器〔弓矢〕,八、赐大旗斧钺〔鈇 钺〕,九、赐祭祀用的美酒。——《柏杨版资治通鉴》
*关于植物嫁接技术,来源于搜狗百科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白居易
讲个笑话,所有人都觉得太子占了大便宜
(只有陛下信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7章 千古一帝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