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同伴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轻松地说道:“虎子,放宽心些!”
“咱们这一趟任务基本算是顺利办成了!——至于其他的,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嘛。”
仇虎郑重地点头,沉着地说:“嗯。”
“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他的同伴乐观地说着:“我觉得,他们不是我们的敌人,而会成为我们的朋友。”
仇虎知道,同伴说的「他们」,不是玄明、涂山九,而是他们背后的人——江石、李彩云。
这两位隐于幕后的大人物,放任两位能力出奇强悍的手下执掌两省大权近二十年,两位二把手竟能对他们忠心耿耿,甘居人下,可以想象,那御下手段该是何等高超。
在中海省会见涂山九时,那位心有九窍、精明多智的副省长,和他们谈笑风生,悠然从容,但当提及那两人时,她与玄明的态度却是出奇的一致,那是一种无声而又理所当然的蕴意:
——无论对他们用怎样的手段,全都是无用之功。
——只要是真正的主事者所做的决定,他们就绝对服从,绝对听命。
——死忠。
“虎子,你认为,那两位是怎样的人?”同伴轻言缓语地问道。
仇虎停了下来。
他想起那悬崖绝壁上,两个人闭着眼睛,双双携手走过摇摇晃晃的吊桥,脸上挂着孩子一样恬静愉悦的笑意,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邪劲。
慢慢地说道:“毫无疑问,他们是真正的疯子。”
说到底,一个以蛊术和毒术闻名当世的家伙,另一个作为东洲第一军火商,本身就谈不上是什么正派人物。
听云市十分繁华热闹,充满了生机勃勃,热火朝天的气氛。
路边停了许多揽客的车子,小汽车、三轮车、摩托车、人力车和公交车,应有尽有,数不胜数。
一路上,仇虎和同伴走过医院、学校、小工厂、大商场,人来人往,实在热闹极了。
又进过图书馆、博物馆——据说听云市的图书馆和博物馆都是目前为止全国规模最大的,里面的古籍和文物有不少是从国外高价收购回来的,每一件都是难得的无价之宝,珍贵异常,都说到了听云市,若是没去过这两个地方,就等于是白来了!
逛完图书馆、博物馆,仇虎一众又随着人流来到了一条很热闹的街上。
这里的店铺很多,摆出了各式各样的美食,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随处可见。
最漂亮显眼的,是街上四处挂着的灯笼。
莲花灯、牡丹灯、海棠灯、兔子灯、老虎灯、蝴蝶灯、美人灯,飞禽走兽、花篮宝瓶……彩灯如画,惊艳夺目,可以想象夜里灯火辉煌时,该是多么的华美耀眼。
众人几乎要惊呆了,目不转睛地盯着头上的灯笼看,大饱眼福。
“扑哧——”
旁边有人噗嗤一声,笑了起来:“哈哈哈,你们是第一次来这里吗?”
说话的是一个年轻姑娘,学生模样,穿着蓝布裙,头上扎了两个乌黑的大辫子。
见一群人看向自己,她并不怯场,反而大大方方地说道:“其实我第一次看见的时候也惊呆了。这里的灯,足足有一万七千八百四十三盏呢!”
“这么多盏?”仇虎听了后,十分惊讶:“那得花多少钱?”
谁知那女学生却更加惊讶:“你们是外地来的吗?竟然连这些灯笼的来历都不知道?”
她指着那些灯笼:“这些灯笼挂在这里,没有花一分钱!”
众人十分吃惊。
那姑娘轻轻地笑了起来,面上浮起了一些骄傲自豪的神采:
“众所周知,我们西南总督夫人、中海省省长医术向来高明,国内首屈一指。如今世道动荡不安,天灾**不断,二十多年以来,各地相继爆发多场大疫,李省长数次前往灾区,治病除疫,可以说是功德无量。”
“有一年,李省长在某地力挽狂澜,为当地人民祛除疫病,依旧分文不取,当地百姓十分感激,又无以为报,思来想去,只有一手扎灯笼的手艺还算拿得出手,于是家家户户赶制灯笼,废寝忘食,一年之后,一共制成了三千盏灯笼,千里迢迢送到听云市,当时的队伍可谓是浩浩荡荡,轰动全城。”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么多精致漂亮的灯笼,每一盏都代表了当地百姓对李省长的感激和祝福,价值千金。”
“当时和李省长一起前往疫区治疗疫病的人为数不少,人人忘死,个个争先,舍己救人,英勇无畏,李省长不愿独自居功,于是便下令将所有的灯笼都挂在这条街上,人人都可以前来欣赏,以此嘉奖善举,表扬大爱。”
“之后,听到这则消息的其他地方的百姓们,感恩图报,也都纷纷送来灯笼,这些年来,陆陆续续,一共收到了一万七千八百四十三盏灯。”
仇虎的同伴惊叹一声,
“这哪里是灯笼?分明是万民伞!”
街边的路人们忍不住拍起了手掌:“精彩!太精彩了!”
有人说道:“早知道当初我也去了,要不然,这里的灯笼也有我的一份。”
旁边似乎是朋友的人推了那人一把:“去去去!你这胆小鬼,这些年来,这么多次,我都没见过你报名参加过,真要你去,你还不得屁滚尿流逃跑咯!”
那人却一脸不屑:“我才不怕呢!我早打听过了,这一次鸿省发生的是疟疾,我身上可是打了疫苗的,这一次我一定要去!”
“嘘!”路边的众人发出一阵嘘声,“你这家伙,仗着自己身上有疫苗充好汉,不要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