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柳絮

辛弃疾:【这次不一样。】

【不一样?你想做什么?】

【如果我说,我也想起义,你怎么看?】

【就你?】

辛弃疾没理会他话里的嘲讽,继续道:【耿京正在广纳贤才,招募有志之士。】

【你想投奔他?】

【是,也不是。】

霍去病:【……老子真服了,你有话就快点说,越长大越会绕弯子了,也不知道跟哪个混蛋学的破毛病。】

辛弃疾轻叹:【我的意思是,我想带着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投奔耿京。】

【哦,那现在有几个人报名了?】

【一个。】

【谁?】

【你。】

霍去病:【……】

霍去病:【你赶紧滚吧。】

下定决心后,辛弃疾忙碌起来。

他夜晚作诗,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调动众人的情绪;白日走街串巷,劝说当地有意报国的青壮年。忙忙碌碌数日,竟真让他凑足了两千个青壮男儿。

这不是个小数目,足以让耿京刮目相看。

于是,在一个月夜,他带着两千人动身,一路跋山涉水,终于在粮草耗尽前找到了耿京。

耿京正当壮年,眼角遍布细纹,但那双眼依然锐利如鹰,剑一般把人的伪装撕碎。

辛弃疾言辞恭敬,却没有放低姿态。

两人的交锋一直持续到后半夜,虫豸都要沉沉睡去的时候,耿京终于满意地点头,放他离开。

【靠,总算结束了,累死我了。】霍去病骂了一句。

【你累什么?不都是我在说?】

【忍着不骂那老头也是需要力气的。】

辛弃疾无奈:【首先,他正值壮年,不是老头;其次,他愿意指点我这个没上过战场的后辈,足见他的心胸与品性。你骂他做什么?】

【嘿,你还用得着他指点?名垂千古的霍大将军就在这,你怎么不向我请教?】

【我向你请教很多年了,】辛弃疾摇摇头,【真不知道你在气什么。】

他说完,快步走向营帐。

军中不比家中舒适,其间关系更是错综复杂,但这些都难不倒辛弃疾,他没几天就习惯了军营生活,随后更是在一众将领间混得如鱼得水,深得耿京器重。

他也不负所托,带兵打赢了几场小型战役。

旁人都说他天纵奇才,辛弃疾却总是笑着摇摇头,说一声过誉。

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真正的奇才是谁。

而他靠的,不过是这位奇才的三五指点,还有那本他们二人一同撰写的兵书。

又一次得胜,他被封为“掌书记”,掌管军政、民政,官不大,权力却大。

加封那天,辛弃疾被耿京叫到营帐中,难得喝了个痛快。

过程中霍去病一直在小声嘀咕,辛弃疾没听清,问道:“你说什么?”

耿京醉眼朦胧:“我说,你的前途不可限量!不可限量啊!”

“大人……过誉了……您才是真的前途无量……”辛弃疾强撑着说完,脑袋一歪,沉沉地昏睡过去。

彻底失去意识前,他似乎听到一声极轻的叹息。

带着满满的无奈。

酒逢知己千杯少,那夜过后,辛弃疾更受器重,“南下”的事情,终于被提上了日程。

——南下,与朝廷的正规军汇合,一同抗击金兵,是辛弃疾最初投奔耿京的目的。

三月后,耿京下令,遣部下贾瑞与辛弃疾一同南下,联络朝廷。两人快马加鞭,在极短的时间内抵达都城,随后命人将耿京被加封的消息带回北方。

一切都进展得十分顺利。

他的梦想,祖父的梦想,似乎都近在咫尺。

直到耿京被叛徒所杀。

消息传来的时候,诗兴大发的辛弃疾正斜倚在窗前,眺望远方的群山。

传话的人话音刚落,只听“咔嚓”一声脆响,辛弃疾手中的毛笔硬生生断成了两截。昏黄摇曳的灯火下,青年的大半张脸都笼罩在阴影中,眼神晦涩不明。

下属心惊胆战地问:“大人,现在我们该怎么做?”

辛弃疾扔掉笔:“怎么做?自然是去取那叛徒的狗命。”

“那……”

“通知兄弟们,不必收拾行囊,即刻动身。再命人将情况回禀陛下,若陛下怪罪,待事成之后,我自会回来请罪。”

“是!”

不过片刻,附近便响起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同行的士兵收到消息,正在匆忙列队。

辛弃疾深吸一口气:【你怎么看?】

霍去病答:【难。】

耿京被杀,张安国叛变,现下那里已经成了金兵控制的地方,而他们带来的亲信不过五十余人……五十骑兵,能打过几十万的金兵吗?

哪怕是刚刚开智的孩童,恐怕都能毫不犹豫地说句“打不过”。

辛弃疾轻声道:【可我偏要赢。】

霍去病咧嘴一笑:【那就赢。】

铁蹄落地,带起滚滚雷声,五十人组成的小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北方奔袭。

凛冽的寒风如刀般割过每个人的皮肉,但没有一个人敢放缓脚步,也没有一个人愿意做懦夫。

谁都知道此行凶险,但无人质疑此举是否鲁莽。因为他们信任辛弃疾。

而辛弃疾则是信任霍去病。

他信任着这位军事奇才。

——发动奇袭,以战养战,是霍去病最擅长的战术。他就是靠这样的方法令匈奴闻风丧胆,节节败退。

一路上,他们全灭了几队金军派出来的探子,将敌人的粮草洗劫一空,然后继续奔赴下一个战场。

跑死了数匹马后,辛弃疾终于抵达了叛军的营地。

“停。”他一抬手,众人立刻停下,屏息凝神,等待下一个指令。

辛弃疾点了两个人,一起去打探敌情,其余人则原地待命,休整的同时,防止敌人从后方包围。

张安国选择的地方易守难攻,场地开阔,四周山峦林立,只有一条可纳三人并行的小道连通外界。

辛弃疾:【打?】

霍去病:【打。】

无需多言,他们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奇袭奇在“速”。时间差是他们唯一的优势,现在张安国没有算到他们已经赶回北方,只安排了战时一半的人手巡逻。

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一刻钟后,“轰隆的雷声”惊醒了熟睡的金兵。

有人翻了个身,继续熟睡;有人侧耳倾听,几秒后惊呼不对。

“敌袭”二字刚刚响彻营地,大半的营帐就倒在了铁蹄和火光之中,许多士兵连武器都没摸到,就已经断了气。

最深处的营帐内。

“张安国。”

“辛弃疾?怎么是你?!”

“为什么不能是我?嗯?”辛弃疾迈过倒塌的烛台,剑锋直指张安国的咽喉,“败局已定。看在往日共事过的份上,我允许你留几句遗言。开始吧。”

张安国抬起沾满灰尘的头,呼气声像破风箱,嘈杂恼人。

他喘着粗气道:“别杀我……求求你别杀我……我、我想说……我对不起……”

“对不起?”

“我对不起耿京大人……”

辛弃疾眼神一冷:“你还有脸说这话?已经晚了!既然你觉得对不起耿京大人,又为何要背叛他?”

张安国没回话。

他艰难地呼吸着,抬眼望向后方。

与此同时,霍去病大喊道:【快躲开!】

辛弃疾下意识后撤。

下一秒,冰冷的长枪从后而入,刺穿他的胸膛。

辛弃疾不可置信地低头,猛地吐出一口鲜血。

悲鸣声、厮杀声、火星迸裂声、张安国癫狂的笑声……一切都远去了。耳边好像有人在说话,但他听不清了。

【你别死!】

【我不准你死,你听到了没?!】

【该死的混蛋!回答我!】

咚、咚、咚……心脏在剧烈跳动。

一下又一下,像生命的倒计时。

身体逐渐变冷。

意识彻底坠入黑暗。

*

辛弃疾没想到自己还能有再醒来的一天。

但事实就是如此,他幸运地没有死,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干净的床上,张安国已经被擒住,协助刺杀他的金兵也被押在牢里,等候他的发落。

大夫说这次是个奇迹,长枪被软甲和肋骨卡住,没有刺破他的心脏。

辛弃疾疑惑。他明明记得长枪捅穿了心脏,血液流失的冰冷和深入骨髓的疼痛还历历在目……难道那都是濒死时的错觉?幻觉会这么真实吗?

不过,还活着就是万幸。

他忍不住与霍去病分享劫后余生的喜悦:【真是命大。】

耳边许久没有传来回答。

辛弃疾:【生气啦?那时我被气昏了头,一时大意,下次再也不会了。】

仍是无人应答。

辛弃疾的心脏猛地一抽,声音有些颤抖:【你怎么不说话?】

他转念又想,或许是睡了。可往后十几日,霍去病都没有再出声,得不到回应的辛弃疾不得不直面一个事实——

霍去病消失了。

为什么?

他想到心脏处的伤。

那绝不是错觉,他确实被长枪贯穿了心脏,他本应该……是个已死之人。

可他现在还活着。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不惜自己消失,也要让他活着?

他想不通。

想不通,却无法停止思考。

他一次次买醉,一次次深夜落泪,这副颓唐狼狈的模样一直持续到皇帝封赏。

辛弃疾无视满屋的金银珠宝,提起简朴的毛笔,写下一篇篇伐金的文章。

他恨。

他恨金人杀伤抢掠,践踏百姓。

他恨金人的暗算,导致霍去病离开。

……可他更恨自己。

为什么当时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为什么没有冷静观察四周?为什么躲避的动作慢了一步?

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他就被调职去了偏远之地。

朝中主和派居多,认为他这样的主战派会破坏好不容易换来的“和平”和荣华富贵,皇帝渐渐也没了收复失地的决心,理所当然的,他被疏远防备了。

他终于成了一个随性自在的诗人,写了很多诗词歌赋,得到了各方赞叹。

可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为什么?

——因为他没有听到那个人的夸赞。

辛弃疾想明白的时候,早已两鬓霜白。

他吃力地站起身,翻出霍去病与他一同撰写的兵书,拿起长剑,来到院中。

他点起火,将兵书烧成灰。

风一吹,灰烬与柳絮随风而起。

辛弃疾拔出剑,在空荡的庭院中挥舞,动作迟缓,脚步虚浮,却依旧能窥见当年的风采。

一招一式,皆是霍去病曾教导的模样。

几团白绒绒的柳絮落到老人的鬓角,却没被挥开。

那年柳絮因风起,他无视霍去病的唠叨,在树下舞剑碎清风。

如今柳絮又飘落,他抱剑倚树,静待天明。

给亲友的冷cp写的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柳絮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你的雪人能活多久

我夫君不可能是疯批反派

窒息

狩心游戏

小船三年又三年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枫叶集
连载中寄砚山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