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娟哭红了眼眶,抬头看着母亲说道:“妈,我和你不一样,我这已经第五个孩子了。”
“第五个?”母亲焦杏花诧异地看着女儿赵秀娟。
“生下老二招娣后,我又怀了两三个,私下里检查都是姑娘,齐联海不要,打掉了,我……”赵秀娟说着泣不成声:“这个检查过说是男孩的,我们才要的,可……呜呜……”
“糊涂啊!”焦杏花听了这话,气的握紧自己的拳头砸炕头,说道:“你说你们这是造的什么孽啊!”
赵秀娟流着泪,无助的说道:“我只是想要个儿子,怎么这么难啊?”
焦杏花看着闺女这个样子,也只能安慰她:“别哭,闺女,月子里哭,对眼睛不好,以后容易得风眼病,风一吹就流泪。”焦杏花摸了摸闺女脸上的泪水,有些心疼,说道:“什么都别想,我给你做口饭去,不吃饭,哪有奶喂孩子。”
说着走到院子里,拿起刚刚从村口买好的几条鲫鱼,走到厨房去收拾,收拾干净,打算炖一锅鲫鱼豆腐汤。
焦杏花将鱼炖在锅里,打开冰箱看看,别说豆腐了,里面除了几个干馍馍和两个鸡蛋,其余什么都没有,便拉着英子去村口的门市部看看。
到了村口,已经快到饭点了,买菜回家做饭的人很多,焦杏花有些着急,拿了一把小葱,一块豆腐,就赶快离开。焦杏花一是焦急闺女赵秀娟没吃东西,没奶水喂孩子;二是焦急闺女赵秀娟连生三个闺女,这事已经在村上传开了,焦杏花害怕别人问东问西说闲话。
焦杏花提着豆腐和小葱,顺带在旁边的烤馍店买了一带刚出锅的花卷,急忙往回走,刚走几步就听到张二嫂在后面叫她。
张二嫂是齐家庄出名的大嘴巴,村里大小事不用喇叭宣传,她都能给你从村头说到村尾,焦杏花不想理她,装作没听见,继续往前走。
张二嫂看焦杏花不理她,加快步伐追了上来,别看她身板瘦小,可是走起路来,像风一样,三两步就要把焦杏花追上了。
焦杏花心里有些不欢喜,转身说道:“张家二嫂,你走你的路,追我干什么?”
“哎吆,亲家母,看你说的,你从下庄来上庄看闺女,就是我们咱上庄的客人,好歹上庄是东道主的地盘,我问候你一声这不应该的吗?”张二嫂满脸笑着说道。
“没必要,要说主客之分,你们张家和我们赵家都是后来才迁移到庄子上的,不用那么客气。”焦杏花一语道破,一点也不和她啰嗦。
张二嫂愣了一下,她没想到一向温顺谦让的焦杏花,今日竟然一点面子也不给自己,不好意思的笑笑,看这焦杏花想问点其他的事情。
焦杏花看着张二嫂好事的眼神,知道她想问什么,可是她现在没有时间和她说这些,她要赶快回去给闺女炖汤。
焦杏花回头瞄了一眼旁边的张三土鸡店,摸了摸口袋,说道:“我要在这里捉一只鸡,你要进去吗?”
张二嫂看了一眼张三的店,知道她这个三兄弟脾气不好,和她有些不对付,尴尬的笑了笑说道:“你买你的,我先走了。”
焦杏花看着张二嫂离开,在台阶上铁笼子里挑了一只最肥的老母鸡,叫张三出来收拾干净,付过了钱,准备离开。只见英子盯着旁边的小卖部,花花绿绿的小零食,实在太招惹小孩子喜欢了,英子看的发呆。焦杏花笑了一下,摸了摸英子的脑袋说道:“小馋猫,姥姥给你买个糖。”说着从裤兜里摸出一元钱,挑了一个兔子形状的棒棒糖给英子。
英子拿着棒棒糖,开心的笑了,跟着姥姥高兴的回家去了。
年过六十的焦杏花,虽然弯腰驼背,但干起活来十分麻利,一点不输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不一会儿就将饭做好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鲫鱼豆腐汤端到女儿面前,女儿赵秀娟看着母亲年纪这么大,还要为了自己奔波劳碌,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由的眼睛又湿润,但是她自己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结婚七八年了,嫁给这么个窝囊废丈夫,不仅给母亲焦杏花帮不上一点忙,还总是给她添麻烦,这些年靠着母亲接济过日子,现在又生了一个闺女,心里有苦说不出。
丈夫齐联海没出息就算了,还迷上了赌博,只要家里一有点闲钱,总是被他拿去赌,这些年家里过的这么紧张,就是他这么好赌造成的,可是赵秀娟人微言轻,敢怒不敢言,话说的稍微一重,就会被丈夫一顿暴揍,弟弟赵秀权曾劝她离婚,可是为了孩子 ,赵秀娟忍了。
就连孩子的爷爷奶奶知道自己的大儿子齐联海好赌成性后,果断和他们分了家,和小儿子齐联生住在一起,装作不闻不问,也不怎么和他们来往,只有大孙女齐燕生下时,孩子的奶奶来伺候过一段月子。
齐家庄有个规矩,女人生的第一个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比较重视的,因为这是一个家族子孙繁衍的开始,还会办一场隆重的满月宴。但是后面如果生的是女儿,就没有满月酒,如果是男孩,才会有满月酒。所以爷爷奶奶鉴于齐燕是他们大孙女,这些年,对燕子还算照顾。
他们的小儿子齐联生因为一直读书的原因,也是去年才结的婚,因为两口子身边还没有孩子,对齐燕也算友好。
因为齐联海有家庭暴力,所以大女儿齐燕总爱往小叔家去,那边有爷爷奶奶照顾,小叔他们挣了钱,会买很好吃的带回家,齐燕在那边有吃有喝,便是不怎么回家。
赵秀娟吃完母亲焦杏花做的饭,感觉身体没有之前那么乏了,急忙给襁褓中的婴儿去喂奶。
快五岁的英子第一次看到小孩吃奶是这样的,不由的看入了迷,在她懵懵懂懂年幼的记忆里,她好像不曾这样吃过一顿奶。
姥姥焦杏花看着英子一脸痴迷的模样,心里不由一阵心疼,急忙拉着英子出去。
英子出去后,十分好奇的看着姥姥,指着姥姥干瘪的胸部,唧唧哇哇的说了一大堆,虽然说的不是清楚。
但姥姥明白英子什么意思,她这是在抱怨姥姥为什么没有那样喂养她。
姥姥抱起英子,安慰她说道:“英子啊!你现在长大了,不能吃那个了,那是小妹妹吃的。”
英子好像听懂了,看着姥姥不闹了,而是继续将棒棒糖塞在嘴里嚼。
姥姥放下懂事的英子,洗过碗,收拾好厨房,把买来的鸡杀了,收拾的干干净净放进锅中,锅里倒冷水,等锅沸了撇出来白沫子,放上葱、姜、蒜,将火关小继续煮。
乘着炖汤的时间,过去女儿的房间看看,看娘俩睡的十分安稳,心里安心了许多,看女儿的房子有些乱,桌上一层灰,地上也不干净,打了一盆水,又帮女儿把房间打扫了一遍,看时间差不多了,去厨房关了煤气上的火。
临走时,不放心女儿赵秀娟,叮嘱她说道:“你弟媳也快生了,这两天我要去县城,怕是一时半会顾不上你,锅里我给你炖了一只老母鸡,已经熟透了,我把火关了,你想吃的时候热一热,少放点盐就行,冰箱里,我给你买了一些东西,你应该能应付两天,等过两天我再过来。”
女儿赵秀娟红着眼眶点点头。
焦杏花说完,拉着英子的手转身离去,英子临走时瞥了一眼妈妈赵秀娟和炕上的小婴儿,转头就离开了,好像这里的一切与她无关,在这里她没有一点归属感。
焦杏花往回走时,路过张三土鸡店,想到儿媳妇也快生了,便又挑了一只鸡,准备拿到城里去给儿媳妇炖汤喝。
儿媳妇是县城姑娘,和儿子在同一所学校教书,两人一起在县城买了房,住在城里,县城距离乡村不到三十里地,儿媳是个善解人意的姑娘,每个周末都和儿子来乡里看望她,这让焦杏花很是欣慰,虽然老头子走的早,但她一点也不感到孤独,再加上身边有小英子陪着,总感觉身上有使不完的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齐英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