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知分寸(二)
安然想起他们安家就是在晋阳起家,发迹于京城长安。当年开国皇帝高祖爷正是在晋阳这片土地上,播下了霸业的种子,而他们安家,也得以沐浴在这胜利的光辉之下,分享了胜利的果实。开国皇帝打败了西秦、西凉、大隋和南梁,于长安建立大唐。他们也就举家搬迁至长安,这都是祖父告诉她的。
顾秋蓉问:“你想将哪个姑娘许给他?”
安家姊妹里除了安玲珑到了适婚年纪,安雯和安然年岁还小,就算许给人家,也只能算作订婚。
沈唯微笑:“自然是安然。”
安然听罢,脑袋嗡嗡作响。顾烨回眸,眼神落在安然身上。那书生温文儒雅,看向太太,没往女孩子身上瞧半眼。
太太沈唯继续说:“我们家安然虽然是三房庶女,五岁没了生母,但我作为主母,是真将她当亲生闺女看待。况且然丫头这些年都养在老太太老太爷身边,最是乖顺懂事,许配给你家儿子,我们安家绝不会亏待你们许家,你们需要任何帮助,我们安家都会鼎力相助,老爷,您说是不是?”
许昌今天一大早就来到安府,安弘致早已见过许昌,自然是看中许昌身上的才华和未来的前途,拿一个庶女去换一个不可知的未来很值得。若许昌他日高中,我安家与之联姻,自是锦上添花,对安家大有裨益。即便许昌未能高中,我安家也不过是舍去一名庶女,于大局无损。
资助许昌,空口无凭。若他日反咬一口,岂不养了一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安家岂能得到半点回报?自己培养的人才,好处自当先惠及自家人。商人行事,岂会亏本?
许昌的母亲殷氏一听安然没了生母,又是三房的孩子,脸色一沉,就算他们家清贫,但是她儿子是真有才华,比他老子还会念书,或许三年后就能够高中,怎么能够娶一个小妾的孩子。她扫视地上的几个女孩,见那气焰嚣张的丫头,虽容貌出众,却难入她眼。太太身旁红衣少女,想必是嫡出,他们此刻实难高攀。就那个身穿翠色裙子的小丫头看起来乖巧懂事,人是雪白软糯,倒还勉强入眼。
“然丫头,见过许昌的母亲,叫伯母,还有许公子。”
听见太太在叫她,安然福了福身子,道:“拜见伯母,许公子。”声音清脆动人,又带着点娇俏。
许昌这才看向安然,至少眼前的少女不令他反感,回了一礼。
沈唯满意道:“当年安然的生母难产逝世,我将然丫头的八字红纸给收了起来,如今既然在众人面前许了姻亲,便当着合族中人将八字交换了,将两人的事情先确定下来。回头再去问问媒婆两人八字是否吉利,再回告许母。若合得来最好,合不了婚事另说。”
许母道:“可以。”他们家凭空得一安静漂亮的小媳妇,又得安家的资助,许母觉得他们家一点都不亏,自然应承下来。
沈唯一早有筹谋,自袖中取出一枚绣着金元宝的锦囊,轻递予安然,轻声道:“然儿,以此与许公子相换。”
许母亦自包袱中取出一个翠竹锦囊,递与许昌。
两人的锦囊里放着各自的生辰八字。互换了八字,若之后媒婆说两人八字正好,便算作订婚了。这事算定下来,至于订婚酒席,不过是形式罢了。许家家境贫寒,无力操办;安家亦不会为一庶女大费周章。沈唯所求,唯愿二人关系得以确定,如此安然便不会成为其绊脚石。
安然拿着锦囊,抚摸上面的绣线,那是母亲在世时给她绣的。母亲嫁给安弘致并非自愿,如今她许给他人也不是她自愿。处于深闺中的女子,除了像她二姐姐和她祖母这样的条件,谁又能够自由选择成婚对象?
想起母亲的悲惨,思念起母亲来,她眼里盈盈带了点泪光,缓步向许昌走近,正要交换锦囊。
顾烨突然起身道:“不可。”
顾秋蓉道:“烨儿,你做什么?”
许昌模样温润,安然明媚如金,两人看起来分外登对。顾烨目光如炬,凝视二人,缓缓道:“然丫头年幼,依大唐礼法,定亲之事是否略显仓促?”袖中之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
安弘致道:“时不我待。时下因先前大规模的战乱人口凋敝,圣人已有旨意,许早婚配。且二人婚约既定,只待许昌他日高中,再迎娶然丫头未晚。许贤侄,我现在将自己的宝贝女儿许配给你,也是希望贤侄未来待我女儿好点。”
许昌看着安然,脸色无悲无喜,望见少女眼眶里盈盈的秋波,不禁动了心弦,道:“贤侄记下了。”
顾秋蓉不解顾烨何以失态,面色一凛,喝道:“烨儿,坐下!自古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安家之事,自有安老爷与安太太定夺,岂容你置喙?”
顾烨被自己母亲训斥,小五和十四都拉他坐下,他方才坐下,表面宠辱不惊,眼神却看向安然和许昌手上的红绿锦囊。两人当着众人的面互换了八字,就像当着众人的面成了亲一般。
大厅里,安老太太和安老太爷都默不作声。
沈唯动作快,在两人确定关系后就命人去给许昌和许母安排房子,他们是母子,住在安家并不妥,毕竟许昌与安然只是名义上的订婚,没有真的成婚。
安府产业多,房产自然也多,安排了一座安府后面的宅子给许昌这些年读书之用。许昌本应于晋阳度过守孝期,然许母权衡之下,终携子投奔安家。
读书为仕进之阶,晋阳无人可为师,许昌欲进学问深,须寻高士如陈老先生。安家是商贾之家,比官家更容易结交,眼下安家是许家最好的出路。
当今天下,要想科举入仕,主要靠关系引荐,其次才是能力、才华。
许母看似柔弱,心里的算盘却打得很精。
当年许昌的父亲一心为百姓,最终廉洁而死,甚至没给孤儿寡母留下一个铜板,仕途路也就在一个县令。在当地的名声再好又有何用!她要让儿子知道,科举是一条路,人际关系是另外一条出路。
两条路都有了,未来的官场路才不会走得像他父亲那般艰难。孤儿寡母全身上下一分没有,这就是当好官的代价。
虽将娶庶女为妻,然非赘婿乃幸事,其能否为正室,尚待后观。许昌没能力,安然自然而然成为正妻,这没有什么可说的,许昌有能力未来做了大官,一个媳妇罢了,等安然嫁进来以后,她这个做婆婆的有的是办法让安然知难而退。
给许家母子安排好房子,沈唯就派人去找媒婆对两人的八字,结果是“花好月圆”,八字很合。沈唯很高兴,当即就派纪妈妈将八字的结果告知住在后面宅子里的许母。
沈唯坐在牡丹苑的红木椅子上,拨弄青花瓷碗内漂浮的茶叶,抿了一口道:“这心里头的事情总算放下了一件。”
这时,丫鬟翠碧跑进来道:“太太,老太太请您去一趟寿星堂,说有重要的事情交代。”
沈唯心中暗自思量,随即起身前往。身为当家主母,她对老太太虽无深厚情感,但礼数不可废,以免落下不孝之名。
寿星堂里。
老太太坐在上首,后头赵妈妈给她拿着扇子扇风,没什么表情地说:“坐吧。”
太太沈唯方才由跪着行礼改为坐下。
“你应该知道我叫你来是做什么。将安然许配给清贫书生的事情,你怎么不先与我商量便自作主张。刚才当着顾夫人和顾二公子的面,我和老太爷方才什么都没说,只一味地应和你们。”
“母亲,我哪里是自作主张,在做决定前是与老爷商量过,老爷也同意的,许昌和他母亲刚来到长安城,如今正是人生地不熟的阶段。这孩子品性俱佳,我与老爷初见便心生欢喜,当即决定促成此事。若他日后结交长安权贵,岂不与我们安家渐行渐远?我想把婚事定下了,这许家就非得依靠我们安家不可了。”
安老太太静静听着。
“安然无母,我将其许配予许昌,望其日后有所依靠。爹娘亦不必忧虑安然日后孤苦无依。许昌此人,我已通过亲友多方探询,才学兼备,品行高洁,实为良配,许配安然最为妥当。媳妇此举,实乃一片赤诚之心。”
老太太越听越怒:“一片苦心!那你怎么不将自己的女儿许给他?”
沈唯一惊,面色却是从容,道:“玲珑之婚事,老爷自有计较。媳妇确是为六丫头筹谋,试想将来若您与爹仙逝,安然欲寻良缘恐难上加难。如今尚有一线希望,我已与许母殷氏言明,安然嫁入许家必为正室,身为正妻,岂不优于他日沦为官宦之妾?您想六丫头未来走她母亲的老路吗?玲珑是嫡女,自然是与六丫头不同的,老太太您也要为玲珑考虑,六丫头是您的孙女,就因为养在您身边亲一些,难道玲珑就不是您的亲孙女吗?”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