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疫防控进入最关键阶段,苏清月提出的隔离措施初见成效,但城西疫区突然传来的消息让所有人心头一紧——隔离区出现大规模交叉感染,死亡人数急剧上升。
"怎么回事?"苏清月匆匆赶到太医署,只见周院判和几位太医正焦头烂额地商议对策。
"是下官的疏忽。"负责城西疫区的张太医面色惨白,"病患太多,隔离区拥挤,加上这几日阴雨连绵..."
苏清月立即查看最新的疫情记录。图表上,城西的死亡曲线陡然上升,明显异常。
"带我去城西。"她抓起药箱就要走。
"三小姐不可!"周院判急忙阻拦,"城西现在是最危险的地方,已经有三名医工染病身亡了。"
"正因为危险,我才更要去。"苏清月语气坚决,"若不能及时控制,疫情很快就会反扑。"
青黛急忙给她递上特制的加厚口罩和手套:"小姐,千万小心。"
马车驶向城西,越靠近隔离区,街道越是冷清。沿途可见官兵设下的关卡,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药味和若有若无的腐臭。
城西隔离区设在一处废弃的军营,远远就能听见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和呻吟声。守门的官兵认出苏清月,急忙打开栅栏:
"苏小姐,您可算来了!张太医他们都快撑不住了。"
隔离区内的景象触目惊心。简陋的帐篷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病患们或坐或卧,很多人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几个医工穿梭其间,忙得脚不沾地。
"为什么这么拥挤?"苏清月质问负责的官员。
"实在是...病患太多,地方不够..."官员擦着冷汗,"而且这几日雨水多,很多帐篷都漏水了。"
苏清月立即巡视整个隔离区,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病患没有按照病情轻重分区安置,轻症和重症混住在一起。卫生条件极差,污水横流,蚊蝇滋生。更严重的是,医工们的防护措施也做得不到位。
"立即整改。"她下达一连串指令,"第一,按病情轻重重新分区。第二,搭建新的防雨帐篷。第三,所有人员必须严格佩戴口罩,接触病患后要用酒精消毒。"
"可是...这些都需要人手和物资..."
"人手不够就招募志愿者,物资不够我去想办法。"苏清月语气不容置疑,"现在,立刻执行!"
整改工作立即展开。苏清月亲自指挥,将病患按病情分为重症区、轻症区和观察区。又让人运来石灰消毒,搭建新的帐篷。
"小姐,这样真的有用吗?"一个年轻的医工忍不住问。
"隔离防疫最重要的是阻断传播途径。"苏清月一边帮忙搬运物资一边解释,"把轻重患者分开,可以避免交叉感染。保持环境卫生,能减少病菌滋生。"
她看到几个医工的口罩戴得不规范,亲自上前示范:"口罩要完全覆盖口鼻,每四个时辰更换一次。接触病患后要用这个洗手。"她展示自制的酒精消毒液。
忙碌到深夜,隔离区总算初步整顿完毕。苏清月累得几乎站不稳,但还是坚持巡视完所有病区。
"三小姐,您去休息吧。"张太医劝道,"这里有我们守着。"
苏清月摇摇头,走到重症区。这里收治的都是病情最危重的患者,很多人已经意识模糊。
她逐一检查,突然在一个老妇人床前停下。老妇人呼吸急促,面色发绀,明显是并发了肺炎。
"这个病人需要立即用药。"她开出药方,"另外,把症状相似的病人都集中到一起,可能是出现了新的并发症。"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一个医工惊慌地跑进来:
"不好了!有病人要闯出隔离区!"
苏清月急忙赶去,只见栅栏处聚集了数十名病患,情绪激动。
"放我们出去!在这里也是等死!"
"我们要回家!"
守门的官兵手持长枪,与病患对峙,形势一触即发。
"大家冷静!"苏清月走上前,"我是太医署的苏清月,请大家听我说!"
"苏神医!"有人认出了她,"苏神医救救我们!"
"我正在尽力救治每一个人。"苏清月声音清晰而坚定,"但疫情还没有结束,现在出去只会传染给你们的家人。"
一个中年男子激动地说:"可是我娘还在家里没人照顾!"
"把你家的地址告诉我,我会派人去照看。"苏清月承诺道,"我以太医署的名义保证,绝不会让你们的家人无人照料。"
这话让骚动的人群稍微平静了些。
"可是这里的条件太差了..."一个老翁咳嗽着说,"连口干净的水都喝不上。"
苏清月环视四周,看到病患们渴望的眼神,心中一动。她知道,光是强制隔离是不够的,必须改善这里的条件,给病患希望。
"我向大家保证,三天之内,这里会有干净的水源,足够的药材,还会搭建新的帐篷。"她提高声音,"但是需要大家的配合。请给我们一点时间!"
病患们面面相觑,最终在苏清月的劝说下慢慢散去了。
"好险。"张太医擦着冷汗,"刚才差点就出大事了。"
"这不是办法。"苏清月神色凝重,"必须尽快改善这里的条件。"
她连夜写了一份紧急求援信,让人快马加鞭送给裴瑾和萧绝。
第二天清晨,援助就到了。萧绝派来一队工兵,带着建材和工具,开始搭建新的帐篷和卫生设施。裴瑾则调拨来大批药材和粮食。
最让苏清月惊喜的是,还来了几十名自愿前来帮忙的百姓。
"我们是来报恩的。"一个中年汉子说,"苏神医救了我全家,现在该我们出力了。"
在众人的努力下,隔离区很快焕然一新。新的帐篷整齐排列,设立了专门的供水点和炊事区,还搭建了临时的诊疗所。
苏清月亲自培训志愿者,教他们基本的护理知识和防护措施。又组织病情较轻的患者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有事可做,不至于整日沉浸在恐慌中。
"小姐这个法子真好。"青黛看着井然有序的隔离区,由衷赞叹,"现在大家都有事做,也不闹着要出去了。"
"人最怕的不是困难,而是失去希望。"苏清月说着,突然眼前一黑,险些摔倒。
"小姐!"青黛急忙扶住她,"您已经三天没合眼了,必须休息!"
在青黛的坚持下,苏清月终于同意小憩片刻。但她刚躺下,就被紧急的叫喊声惊醒:
"苏神医!有个孩子不行了!"
她立即起身赶往重症区。一个五六岁的男孩躺在床上,面色青紫,呼吸微弱。孩子的母亲跪在床边痛哭。
"从昨晚开始就咳血..."医工汇报情况,"用药也不见效。"
苏清月检查后心中一沉。这孩子并发了严重的肺炎,肺部已经出现水肿。
"准备针灸。"她取出银针,"另外,我需要一些特殊的药材..."
她开出一个药方,其中几味药相当罕见。幸运的是,裴瑾送来的药材中有这些。
经过一个时辰的抢救,孩子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苏清月累得几乎虚脱,但看到孩子母亲感激的眼神,觉得一切都值得。
"苏神医,外面有人找您。"一个志愿者前来通报。
苏清月走出帐篷,意外地看到了萧绝。他骑着马,身后跟着一队亲兵。
"王爷怎么来了?"
"巡视防务。"萧绝下马,目光扫过整顿一新的隔离区,"你做得不错。"
"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萧绝从马鞍上取下一个包裹:"给你的。"
苏清月打开一看,里面是几本兵书,还有一套轻便的皮甲。
"兵书?"
"防疫如用兵。"萧绝淡淡道,"讲究策略布防。这套皮甲轻便防护好,比你现在穿的要强。"
这份体贴让苏清月有些意外:"多谢王爷。"
"不必。"萧绝翻身上马,"照顾好自己,别病倒了。大楚需要你这样的医者。"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苏清月忽然觉得,这个冷面王爷其实很细心。
接下来的几天,在苏清月的精心管理下,城西隔离区的疫情终于得到控制。新增病例减少,重症患者也陆续好转。
这天,苏清月正在巡查,突然听见一阵欢呼声。原来是最早入住的几名患者康复,即将离开隔离区。
"苏神医,谢谢您!"一个老妇人握着她的手老泪纵横,"要不是您,我们这把老骨头就交代在这里了。"
"是您自己挺过来的。"苏清月微笑,"回去后还要继续用药,注意休养。"
看着康复的患者陆续离开,隔离区里第一次出现了欢声笑语。医工和志愿者们也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小姐,我们成功了!"青黛开心地说。
"还没有完全成功。"苏清月提醒道,"疫情还没有结束,不能松懈。"
当晚,苏清月给太医署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总结了这次隔离区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她特别强调了改善隔离条件、给予患者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防疫不只是治病,更是治心。"她在报告中写道,"给患者希望和尊严,往往比药物更重要。"
这份报告后来被太医署作为典范,推广到全国各地的疫区管理中。
夜深人静时,苏清月独自站在隔离区的高处,望着下面井然有序的帐篷和闪烁的灯火,心中充满感慨。
这场疫情让她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让她更加坚定了从医的初心。
无论前路多么艰难,她都要走下去。
因为这就是她来到这个时代的使命。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