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福霖楼内冰藏锋

说罢,极为利落地一甩肩上抹布,端着空托盘,脚步轻快地转身,眨眼便没入熙攘人流之中。

那清冷男子的目光却追随着那轻捷的背影,微微蹙了蹙眉头。

方才那跑堂倒茶时的手稳,应答时的机变,以及那看似谦恭实则藏着棱角的话语,都透着一股不寻常的气息。

见他凝神,一旁的邵知行忍不住低声抱怨:“大师兄,我们提前一月下山,不就是为了打探各派虚实,窥探他们武功路数吗?问问这本地堂倌,有何不可?”

被唤作大师兄的清冷男子正是青城派的大弟子,崔珣,崔鹤唳。

崔珣收回目光,语气平淡无波:“青城派规第三十六条,门下弟子若与外人口角,需克制己身,不得妄动无名之火。你这一路,惹的事还少吗?”

一直安静吃着茶点的另一位青衣少女兰楹儿,此时也抬起头,嗓音清柔:“六师兄,从衡山到寰阳这一路上,你就因口舌之争惹了多少麻烦?平白败坏了我们青城派的名声。如今到了天子脚下,更需谨言慎行。大师兄自有主张,你再这般毛躁,回头怕不是又要抄写门规百遍了……”

邵知行被师兄师妹一同数落,面皮发红,还想辩驳几句,忽闻堂前传来“啪”的一声脆响!

“洪先生来了!”

此话一出,堂中喧哗戛然而止。

只见后堂帘栊一挑,一人缓步而出。

来人一身半旧青衫宽袖袍,头戴方巾,脚踏布履,一身打扮清简文气。身形清瘦颀长,立如修竹,行步时衣袂微拂,自带三分书卷清风。面容皎白如玉,眉眼温和,一双眸子澄澈明净,似含笑意。

他手中并无多余物什,只一柄合拢的水墨折扇,一方油亮的枣木醒木,堂倌早已在一旁桌上备好一杯温茶。

他并未急于开口,只是一步一步,从容走至堂前特意留出的一小片空处站定,而后从容不迫地向着四方食客微微揖手一礼。姿态优雅,不卑不亢。

原本喧闹的酒楼,此刻竟安静了大半。许多人的目光都被这位说书先生吸引过去,显然,许多人正是冲他而来。

洪先生在红木椅坐下,执起醒木,却未立刻拍下,只是目光温润地扫过全场,清朗温润的嗓音不高不亢,却字字清晰入耳:

“诸位客官,烈日炎炎,承蒙不弃,赏光小楼。今日,便由在下为大家说一段旧闻,聊以解暑。”

“啪!”醒木轻轻落下,声音不大,却似有魔力,让剩余的嘈杂也彻底平息。

“话说前朝末年,烽烟四起,九州动荡,民不聊生。真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说书人语调沉缓,有几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然,乱世必出英雄。我朝开元圣祖元和帝,彼时尚是江湖草莽,却怀拯世济民之心,聚四方豪杰,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他娓娓道来,从元和帝容尧如何于微末中崛起,如何与东南西北四位豪杰义结金兰,共图大业,又如何历经百战,最终扫平**,定鼎寰阳,建立大宥王朝。

他说得绘声绘色,引经据典却不卖弄,细节丰富仿佛亲见,时而激昂,时而低沉,将一段开国史说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堂下食客,无论是粗豪的江湖客,还是附庸风雅的文人,甚至那些寻常百姓,无不听得如痴如醉,屏息凝神。

每到精彩处,便爆发出阵阵喝彩与惊叹。

而那少年跑堂少年也放缓了脚步,倚在廊柱旁,看似歇脚,目光却落在那说书人身上,似是也听入迷了。

崔珣亦微微颔首。

这说书人确有不凡之处,学识、口才和风度皆是上乘,埋没于此等酒楼,倒是有些可惜了。

一段开国传奇说罢,说书人略作停顿,执起茶杯,浅啜一口。众人仍沉浸在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回味无穷。

然而,他放下茶杯,水墨折扇“唰”地展开,轻摇几下,话锋悄然一转:

“开国功勋,自然名垂青史。然,世事变迁,白云苍狗。英雄功过,有时也并非如史书所载那般分明。便说十多年前,亦有一位功勋卓著的赫赫名将,曾为我大宥北拒狄戎,西平羌乱,战功彪炳,天下皆知,深受百姓爱戴……”

酒楼的氛围微微起了变化。

一些常客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交换着眼神。

另一些消息灵通的江湖人则放下了酒杯,神色变得专注起来。

崔珣凝望着隔着纱帘的说书人,眉头蹙起。

洪先生语调渐沉,颇有几分慨叹:“便是这样一位国之柱石,却在一夕之间,身败名裂。凯旋之师竟成阶下之囚,汗马功劳转眼成了通敌叛国的铁证。朝堂之上,群臣参奏,闹市刑场,血染黄沙。其后更是府邸焚毁,满门……尽殁。”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敲在众人心口。

酒楼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冰块的寒气似乎也变得有些刺骨。

“这说的是北伯侯……”

“这是叛臣,怎能再称呼北伯侯?”

“怎么不能?当年那案子结得太快,本就存有几分蹊跷……”

……

台下,有不少人压低声音议论。

“嘘,慎言!”立刻有人提醒。

但窃窃私语声已无法抑制地蔓延开来。

北唐烈一案,当年震动朝野天下,虽已过去十年,仍是许多人心中不敢轻易触碰的禁忌。此刻竟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被一个说书人公然提起。

众人脸上神色各异,有好奇,有惊惧,有疑惑,亦有隐晦的兴奋。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那说书人身上,想听他如何评说这天大的旧案。

洪先生面对众人灼灼目光,神色依旧平静温和,仿佛只是在讲述一段遥远故事。

他缓缓合上折扇,用扇骨轻轻敲击着掌心,目光变得幽深:

“此案当年可谓铁证如山,由不得人不信。然世间事,有时眼见也未必为实。譬如那场将北唐府邸焚毁殆尽的大火,当真是天干物燥所致?又或是……有人欲盖弥彰,行那杀人灭口、毁尸灭迹之举?”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这说书人怎敢妄言?

莫非当年旧案真是另有隐情?

就连崔珣,也彻底敛去了方才的闲适,面色沉静,目光锐利地看向说书人。

他身旁的师弟师妹更是屏住了呼吸。

就在所有人竖起耳朵,期待着洪先生继续说下去,揭露更多内情之时——

“啪!”

洪先生手中的醒木却在此刻突然重重一拍,

声响清脆,震得众人心神一凛。

只见他拱手再揖,脸上恢复那谦和温润的笑容:“江湖风波恶,权贵门槛高。小可一介说书人,唯敢道些前人旧事,博君一粲。其中真假虚实,各位看官自有明断。”

“今日天色已晚,这北唐旧案,牵扯甚广,一言难尽。”

他语速放缓,“欲知后事如何,那场离奇大火之后,又引出了何等风波?且听——”

他故意拖长了语调,目光扫过一张张充满期待和紧张的脸孔,“下回分解。”

话音落下,他不顾堂下瞬间爆发的失望唏嘘、催促追问乃至低声咒骂,再次拱手,从容转身,袍袖轻拂,竟就这么施施然走向后堂,消失在帘栊之后。

留下一楼的人,心思各异地咀嚼着方才那段未尽之语,以及那戛然而止的悬念。

堂内冰山的寒气依旧咝咝地冒着,却仿佛再也压不住堂内悄然涌动的暗流。

那少年跑堂收回了目光,嘴角一弯,依旧一副热情机灵的模样,高声吆喝着:“客官们还要点些什么?本店的冰镇绿豆汤最是解暑!”

仿佛方才那一段惊心动魄的评书,从未发生过。

邵知行回过神来,激动地抓住身边师兄的衣袖:“大师兄!他刚才说的是北唐……”

“噤声。”崔珣打断他,目光从说书人消失的帘栊处收回,缓缓落在那忙碌的跑堂身影上,眉头复又蹙起。

这寰阳城,这福霖楼,比想象中,更要风波诡谲。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剑起风云

西游:我为道首,佛门还想大兴?

火影之最强氪金系统

寻仙

洪荒之永恒天帝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浮云阙
连载中长衫无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