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鸢贩卖女皇赏赐一事就这样在宫中传开了。
黄蓉扇以为赵鸢犯了这么大的蠢事,一定会触犯盛怒,女皇听到这事儿,却只呢喃了一句,“看来朕培养了一位清官。”
她选官无数,但手把手教出来的,只有赵鸢。
同是进士出身,黄蓉扇秋试写的杂文被编撰入《文心集》,而赵鸢在作文章这件事上毫无天赋,可以说是才情全无,得女皇宠信的,是赵鸢,不是她黄蓉扇,她心里难免生出嫉妒。
太原战事已过数月,如今朝廷上下一心防卫洛阳,再也没人拿丢失洛阳的事问罪赵鸢了。
黄蓉扇在为女皇奉茶时再度提起此事:“陛下,赵御史丢失太原,犯了这么大的错,您为何还对她如此关心?”
黄蓉扇一开口,女皇就猜到了她的意图。
年轻的孩子们相互嫉妒,也屡见不鲜了,她并不多过问。
女皇品了口茶,语气依然和蔼:“阿善,你会驯养猎物么?”
“微臣无能。”
“猎物之间习性不同,有些猎物,哪怕你割肉饲鹰,依然野性难驯,而另一些,只需要对其施舍一些多余的关心,便会对你忠心耿耿。”
诚然,赵鸢是后者。
“赵鸢的兄长,是朕见过最有才情抱负的年轻人,只可惜为人太刚直,赵鸢还没出生,他就过世了,赵鸢的父亲忙于朝政,母亲则沉浸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中,能养出她这么有情有义的孩子,是她父母的荣幸。”
黄蓉扇不寒而栗。
女皇完全看穿了赵鸢性格里的弱点,那么自己呢?
“陛下,微臣斗胆想问陛下,那微臣是哪种猎物呢?”
女皇轻笑一声,“你啊,是朕养的小家猫。”
临近立冬,赵鸢再也没听到过前线的消息,随着岁末临近,战事也趋于平静。
朝廷派去增援洛阳的十万兵马似乎是起了作用,作为一个多战之地,洛阳毫无防守优势,但刘颉叛军打了整整三个月,也没拿下洛阳。
比起洛阳战事,长安万众更关心另一件事。
武举将至。
不论文举还是武举,赵鸢都是尽量躲远。多年前她撞大运,为女皇献上了武状元陈望山,那之后,她竟开始收到干谒诗了。
赵鸢情诗一封未获,家中干谒诗文倒是塞满了抽屉。
干谒的习俗,说通俗了,就是跑关系。
在坊间,得到干谒最多的官员,象征着职高无二的地位,而在朝廷里,则意味着最有拉帮结派的嫌疑。
赵鸢本身就是朝廷里一大关系户,这时她能避则避。
赵鸢将府邸大门一闭,挂上外出的牌子。尽管如此,还是有武举生送来黄金白银,以求举荐。
赵鸢闭门看书养心,这日黄昏已过,小甜菜突然送来消息:“赵大人,有客到访。”
赵鸢岿然不动:“告诉他,我正在外远游。”
“赵大人,是宫里来的柳侍郎。”
是柳霖要见她。
在她之前,柳霖是女皇唯一宠臣,当年李凭云行刑之际,天雷劈裂刑架,柳霖无意感慨了一句“苍天不诛李凭云”,便再未得宠。
柳霖年轻时似与女皇有写不同寻常的交情,女皇没有杀他,而是将他囚禁在宫中“颐养天年”。
如今柳霖出宫,意味着恢复圣宠。
伴君之人都晓得,圣恩稀缺,柳霖重获圣恩,必有人失宠。
赵鸢似被一只无形的手抓住脊椎,一身寒凉,唯恐失宠的人是自己。
十年前的柳霖风华正茂,他明明比女皇小几岁,却已老成一张褶皱的树皮。
柳霖得势时,以宦官身份祸害门下省清官,赵鸢作为士大夫之后,天生瞧不起这种人。
其实,她瞧不起柳霖,和当初那些人瞧不起李凭云是一样的。
她对柳霖冷眼惯了,如今人家一得势,自己却以礼相待,倒显得她捧高踩低,所以赵鸢的策略很简单:一视同仁。
她让柳霖在外喝了几口西北风,慢吞吞地穿上护膝,披上氅衣,迎风相会。
“柳公前来,有失远迎。”
朝堂上有一条万古不变的铁律:奸臣与奸臣,素来相互看不上眼。
柳霖心里把赵鸢骂了十遍八遍,脸上仍带着和善,甚至有些讨好的笑:“起北风了,赵娘子注意防寒。此行是受陛下所托,请赵娘子处理一件事。”
女皇私下要她处理的事,必不是什么干净事。
赵鸢习惯性地淡漠道:“柳公请说。”
“陛下身边黄舍人,蓉扇娘子染疾暴毙,她出身卑贱,若论民间传统,未嫁而离家女,不得入祖坟。陛下慈悲,允许她葬在陈家祖坟下葬,陛下说,赵娘子近来若是无事,便替蓉扇娘子处理身后事,今夜蓉扇娘子的尸体就会被送出宫。”
赵鸢从容道:“下官会妥善处理蓉扇娘子的身后事。”
黄蓉扇的尸体在三更半夜时被送到赵鸢府上,距她香消玉殒不过十来个时辰,还不大像是一具尸体。
不久前,黄蓉扇还在和自己勾心斗角,如今已是一具冰冷的尸体,有冤难言。
赵鸢生出几分兔死狐悲的凄凉,她半夜未眠。
原来黄蓉扇才是第三百四十人。
那她呢?她会是第三百四十一人么?
赵鸢替黄蓉扇合上棺木,她走入黎明的薄雾中,裹紧寒衣。
赵鸢不大了解黄蓉扇的出身,只晓得对方是个讲究做派的人。
贵人佩玉是自西周就延续下来的传统,赵鸢对黄蓉扇最大的印象,是她所佩的长及脚底的玉环。
赵鸢当然知道黄蓉扇对自己的妒心,但也是真的担心她走路时被自己的玉环串绊倒。
黄蓉扇嫉妒她不假,但终归不曾害她,站在她们这个位置的人,不加害,已是慈悲。
赵鸢为黄蓉扇办了一场风光后事,亲自在其墓碑上提下“女士无双”四字。
此次前来琼庄办事,赵鸢担心会遭陈公刁难,一路戒备,但直到给黄蓉扇办完丧,依然风平浪静。
异常的静。
赵鸢离开陈家祖坟之际,一匹老骥向她摇晃而来。
赵鸢作揖:“张县令。”
来者是琼庄县令张疏,十一年前二人曾一起在此救灾,结下情谊。琼庄虽属京兆辖内,张疏却始终无缘进京。
赵鸢见到他,实在惊奇。
张疏倒是连嘘寒问暖的功夫都省了,他跌下马,狼狈站稳,哀求赵鸢道:“赵御史,今早陈公的尸体被钉在了陈府大门上,双目被掏空,死相可怖,这可是女皇的父亲,老夫实在不知要如何处理此事了。”
诛女皇之父,挖其双目,将其尸身钉于陈氏大门,此举明显是一个仪式。
敢这么做的人,还能有谁。
李凭云,他终于为高程报仇了。
她今日来到琼庄,而陈公在今日被杀,这绝非巧合。
这一举动是要在向所有人递信——
他终于要回来了。
说明一下
女皇和鸢妹是相互欣赏但不相互信任的关系,上一章女皇透露当年想要除去李的原因,只是为了试探鸢妹,但鸢妹顶住了试探。
黄蓉扇是女皇杀的,因为她话太多,故作聪明。
对女皇来说,只有两种人是她真正需要的:一是无情的治国机器,如十年前的李大人,二是替她做脏事的人,如十年里的鸢妹。
还有两点为什么新皇帝即位,鸢妹不能做官?
因为当年就是她直接害了人家并且害死人家府上的人
晋王视角下,鸢妹就是个狗贼反派。
为什么鸢妹不投诚?
鸢妹如果明着归顺了李,以后不但一举一动都要受制于李,假说她背负了n多人命,从一个好官变成了奸佞,只为和李大人相爱,我为她不值得。
而且这么做最大的弊端是,她要戴着背叛者的帽子。
晋王以后是皇帝,鸢妹知道皇帝最需要的是忠诚的人,所以她对女皇的坚守,也是在为以后的自己做好身份。
至于感情线,鸢妹和李彼此心里都有恨,鸢妹恨当年李把自己丢给了裴瑯,恨他活的好好的但不告诉自己,李对鸢妹的恨留个悬念。
这二人三观不合,门不当户不对,成长经历截然不同,两人都多疑执拗,更重要是我觉得他们两个人都太完整了,单独拉出来都是非常精彩的人生,其实相忘江湖比较适合。
但我会凭一己之力he的,因为单身的孩子看不得小情侣离别。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5章 三百四十人3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