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归来后,许佳年的状态明显好转。
他接下了那部关于抑郁症的公益电影,全身心投入准备。
为了更好地理解角色,他主动联系了几位抑郁症康复者,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些访谈让他深受触动,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把这部电影拍好的决心。
“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样挣扎...”许佳年对沈舟说,“听到他们的故事,感觉自己的痛苦被理解了。”
沈舟轻轻抱住他:“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
电影开拍后,许佳年的表演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那种对抑郁症患者内心世界的精准把握,远远超出了他以往的表演水平。
有一场戏是主角在浴室地板上崩溃大哭,许佳年演得如此真实,让全场工作人员都红了眼眶。
“卡!”导演声音哽咽,“太棒了...佳年,你让我刮目相看。”
电影拍摄期间,沈舟尽量调整档期陪伴左右。
他发现许佳年虽然偶尔还是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已经学会了如何应对。
“今天有点down,”有一次许佳年主动发消息,“能来陪我一会儿吗?”
沈舟立刻赶到,发现许佳年已经自己做了所有能让自己好起来的事:吃了药,点了香薰,甚至尝试做了顿饭。
“我在学习照顾自己,”许佳年微笑,“不能总是依赖你。”
沈舟心疼又骄傲:“你可以永远依赖我。”
电影杀青那天,许佳年在庆功宴上落落大方,甚至主动和导演讨论起后期制作的意见。
“佳年变化真大,”导演对沈舟说,“越来越有专业演员的样子了。”
沈舟看着不远处与人交谈的许佳年,眼中满是爱意:“他一直都很优秀。”
令人惊喜的是,这部电影在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影片奖,许佳年也凭借出色的表演获得了最佳男主角提名。
虽然最终没有获奖,但提名本身已经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媒体报道开始用“实力派演员”来形容他,之前的负面标签渐渐被遗忘。
“感觉像做梦一样,”许佳年看着报道,不敢相信,“以前他们都说我是靠脸吃饭的...”
“你靠的是实力,”沈舟认真地说,“我一直都知道。”
那天晚上,许佳年主动提出:“我想成立一个基金会,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
“好主意,”沈舟支持道,“我们一起。”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