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庭之没有直接回家。
他驾驶着那辆黑色的大G,穿过逐渐亮起霓虹的都市街道,最终驶向城市边缘一条略显寂静的林荫道。
道路的尽头,是一座灰墙黑瓦、略显肃穆的中式宅院——顾家老宅。
他将车停在斑驳的梧桐树下,却没有立刻下车。
他只是摇下车窗,沉默地望着那扇紧闭的、似乎尘封了许多往事的大门。
他镜片后的眼神,那里面翻涌着复杂难辨的情绪,有抗拒,有犹疑,还有一丝被深藏起来的、连自己都不愿承认的脆弱。
最终,他深吸一口微凉的空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推开车门,走向那扇门。
老宅内部的光线有些昏暗,空气中弥漫着旧木和淡淡尘螨的味道。
一切家具摆设都蒙着一层薄灰,保持着多年前的模样,时间在这里仿佛凝固了。
他的脚步在寂静的屋子里显得格外清晰。他径直走向二楼自己少年时的房间。
推开门,书桌、单人床、靠墙的书架……
一切都熟悉又陌生。
他的目光扫过书架,最终落在书架顶层一个不起眼的旧纸箱上。
他搬来椅子,踮脚将它取下。
箱子上积了厚厚的一层灰。
打开纸箱,里面是些旧课本、几本牛皮封面的笔记本,还有一张卷了边的市级物理竞赛奖状。
他的手指在这些物品上缓缓掠过,似乎在寻找,又似乎只是无意识地触碰过去。
忽然,他的指尖在一个硬壳笔记本的夹层里,触碰到了一样异样的东西。
那不是纸,触感微凉而光滑。
他小心翼翼地将其抽了出来。
那是一张被对折起来的、保存完好的旧照片。
他的呼吸几不可闻地滞了一下。
指尖甚至有些微不可察的颤抖。
他缓缓地将照片打开。
照片上,是十七岁时的他,穿着干净的蓝白校服,站在市科技馆门口,脸上带着略显青涩却无比明亮的笑容。
而他的身边,紧紧挨着另一个女孩。
女孩扎着马尾辫,眉眼弯弯,笑得比阳光还灿烂。
她微微侧着头,肩膀亲昵地靠向身边的少年。
顾庭之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的目光死死锁在女孩的脸庞上,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几乎无法呼吸。
那个女孩……
赫然是——
杨妩
顾庭之的指尖微微颤抖,那张照片在他手中仿佛有千斤重。
他的目光死死锁在女孩灿烂的笑脸上,呼吸变得急促而不规律。
杨妩。
这个名字在他脑海中炸开,带来一阵尖锐的疼痛。
他试图在记忆的迷雾中搜寻关于这张面孔的更多信息,却只抓到零碎的画面和一种沉重的情感负担。
为什么他会和杨妩一起出现在科技馆?
为什么这张照片会被如此隐秘地收藏?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他对这段记忆几乎一片空白?
顾庭之扶着书桌边缘缓缓坐下,照片仍捏在他修长的手指间。
他摘下眼镜,用指尖按压着突突跳动的太阳穴。
那些被刻意尘封的往事,正如同老宅中的灰尘,因他的到来而被惊扰,开始在空中不安地旋转。
他闭上眼睛,努力追寻十七岁的那个自己。
“庭之,快点!科技馆的开放日马上就要开始了!”少女清脆的声音穿过时光的帷幕,隐约在他耳边响起。
少年顾庭之背着双肩包,小跑着跟上前面扎着马尾辫的女孩。
阳光洒在她发梢,跃动成金色的光点。
“杨妩,你慢点,又不是看不到。”十七岁的他语气故作老成,但眼角眉梢却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那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地区选拔赛,他们代表学校参赛的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早期地震预警系统”已进入最终展示环节。
“当然要快,”女孩回头,眼睛弯成月牙,“听说今天有中科院的专家来做评委,如果我们的项目被看上...”
少年加快脚步,与她并肩而行。科技馆门前人头攒动,各个学校的代表队齐聚一堂。
就在进入科技馆前,随行的老师叫住他们:“来,在这留个纪念。”
照片定格了那一刻两个身着蓝白校服的少年,肩并肩站在科技馆门前,笑容明亮而充满希望。
顾庭之猛地睁开眼,那段记忆如同被闪电照亮般清晰。
是的,他们曾经是队友,甚至可以说是朋友。
但那之后呢?
为什么关于杨妩的记忆会如此模糊?
他重新审视那张照片,注意到照片背面似乎有字。
他小心地将照片翻过来,一行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
“给庭之:愿我们的梦想如星辰,永远闪耀。杨妩 2009.5.11”
2009年5月11日。这个日期触动了他记忆深处的某个开关。
那天不仅是科技馆比赛的日子,还是...
顾庭之突然站起身,快步走到书架前,开始疯狂地翻找那些旧笔记本。
灰尘扬起,在昏暗的光线中飞舞如迷雾。他终于找到一本深蓝色封面的实验日志,迅速翻阅起来。
日志中详细记录了他们项目的每一次实验数据和改进过程。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那个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构想来自杨妩,而顾庭之负责算法实现和硬件集成。
两人几乎整个学期都泡在实验室里,朝夕相处。
随着日志一页页翻过,更多记忆复苏了。
杨妩的笑声,她思考时咬笔杆的习惯,她为实验失败沮丧时低垂的睫毛,她突破难题时眼中绽放的光彩...
然后是5月11日之后的内容。
顾庭之的手指停在5月25日那页。那天的记录只有寥寥数语:“项目暂停。杨妩没来学校。”字迹潦草,与前面工整的记录形成鲜明对比。
他继续向后翻,接下来整整一周没有记录。直到6月3日,才有新的内容,笔迹恢复了平静和工整,但完全不再提及杨妩,而是记录着项目由顾庭之一人继续推进的安排。
这不对劲。
他们那么重视的项目,为什么杨妩会突然退出?
为什么他的记忆中对这段如此模糊?
顾庭之感到一阵寒意顺着脊背爬升。
他继续翻阅,在日志最后一页,发现了一张夹在其中的纸条。纸条上的字迹与照片背面一致,是杨妩的笔迹:
“庭之,我必须离开了。请不要问原因,也请...忘了我吧。保重。”
没有日期,没有落款。
但这决绝的告别显然出自杨妩之手。
顾庭之瘫坐在椅子上,脑海中混乱的记忆碎片开始重新组合,但总有一片浓重的迷雾阻挡着他看清全貌。
他记得项目最终获得了市级一等奖,但他独自上台领奖;记得后来被保送名校,但总觉得人生中缺失了什么重要部分。
记得从此对人际关系保持距离,却说不清为何如此...
手机突然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
各位好久不见,我终于更文了。
我终于有时间了。大家接下来就慢慢看吧。[烟花][烟花][烟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记起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