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过去,直到又是一个正月过后,建康城里面的人没等到皇帝求仙问道的消息,单纯的只是看了陆国师主持秋祭等几场祭祀而已。
只是,现在民心是定了,尤其亲自册封陆誉的事情在经由当年铺垫的那些说书先生等人的艺术渲染后,现在全国上下信佛的人已经屈指可数,但朝会上有一件事更为让人烦心。
“陛下,据边关来报,突厥可汗突然称王,立辽国,自号辽王。”
兵部尚书朝会上第一个出列,这消息更是引得群臣议论纷纷。
“还有呢?”
只不过,羽泽的反应倒是出乎意料的冷静,丝毫不因为突厥立国而感到意外的样子让兵部尚书的胆子大了不少。
因而,他便继续上奏“辽王声称当年的耶律达和耶律丹兄弟是他的两位兄弟,而且是在大楚被朝廷杀害,所以准备明年就对边关开始用兵。”
“倒是个不错的借口。”
羽泽嗤笑了一声,手指有一搭没一搭的在龙椅扶手上敲着“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来打吧。不过我们也不能怕,让民间开始重视生育,方便以后征兵。至于边关甲胄、弓弩等装备,户部和工部在灭掉突厥之前都优先供给兵部所需。”
“喏!”
兵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出列应了一声。
安排完了兵部的事情,羽泽自然也要好好安排民间方向的问题,不然就凭那些读死书的肯定只会按照老一套来“谒者台和礼部。”
“喏!”
谒者仆射和礼部尚书一同出列,躬身等着皇帝的命令。
“今后将赵岐的《孟子章句》列入文举之中,同时单独将他所谓的: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点提出来。而三点中的【不娶无子,绝先祖祀】这一点混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起散播到百姓之中,绝对要让他们认为这才是正确的!”
羽泽的话让文臣们都有些反感,甚至开始当着面议论起来。
似乎是不满羽泽把喜欢将全篇主观的腐儒的著作列入文举,负责科举的礼部尚书出言顶撞“可是……陛下,不孝有三实则:不能事亲、不能事君、不能立身行道。如果天下读书人都成了赵岐这般腐儒,那天下则危矣!”
“可我们打仗一讲人力,二讲甲胄器械,这才是《六韬·虎韬·必出》中的盛卒。三才讲兵法军阵。”
而一听就听出了羽泽想要把百姓变成为了生而生的生育机器的意思,文武兼修的大都督出列反驳了回去“没有人口,何谈兵力?难不成以后要我们的士卒一人面对敌军十骑?”
“这……”
礼部尚书在面对这种事实面前也有些词穷,但还是找到了突破方向“老夫说的是读书人的事情,又不是说的那群连字都不认识的愚民!”
“军中也有弃笔从戎的士卒、校尉,若是因此而发生争执,那尚书大人觉得应该怎么办?”
大都督微微嘲讽的笑了笑“要改,不如就从根本上改。反正最终腐儒进不了朝堂,错就让它错好了。世家大族向来藏书千万,还怕这愚民闹上来不成?”
“……”
虽然满腹经纶,但大都督这种撕破脸式的吵法,礼部尚书还真没见过,都有点不知道怎么下嘴了。
“行了,就这么去办吧!”
羽泽也是皱眉,但这种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才是最好的催生方法。
如果不是活不下去,那这些人肯定至少生一个,而如果再能提高一点待遇,比如从军福利这些,那肯定家家户户都盼着生男孩,然后好养大了送军营给家里赚钱去。
如果朝廷对阵亡将士的抚恤从不拖欠,那对于为了生而生的父母来说,打仗死了更好,家里又有一笔钱拿。反正家里不止一个孩子,有个留种就行。
想到这里,羽泽决定还是加强一下对兵部的监督,只是这种事情还要从长计议,毕竟如果真有人要吞阵亡抚恤,那自己就等于在和数家氏族作对。相反,如果真发生了这种事,而且还抓到把柄,就可以让几个将军替自己动手了,岂不是更美?
朝会散去,冯安又被叫到宣明殿。
“长平,这明年就要用兵了,我担心有人会侵吞阵亡将士的抚恤。”
等到冯安进来,羽泽就直白的说了自己的担忧。
“那不如直接盯着兵部和户部?这抚恤向来是兵部和户部一起办的。”
冯安一时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这么说了。
“那你说,能不能在阵亡将士的统计出来之后盯着名单上的人家,看看是不是有人中饱私囊?”
羽泽也不怪他,而是将自己在朝会时整理出来的想法说了一下。
“陛下是想人赃并获、罪证确凿?”
冯安也马上反应过来了,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关键“确实,直接派人盯着反而容易被发现,到时候这些官员若是因此而变得不忠才是损失。”
“对。”
羽泽知道虽然南北朝的结束终结了胡人的胡作非为,但还是有不少胡人留在这楚国大地上,若是其中有突厥的探子,必然会在那些官员动摇的时候给他们画饼,成为不忠的动机。
点了点头,羽泽说出了目的“所以,我要你在拿到名单后盯紧了那些收到抚恤的人家,问清收到多少,是否和律法规定的一致,但凡少的太多,那这些就都是证人!”
“我会办妥的。”
冯安懂了,这是安逸日子太久了,羽泽担心下面开始**,准备动手了。
就算动不了手,也至少要让他们警醒警醒。
冯安告退后,羽靖在午后便又被带了过来,而羽泽也不怕辛苦的拿着自己批阅好的奏折中有着实际内容的开始了一对一教学。
半年后,春末夏初之际,突厥果真起兵叩关!
前线阵亡将士的名单每次小战役结束的时候都会传回来,不出所料的,还真有官员克扣抚恤,被冯安带着证人和账本一起来到了朝会的太极殿上!
小知识:
四时祭,历史可追溯至夏商周时期,分为春祠祭、夏礿祭、秋尝祭、冬烝祭,对应农历的一月十五、四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先秦重要典章制度选集《礼记》的《王制》篇载:“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这是说天子与诸侯在每一个季节都祭祀他们的祖先,不同季节的祭祀仪式有不同的名称。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对四时祭祖的原因、具体时间以及供奉的食物进行了详细记录。他解释一年四次祭祖的原因是四季成熟的作物不同,供奉给祖先的祭品应该用每一个季节最早成熟的作物,即正月春祠祭的供品是韭菜,四月夏礿祭的供品是新麦,七月秋尝祭的供品是黍稷,十月冬烝祭的供品是新稻。
现代电视剧一般拍的话都是以春祭为主,讲皇帝亲自为百姓祈福,求风调雨顺或者国运昌隆;又或者更为常见的就是祭祖,求祖宗保佑,但贡品就不会想这么细致,能有三牲或者五谷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里讲个细节,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里,桃园结义里的贡品就是五谷。
现如今还保存着的龙椅出现在明代,具体在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将首都定在南京,并在南京的明宫中设置了龙椅??。后来,明朝的首都迁至北京,龙椅也随之搬到了北京,即现在的故宫太和殿中的龙椅??。
但龙椅的说法最先出现于唐朝郎余令《历代帝王像》中,所以文中便沿用了这个设定,就当做南北朝的时候就开始普及椅子了。但正史上椅子真正开始出现在权贵中是隋唐的时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皇子的成长日记(9)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