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半个月,羽靖实在受不了老夫子每天的念叨,只能磕磕碰碰的把《千字文》背完。
虽然老夫子满意了,但羽靖却在心里把周兴嗣骂了无数遍,骂完A面骂B面那种。
只不过,至少当天就开始讲起了《蒙求》。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正在讲书的老夫子读完了其中引用《孟子·离娄上》中关于对舜帝评价而写的文章,只不过,这一段自古以来就有着较大的争议,自己讲的口干舌燥,而羽靖却睡得香甜……
嘭!
忍无可忍的老夫子一拍桌子“殿下!你来讲一下这是什么意思?!”
“嗯?”
被响声惊醒的羽靖左顾右看,一脸茫然“怎么了?”
冯烨一看,心中警觉‘不好!’
前几天,由于羽靖的不努力,现在老夫子已经不打羽靖,而是改为让冯烨或者戚辙代为受过。也正是因此,年纪还小,更重义气的羽靖开始努力背书,终于将《千字文》背了下来。
只不过,现在似乎又要因为不好好听讲而让冯烨他们受罚了……
“夫子。”
冯烨赶紧起身作揖,主动请缨“殿下还不曾学过那么多东西,不如让学生来替殿下回答?”
“行!那就你来讲讲看!”
因为有这么维护羽靖的人,夫子又是高兴又是可惜,语气中竟有几分复杂的感觉。
“学生失礼了。”
因为老夫子刚刚讲解中是颇为偏向赵岐的《孟子章句》,冯烨既然要讲,就只能先给他提个醒。
见老夫子点点头,觉得是收到自己示意后,冯烨便开口道“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话的意思是:不孝的表现有三种,其中没有后德最为不可取。舜帝没有和父母商量就娶了娥皇女英,这是没有后德的表现。但是,孟子认为的君子是具有“内圣外王”之修为。因此,对于君子而言,舜帝虽然没有和父母商量,但其实跟告诉过他们没有两样。
学生认为,这才是孟子的意思。
孟子被称为子,则说明他的君子修养,因此不会在评价中加入个人喜好才对。
而赵岐所谓的:不娶无子,绝先祖祀。是认为舜帝为了子嗣而娶了娥皇女英,也就是为了生而娶,为了生而生。
这般行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
说到这里,冯烨看了一眼老夫子,发现他的脸上并无什么喜怒的神色,反而显露出在思考的样子,便继续道“而且,借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个故事中的一句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夫子可明白赵岐在注解的时候,添加了多少个人的主观意见?
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牲畜,是因为人有思想、懂喜恶、知利害。所以,豪门贵族因为家族、氏族的存续而必须由父母定下正妻,但这只是因利所使,而非后德。”
“没错。”
老夫子点点头肯定了冯烨的说法,但还是告诫一番“不过,年轻人气盛,有些话这里可说得,外面却不可说。”
“谢夫子教诲。”
冯烨作揖一拜,然后坐下。
只不过,老夫子看到羽靖嘴角流着智慧的泪水的样子,无奈的叹了口气,拿起书继续讲。
几天后,书的内容已经讲到了三国的部分。
“父之于子……”
老夫子讲完之后,照例点了一下羽靖“殿下,刚才的内容可听懂了?”
然而,回应他的是冯烨空洞的眼神。
老夫子甚至听从眼神中听到阿巴阿巴……
“夫子,这次不妨让学生来答。”
作为三个人中年纪最大的,戚辙也是学过的东西最多的。
毕竟,学识是一切的功底,无论当今的演员、歌手,还是古代的先锋、将军,如果没有文化功底,那演员看不懂剧本,歌手写不出好词,先锋只会冲杀,将军只懂硬拼。
戚辙虽然想要继承父志,但总归不能不读书。如果连兵书都看不懂,那又如何带兵?
有人愿意再打个榜样,老夫子也是欣慰“那好,就由冠军侯来。”
戚辙躬身行弟子礼拜了拜,然后才说道“夫子刚刚所讲的故事源自汉末孔融孔文举的无恩论。
当时,孔融曾与好友祢衡议论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瓯中,出则离矣。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父亲对于儿子,有什么亲情可言?要说他生孩子的本意,也不过是一时情动的结果。这里面,母亲对儿子,又做了什么呢,就像东西存放在瓦罐里,东西出来了,与瓦罐也就没什么关系了。”
听到戚辙能够原原本本的说出典故,老夫子点点头“不错。继续。”
“只是,不孝有三,其一、不能事亲。如果父母无恩于子女,那又何来孝道?”
戚辙听到老夫子的鼓励后便从孝道切入“女子十月怀胎,腹部一月隆于一月,若真是譬如寄物瓯中,那怀孕的人的腹部应当不会有变化,而人也不会成长,永远是一副稚童的样子。”
“你这说法倒是新奇。”
老夫子脸上带着几分好奇的神色“不过倒是一点都没错,只是世人都没有注意到的或者没有在意的事情反而让你一个总角儿注意到了,惭愧,惭愧啊!”
只不过,羽靖依旧是阿巴阿巴。
‘算了,以后单独教他些驭人之术好了。’
老夫子再次叹气,拿起书继续讲。
毕竟,一个孩子不想听课的话,除非你能说到他感兴趣的东西,否则重复讲再多次也是无用。
等到老夫子讲完离开了,羽靖伸了个懒腰“用完膳,午后我带你们去玩点新鲜的!”
而此时的边关,已经迎来了两队胡人使者。
其中带头的几人便是各自部族的最强者,骑着草原特产的高头大马并排走在最前面,但互相之间的气氛并不是很融洽的样子。
契丹族领头的是勇士兄弟耶律丹、耶律达,来自吐蕃的则是一文一武的两兄弟洛桑多吉和扎西次仁。
小提示:
据考证:《蒙求》有文学上脍炙人口的轶闻,如“王商止讹”“西门投巫”“孙敬闭户”“屈原泽畔”“绿珠坠楼”,其中很多成为后来《三字经》《龙文鞭影》《幼学》取材的来源。
也有偏向神话故事或者神话化的故事,如“女娲补天”“长房缩地”“杜康造酒”“蔡伦造纸”等。
↑内容源自百科
但由于原书已佚亡,所以作者这里会根据它主讲前人言行美恶的特点添加一些内容用于填充本书内容,但都与原书无关。
大白话的对话实在是作者第一次写,没有这个脑子去一句句转换了,如果要更改语言要等后期完本的时候了。
小知识:
“主观”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为政篇》。
“注解”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
“不孝有三”应该是“不能事亲(赡养父母、爱护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是三不孝。”
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因此洛桑多吉翻译成汉语就是文武双全,洛桑的意思是勇猛、智慧,多吉是坚不可摧的意思;扎西意思是吉祥,次仁则是长寿的意思。
看名字就知道谁文谁武了吧[三花猫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皇子的成长日记(2)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