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是日,天朗气清,农民在田间努力耕作,商贾拉着满车的货物行走在大路上,官员们仪态端正地站在堂下,恭敬地聆听天子的训诫……

就在大家聚精会神地做着自己的事时,一面半透明的水幕毫无征兆地出现在空中,使得各个时空的人们无不惊骇非常。

“那是什么?”

“我从未见过如此怪异的天象!”

民间开始骚动。

各家皇帝们深深看了一眼天幕,纷纷按下内心的慌乱,对着离自己最近的大臣沉着吩咐道:“传令下去,此物乃吉兆,让大家不必惊慌。”

大臣当即领命而去。

经过一番折腾后,众人终于安下心,与此同时,一直没有动静的天幕似是看准了机会,慢悠悠亮起来,开始了它的表演。

大概是为了方面大家观看,光幕闪烁几下后,忽地化作无数道流光投向地面,这些流光遇人即停,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变换形态。于是,不消半刻钟,每个人面前都有了一个与原先的光幕差不多模样的小光幕,这些光幕还播放着同样的画面: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直播盘点历史名人系列,我是新人主播阿藜,一个不专业的历史文化爱好者,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第一期吧!

众所周知,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华夏历史上涌现出了无数璀璨的明珠,其中有雄才大略的帝王、有功勋赫赫将军、有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厉害的历史名人,谁会是我们今天盘点的幸运儿呢?】

光幕上,身穿朱红曲裾的女子笑着问道。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历史名人……

嬴政瞪大眼睛,内心翻涌着惊涛骇浪。

难道这东西来自后世?上面在说话的是后世之人?

刘彻神采奕奕地看着光幕,唇角微扬,眼里满是笑意和玩味。

后世人吗?有意思。

李世民看看光幕,又看看被惊呆了的群臣们。

嗯,还是先静观其变吧,他想。

在不清楚这光幕里的人会说出什么之前,大概没人会想成为第一个“幸运儿”。

【给个提示:明朝中期,桃花仙人,龙场悟道。】

此言一出,再次震惊了无数个时空。

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什么中期?!

如果阿藜能听到他们的心声,一定会笑着补刀:是明朝中期哦~

-

明朝中期四个字一出,聪明人几乎是立刻便洞悉了其中的深意。

后面有个明朝,岂不是说明大秦最终会亡吗?

朝臣们瑟瑟发抖,个个埋头不敢说话,只有李斯大着胆子看向嬴政,视线中,沉默的君主似乎并未生气,那双漆黑的眼中装着的是遗憾和了然。

了然世间果真无千秋万代的朝代,遗憾大秦到底未能千秋万代。

“陛下……”李斯欲言又止,朝中本就有不少人反对郡县,在这个节骨眼又得到大秦将亡的消息,真的是件好事吗?

“好好听,有什么事听完再说。”嬴政明白李斯的顾虑,但现在局势尚未明朗,大秦是什么时候亡的?为什么会亡?在没有答案之前一切都还有回旋的余地。

你会告诉朕原因吗?

嬴政看向光幕,目光幽深。

-

汉初

“这个明朝是个什么说法?”刘邦摸摸下巴,明朝,是在汉之后,还是之后的之后呢?

“后世的朝代,具体什么时候有的不清楚。”张良看了眼正在卖关子的阿藜,“也许继续听下去会有答案。”

“总归不会是现在,大汉人才济济,国祚定然长久。”韩信笑道。

刘邦大笑:“楚王所言极是!”

萧何瞥一眼韩信,默默在心中叹了一口气,索性收回目光闭目不语。

看似和谐的朝堂下,暗流涌动,山雨欲来风满楼。

-

汉·武帝时期

明朝中期这个东西,震惊一小会儿就够了,反正那也是猴年马月之后的事。

刘彻此时对大汉还是比较自信的,毕竟现下正是兵强马壮之际,又刚打了胜仗,并无明显的亡国之兆。

心情丝毫不紧张的帝王托着腮,百无聊赖地听着光幕继续讲那明朝的故事,时不时地,还能腾出点注意力关注一下那个可能大部分人都忽略了的桃花仙人四个字。

听起来像个神仙,但根据这个叫阿藜的后世人之前的描述来看,应该又不是,或许只是个别名?刘彻心想。

见皇帝本人没什么太大反应,底下安静的大臣们自然不会上赶着找不痛快。

用那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亡国的消息劝陛下不要对匈奴发兵?笑话!先不说已经打了胜仗,证明大汉根本没必要继续憋屈下去,就单论今上那说一不二的性子,谁敢上去触霉头?是嫌脑袋在脖子上待得太舒坦了,还是嫌俸禄不够香?

“虽是后世之事,但多听听总是没有坏处的。”刘彻笑笑,“另外,再加派些人手前往民间安抚民众。”

安抚工作还是要做的。

-

李世民与朝臣们面面相觑。

“朕……好像听到了明朝中期?”李世民脸色有些难看,任谁刚登基没多久就提前预知国之将亡,心里肯定都不好受。

“回陛下,确实是明朝中期。”长孙无忌心情沉重地肯定道。

“再看看吧。”李世民长吸一口气,脸色慢慢恢复正常。

这只是个开头,说不定后面会有什么有用的信息。

-

北宋

秦汉、三国、晋、五胡十六国、隋唐……

赵匡胤十分确定,自己以前从未听到过“明朝”,那就是后面的朝代了。

“官家……”赵普刚想开口就被赵匡胤挥手打断。

“继续听。”赵匡胤沉声道。

赵光义在一旁撇撇嘴,将想说的话吞回了肚子里。

五代时期因武将势大而动乱不休,如今自己已经吸取教训削弱了武将的权利,可宋却依旧亡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赵匡胤皱眉。

-

南宋

赵匡胤不知道宋朝的发展,还在思索哪里出了问题,赵昚却是心里门清,他甚至想到了更远的地方。

大宋对外实在过于无力了,如今朝中主战派与主和派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要想出战还得跟大臣们斗智斗勇,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大宋处于弱势,周边又都是虎视眈眈的异族,将来若是灭亡多半是被从外打破,再现晋时惨状。

难道靖康耻又要再度上演?赵昚咬牙。

这个明朝,会是异族建立的吗?

-

明·洪武时期

太子朱标刚去世不久,朱元璋尚还沉浸在悲伤之中,此时突然听到光幕要讲后世之事,心情莫名有些微妙。

他目前已有立皇太孙的想法,只是还没付诸行动。

也罢,既然光幕在说明朝事,那就让他好好看看,他的太孙和后代到底做得如何吧。

-

明·正德时期

朝堂上鸦雀无声。

“这个龙场,好像有点耳熟。”朱厚照看向杨廷和。

杨廷和闻弦音而知雅意,开口道:“陛下,前兵部武选司主事王守仁贬谪之地就是龙场。”

朱厚照:……

咱这个时候,估摸着也算是个中期了,至于龙场……难道真是王守仁?

这又是历史名人又是悟道的,难不成被贬一次,王守仁就心灰意冷,直接在龙场出家了?最后还混成了一派宗师?(阿藜:……你脑洞还挺大的。)

不确定,再看看。

-

明·万历时期

听完光幕说的三个词后,从书卷中抬起头的汤显祖会心一笑:“是那两个人吧。”

【那么明显的关键词,应该没有人会猜不出来吧?是的,本期的主题就是:《唐伯虎与王阳明——同一场科举,不同的人生》

这可是两个厉害人物啊!】

唐伯虎:!!!

朱厚照:破案了,真是王守仁。

杨廷和:其实我刚才就是随便举了个例子……

大臣们:厉害人物,有多厉害?

此时,正在龙场观看光幕的王守仁莫名其妙打了好几个喷嚏。

【王守仁,成化八年生人,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世人常称其为阳明先生或王阳明。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唐寅,成化六年生人,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曾经,由于“思想大家”和“风流才子”这两个标签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主播常以为王阳明一直都是沉着稳重的成功人士形象,唐伯虎则永远是恣意潇洒的风流才子模样,直到前不久看了一本历史小说,主播才恍然发现原来唐大才子的人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风顺水,而阳明大佬也曾有过年少顽皮的时光。

按理说,这俩人几乎是毫无相似点的,那么,到底是怎样的力量,竟让主播起了把他们放一块讲的念头呢?

这一切的一切,还得从明孝宗弘治十二年的那场会试说起。】

-

明·弘治时期

要素察觉,弘治十二年。

朱祐樘瞬间坐直。

原来朕是孝宗……等会儿,今年不就是弘治十二年吗?

所以今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此时,皇城外,正在酒楼里与人聚会喝酒的唐伯虎莫名脊背发凉。

他想到了这期的标题——同一场科举,不同的人生。也就是说,这场会试自己和王守仁之中会有一个倒霉蛋,而自己极大可能就是那个倒霉蛋。

嘶——这感觉可一点都不好。

参考资料:

《明史》

《五百年来王阳明》

《唐伯虎研究》

and百科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一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贵妃娘娘千千岁

岁岁平安

春盼莺来

春夜渡佛

鬼怪游乐场[无限]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给古人盘点我推的历史名人们
连载中寤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