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绍兴三十二年,赵构禅位赵昚,赵昚正式成为南宋第二任皇帝,是为宋孝宗。次年,孝宗改元“隆兴”,发动“隆兴北伐”。此次北伐一开始确实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后来由于主将不和,宋军孤军深入,兵力单薄,终被金军大败,隆兴北伐就此草草收场。

隆兴二年,迫于种种压力,宋廷与金国缔结“隆兴和议”。自隆兴北伐失败后,朝中主和派势力再次占据上风,再加上太上皇赵构并不支持北伐,于是孝宗自“隆兴和议”后不再北伐,转而将精力投入到了整顿内政上。】

还真是时刻不忘内斗啊……大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宋孝宗乾道元年,陆游由于坚持抗金主张,积极献策出师北伐而遭到主和派污蔑,被朝廷罢免了官职。

后来,辛弃疾向宋孝宗上《美芹十论》,又称《御戎十论》,客观地分析了宋金双方的形势,提出了周密详尽的恢复大计和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他希望以此唤起宋廷的抗金热情,但很显然,在那样的情况下,他注定得不到回复。】

陆游:……

辛弃疾:……

这就是传说中难兄难弟的感觉吗?

【朝廷对北伐反应冷淡,但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却很感兴趣。从乾道四年开始,辛弃疾先后担任过建康府通判、滁州知州、江西提刑等职,在平定了赖文政领导的茶商军之后,又知江陵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成为封疆大吏,后历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

再后来,辛弃疾因在地方上大刀阔斧地整顿、创置“飞虎军”等事,妨碍了权贵们的利益,于淳熙八年十一月被交章弹劾,以“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等罪名,罢去所有职务。】

“这辛弃疾确实是个内政军事皆为一把好手的人才,只可惜……”李世民叹气,“生不逢时啊!”

【宦海浮沉的这些年里,辛弃疾也意识到了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是以被罢职后,他便在上饶修建了带湖新居和庄园,将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过起了归隐田园的生活。】

北宋·哲宗时期

“少无适俗韵。”苏轼摸了摸胡子,摇头道,“可惜性不爱丘山。”

南宋·宁宗时期

“幼安那时当真甘心归隐吗?”陆游看向辛弃疾问道。

辛弃疾不答反问:“务观仕途几经波折,可曾有片刻放弃恢复中原?”

陆游沉默了片刻,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辛弃疾紧跟着接了下去:“神甚放,形如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说罢,二人目光相对,同时笑出了声。

【另一边,去职之后的陆游投身王炎军幕,王炎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陆游作《平戎策》,提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的主张。这是陆游平生仅有的亲临抗金前线的经历,此次经历为其爱国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全新的视野。此后陆游历尽仕宦沉浮,报国之志难以施展,但是爱国情怀至死不渝。】

“竟然还去过边关……”陆宰满心欣慰,“好小子!不愧是我陆家的子孙!”

【淳熙二年,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但由于南宋主和势力诋毁陆游“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而后陆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躬耕于蜀州。面对主和派诸如“颓放”、“狂放”之类的攻讦之语,陆游自号“放翁”,进行反击。

淳熙六年秋,陆游被任为江西常平提举,主管粮仓、水利事宜。次年,江西水灾,陆游号令各郡开仓放粮,亲自“榜舟发粟”,并同时上奏朝廷告急,请求开常平仓赈灾。十一月,陆游奉诏返京,给事中赵汝愚借机弹劾陆游“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陆游愤然辞官,重回山阴。

淳熙十三年,陆游重新被起用为严州知州,在任期间“重赐蠲放,广行赈恤”,深得百姓爱戴。淳熙十五年七月,陆游任满,被朝廷升为军器少监,掌管兵器制造与修缮,再次进入京师。

淳熙十六年,孝宗禅位于光宗赵惇,陆游上疏建议光宗“减轻赋税、惩贪抑豪”;“缮修兵备、搜拔人才”,“力图大计”。次年,即绍熙元年,陆游升任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由于“喜论恢复”,被谏议大夫何澹弹劾“不合时宜”,主和派也群起攻之。最终,朝廷以“嘲咏风月”为名将陆游削职罢官。陆游再次离开京师,悲愤不已,自题住宅为“风月轩”。】

“这官途也太波折了吧!”杜甫看呆了。

陆游在官场是主打一个起起起落落落吗?

北宋

“放翁、风月轩,陆卿的小孙子倒是个妙人。”赵顼满脸戏谑。

周围的官员们看向陆佃的眼神也十分意味深长。

见官家和同事们都一副“你家孙子这么有个性你应该也差不多吧”的表情,陆佃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陆佃:我只心疼自家孙儿多舛的命运,一直被人针对的日子怕是不太好过。

【宋宁宗嘉泰二年,朝廷诏陆游入京,担任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一职,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

嘉泰三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同年四月,国史编撰完成,宁宗升陆游为宝章阁待制,陆游遂以此致仕。五月,陆游回到山阴,辛弃疾拜访陆游,二人促膝长谈,共论国事。辛弃疾见陆游住宅简陋,多次提出帮陆游构筑田舍,都被陆游拒绝。】

南宋·孝宗时期

“朕就说幼安和务观是注定要成为好友的。”赵昚看着面前被自己叫来一起观看光幕的陆游和辛弃疾,笑意盈盈地说道。

这俩人明明之前没有交集,谁知今日初识就一见如故、默契十足,看得赵昚啧啧称奇,直感慨他俩有缘分。现在一听果不其然,他俩在历史上就是朋友。

辛陆二人皆是腼腆地笑了笑,没说话。

南宋·高宗时期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这两位成为了朋友,我竟然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岳云感慨。

岳飞眼里闪过笑意:“因为他们一直志同道合,成为朋友只是早晚的事。”也许以后,自己也会有机会与这两个惊艳的后辈开怀畅谈。

【嘉泰四年,辛弃疾奉诏入朝,陆游作诗送别,勉励他为国效命,早日实现复国大计。然而可惜的是,辛弃疾养精蓄锐的主张与韩侂胄急于北伐以树立威信的私心相背,因此他的建议并未受到重视。次年三月,即开禧元年三月,辛弃疾因遭到谏官攻击而连降两官。后来,韩侂胄北伐遭受惨败,南宋朝廷又一次想起用辛弃疾,彼时辛弃疾已看破南宋朝廷的本质,对朝廷的任命推辞不受,选择了辞官回家。】

“草率出兵,怎能不败?”卫青发现南宋在某些方面也挺一言难尽的,知兵的人不懂得用,行事还急躁,“不过,南宋朝廷的本质是什么?”打仗像过家家吗?

“大概是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吧。”刘彻勾了勾唇,“或者说,南宋有一群热爱干活的谏官?”

就南宋谏官那个勤奋的程度,怕不是辛弃疾刚上去就要被弹下来。

【开禧三年,朝廷强制起用辛弃疾,但诏令到达时,辛弃疾已经病重卧床不起。同年九年,一生壮志未酬辛弃疾怀着满腔悲愤与世长辞,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十一月,史弥远勾结杨皇后及杨皇后之兄杨次山,发动政变,诛杀韩侂胄,遣使携其头往金国,订下“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陆游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万分。

嘉定二年秋,陆游忧愤成疾,卧床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陆游病逝。临终之际,他仍旧心心念念恢复中原,并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书:“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早有预料的辛陆二人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结局。

可光幕前的许多人却泣不成声。因为无论是“杀贼”还是《示儿》,其中都饱含着强烈的悲愤和遗憾,都格外触动人心。

南宋·孝宗时期

“但悲不见……九州同……”赵昚闭了闭眼,深深地把这首诗刻进了自己的脑海里。他决定了,以后要用这首诗时刻警醒自己。

南宋·宁宗时期

周围的人都在为辛陆二人的悲剧而伤感,只有韩侂胄神情恍惚,一副如遭雷劈的模样:“带着……我的头……去议和?”

【这里再多唠两句吧,关于韩侂胄的。韩侂胄确实是个私欲极重的宰相,但他北伐的心也是真的,后期为了北伐能顺利进行,他甚至自掏家财二十万用来补助军需。可最后呢?他被投降派暗杀了,他的头还被用作议和的筹码送给了金国。《宋史》将韩侂胄列入了奸臣传,然而金人却认为他忠于本国,将他葬在了他的先祖韩琦墓旁。】

众人:难评,真的很难评。

韩琦:这一刻的我比任何时候的我都更能体会“主战派的悲哀”这几个字的含义。

韩侂胄:心情复杂。

【这个结局真的挺唏嘘的,不过《宋史》的奸臣传嘛,大家懂的都懂。主播觉得整个过程还是投降派更可恶啊!你们说是吧?】

众人:是的,投降派更可恶!

作者有话说

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春夜渡佛

贵妃娘娘千千岁

陨落的大师兄

逢春

鬼怪游乐场[无限]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给古人盘点我推的历史名人们
连载中寤藜 /